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一般认为,苏联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那一天,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辞职演说,宣布苏联不再存在了。当全世界的人通过电视转播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大家都很震惊,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怎么说倒闭就倒闭了呢?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这种人心浮动、传言乱飞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出来解读,往往能够俘获大多数吃瓜群众,让他们觉得,嗯,有道理,是这么回事。在苏联解体这个事件里,扮演这个权威解读角色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需要说明一下,布什总统前面加了一个“老”字,是因为他有个儿子也当了美国总统,后面我们也会提到,习惯上叫做“小布什”,来区分两者。好,当时老布什在电视转播完戈尔巴乔夫的演说之后,马上就进了电视直播间,为美国人民解释苏联的红旗为什么倒了;几个礼拜之后,他又发表了正式的国情咨文,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和今后的局势。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老布什的基本观点,构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个解释,那就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国在冷战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对抗中,苏联最终刚不过美国;美国人民的价值观胜利了,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将要诞生,这个新的世界秩序将由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来主导。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解读可以说是非常合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阵营一直在冷战,陷入了核威慑状态。在局势特别紧张的时候,例如说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几乎要转变为“热战”。对那些年生活在这种对抗阴影下的美国人来说,核警报演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苏联来说,军备竞赛也使得经济不堪重负。因此,苏联最终倒台,冷战以美国的胜利告终,顺理成章。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虽然苏联常常被人简单理解为俄罗斯,但俄罗斯其实只是苏联包含的一个国家。作为一系列国家的集合体,苏联总共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而在这些共和国中,有一些是二战后受武力胁迫而并入苏联的,有着很强的离心倾向。比如说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在苏联解体前一年就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而当这三个国家寻求美国承认时,美国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华盛顿方面担心自己的正式表态,会鼓励其他共和国的独立倾向,导致苏联分崩离析。美国最大的担心是,支持独立运动很有可能导致苏联内部的暴力冲突,削弱苏联中央对核武器的管控,而核武器安全一直是美国当时的首要议程。白宫一位高官后来直白地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苏联平稳地衰落,但是我们不认为苏联会解体。换句话说,苏联快速解体,当时美国高层也没有想到,更不用说阴谋干预了。等局势发展到1991年9月,乌克兰这个苏联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也希望脱离苏联时,美国就明确表示了反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苏的对抗状态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为什么美国会坚持一个统一的苏联更符合其国家利益呢?一个大敌人内部分裂成许多小敌人,难道不是更容易各个击破吗?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史料显示,最早到1989年,冷战已经基本缓和,美苏两国开始寻求互信和合作关系。到1991年7月份,两国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那就是《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这个条约很厉害,要求削减核武器总量的30%,苏联洲际导弹的50%。如果双方都信守承诺的话,那就意味着苏联的核武器从此不再是美国的大威胁了;相反,如果苏联内部分裂,核武器扩散,导致多个共和国都持有核武器的话,那么美国反而要头疼了。

有趣的是,关于这件事,白宫在苏联解体前后的说法完全不同。解体前,白宫的文件里把1991年布什访问莫斯科的峰会说成是“冷战后首次峰会”,然而解体之后,布什的演讲就换成了胜利者的口吻,他告诉美国人民:我们终于赢了,苏联垮台了,核战争的阴影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们一样生活在一个担惊受怕的时代啦。

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了,但那并不是冷战结束的日子

那么老布什为什么要改口径呢?因为马上又要总统选举了。苏联这个宿敌突然解体,而且时间点就在老布什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寻求连任的时候,不论其真实原因是什么,老布什的竞选团队都迅速地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当作本届政府的功劳和竞选的筹码。当然,戈尔巴乔夫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这种说法剥夺了他和布什联手结束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的一半功劳,但是下台之后,他的声音也无足轻重了。据说,老布什私下里对戈尔巴乔夫说不要在意我在总统竞选的时候说的话,戈尔巴乔夫只能表态说,竞选中这么说说是可以的,但是美国人民千万别当真了,因为这是一个大大的假象。

冷战和苏联解体不是一回事,冷战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