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貨醉貨,不如來這家百年老店嘗嘗!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精製四時糟醉,南北果品海味。”地處南京東路中華商業第一街的邵萬生是一傢俱有160多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以經營糟醉、醃臘及全國各地名優土特產及休閒食品為特色而聞名遐邇。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邵萬生”的創始人頗有段曲折來歷。咸豐年間,慈溪縣莊橋鎮東邵村有一個漁民之子,人稱“邵六百頭”,小時候他並不姓邵,後被東邵村一位邵姓漁民領養,故改姓為邵,俗稱“邵六百頭”。十三歲那年,“邵六百頭”便揹著包袱獨自到上海學生意討生活。

到上海後,舉目無親的“邵六百頭”除了幾塊維持生計的銀元外,只有從小掌握的寧紹糟醉手藝可以傍身。起初,“邵六百頭”在早期寧波人集聚的虹口吳淞路上開設南貨店,出售乾果以及煙紙雜貨。後來,他摸準了寧波人喜食鹹貨的生活習俗,開始出售自制的糟醉食品,受到顧客青睞。1852年,“邵六百頭”在虹口橫浜橋附近,新開了“邵萬興”南貨店,經營南北貨與寧紹糟醉。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1870年,“邵六百頭”看到新興的南京路十分興旺,便把店鋪從虹口搬遷到了南京路,並擴大門面開設工場,形成了前店後場的格局。他還將店名從開業時的“邵萬興”改為今天的“邵萬生”,意為永生不息。


遷至南京路後,“邵萬生”的生意越發興旺,這絕非偶然。“邵萬生”的糟醉產品均出自一批掌握一流技藝的糟醉師傅之手,不僅做工精細,選料也十分嚴格。據說當時有一個叫“蘇州阿三”的人,每天早晨送活蟹到“邵萬生”,蟹到以後,“邵萬生”的師傅們就在門口撿蟹,專揀每隻100到150克的“強盜”雌蟹,太大或者太小的蟹統統剔除。路人們駐足觀賞,親眼見到如此嚴格的挑選過程,無不為之讚歎。當眾撿蟹起了“活廣告”的作用,“邵萬生”的醉蟹名聲更響了。


可後來,因店堂地皮問題,“邵六百頭”與房東發生糾紛,打官司大傷元氣。幾經轉讓、數易其主的“邵萬生”,在1932年被徐叔蓀盤下,徐叔蓀的經營使“邵萬生”又漸漸有了起色。上世紀70年代中期,邵萬生工場與川湘廠等三家企業合併,遷往原南市區大東門天燈弄,生產黃泥螺和糟蛋等。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邵萬生又搬回幾十年前的老地方——南京路店堂後部,恢復前店後場,主要生產蝦子醬油、黃泥螺、醉蟹以及糟雞、糟肉、糟魚等,並憑藉其特色經營及誠信待客之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成為以經營糟醉食品而聞名海內外的百年老店。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曾有人作了一首讚美邵萬生糟貨的打油詩:“春意盎然嘗銀蚶,夏日炎炎食糟魚,秋風蕭瑟持醉蟹,冬雲漫天品醉雞。”現在正是吃黃泥螺的季節,邵萬生的糟黃泥螺,採用的是舟山沈家門認母渡的泥螺,每年當泥螺旺產,粒大無沙時,邵萬生便大量採購運回上海,經過暴醃、洗淨濾清,再用陳年黃酒醉制。這種黃泥螺肉質細嫩、鮮美可口,堪稱夏令開胃佳品。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邵萬生櫃檯上賣的糟黃泥螺是分了A、B、C、特級等級的,當然價格也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糟香濃郁、醉味醇和、鹹鮮合一、食有餘味的黃泥螺,在夏天佐酒下飯最合適不過。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End-

嘿,看這裡。

吃货|一到夏天就想吃糟货醉货,不如来这家百年老店尝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