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016-2018年度校级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标兵万志军

科研创新求进步,严谨治学以育人

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016-2018年度校级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标兵万志军

万志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1970年7月出生,四川青神县人。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侨靑总会常务理事等。

个人经历

万志军先后于2007年、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各1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特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16件。万志军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年均教学工作量名列学院前茅,曾获我校首届百佳本科教学教师、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教师等称号。他关心学生发展,得到学生广泛认可和赞誉,曾获我校首届“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师德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文明职工等称号。万志军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他扎根科研,以持续不断的创新破解矿业领域科学难题;他倾心育人,连续多年主讲专业核心课程《采矿学A》等课程,真正做到了“德才兼备、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先进

万志军同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理论。积极参加党支部、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参加了观看“十九大”开幕式和讨论会、刘波书记“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学校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专题报告会和“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会。在学习和活动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连续两年党员民主评议优秀,“三比一争当”主题活动考核优秀。

二、团结协作,本职工作出特色

万志军同志担任采矿工程系主任,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工作。他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分工合作,互相促进,并注意发挥全体教师积极性,共同做好全系工作;推动采矿工程系工作制度化,目前,采矿系工作基本实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反馈。鼓励和推荐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或合作科研,打造具有国际背景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配合学院组织申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组织安排教师探索学科新方向等,积极为学科和专业拓新提前布局。2018年3月,作为主要组织者参加组织采矿工程学科“强本拓新”论坛学术会议,为一流学科建设做好发动工作和建言献策,共有20名青年教师先后登台发言,畅谈“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设想和计划。2018年2月,在国内率先开设智能采矿特色班,制定培养方案,启动智能采矿专业建设,推动采矿工程专业转型和升级发展。

他同时担任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积极完成分工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参加组织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冲击矿压国际研讨会”、“2017年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协办“第十届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2017科学采矿论坛暨第十九届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组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坚持组织采矿工程系每月一次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会议,成为推动采矿工程系各项工作开展的品牌活动。积极参加和组织实验室迎评促建活动,组织编写完成了实验室2018年评估报告。积极参加省市侨联活动,代表徐州市侨联成功将采矿工程系申报为江苏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

三、立德树人,争做标兵育英才

万志军同志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关心学生成长,做学生良师益友,受到学生普遍好评。通过课堂教学、走访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等形式,“润物无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在采矿15级《采矿学A》授课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大学生涯设计,在采矿14级《学科前沿讲座》中引导学生升学和就业选择,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和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018年,以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采矿14-5班学生米尔扎提江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感谢本人对他的指导和帮助。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加建成《采矿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导开展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将原毕业设计分拆成“采矿设计I”和“采矿设计II”分别完成,最后学期改做毕业论文或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专题设计,使学生在保持原有工程设计能力不减弱的前提下,获得科技论文写作训练,为今后的深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采矿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获3万多人次访问学习量,指导的本科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项,指导结题和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1项。

四、严谨治学,教学科研共进步

万志军同志教学工作量饱满,工作成绩突出,为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开展教学改革,参加学科建设,拓展学科新方向;独立承担本科生《采矿学A》和研究生《深部地热开采基础》课程(新开课程),总教学工作量位居学院前列,教学评价优良率均在95%以上。积极依托教育部矿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并于2018年在国内率先启动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受到国内行业和兄弟高校高度关注,已有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采矿工程专业负责人前来交流学习。参加制定2017版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负责新开设1门课程;开展矿业工程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于2017年暑期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煤炭院校实验室建设会议上发起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联盟。教学研究成果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参加建成《采矿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团队带头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煤热共采新研究方向,构建了理论与技术框架;在干热岩开发学科新方向方面取得初步成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近两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