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19 张玉霞

个人档案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姓名:张玉霞

单位: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中学

学科:

语文

荣誉:三门峡市优质课一等奖、三门峡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优质课三等奖

推荐语:

一名优雅从容,秀外慧中的女子。在教研中提升自我,在课堂上挖掘潜力。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沉甸甸奖牌的背后,有她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厚重的人文底蕴。

她相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她像入山探矿一样,比较、鉴别、总结,形成了自己立足课堂,师生互动、追求卓越的课堂模式。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然卓立潮头兵。她精益求精治学的态度,宠辱不惊的处世原则,带领着她的同行们不断创新,走向辉煌。

——卢氏县实验中学校长 莫焕章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我出身于豫西深山区——卢氏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等因素这里的经济也相对落后。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治穷先治愚,治愚在教育。为此,我献身山村教育事业,用知识的火把为落后山区的孩子们照亮一方天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滋润这方革命热土。

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式,我殚精竭虑,立足现实,以自身的成长,带动周围的同事并辐射开来,为山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力量。如果有一天,当家乡事业蒸蒸日上,我会自豪地说,在这里,我洒下了汗水,收获了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河南省卢氏县,“山高路远坑深”,用曹靖华父亲曹植甫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在这样的环境中,贫困,成为捆在我们脖颈上最沉重的绳索。也正是由于家境贫困,尽管我的姐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最终没有上成学,成为我们全家心中最深的痛!2001年我师范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到偏远山区去代课。说实话,那时候的我,就是想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变家里的窘迫处境,也为了更多像姐姐一样的孩子学到知识,走出大山,实现梦想。通往学校的路,只有一米宽,左面是险峻的高山,右面是湍急的水流,交通极为不便。到了冬天,山谷里阴暗曲折,再加上下雪路滑,多少次我都像红军过雪山草地一样步履维艰小心翼翼。生活也极为艰苦,就连日常吃的米、面、油等物,也是靠我瘦弱的肩膀驮到学校的。常常早上五点从家出发,步行两个半小时才能到校,到校时往往已经大汗淋漓,腿膝酸软,气喘吁吁。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学校不大,只有六位老师,五个年级,我被安排教二年级包班。一星期课上下来,我喉咙就会沙哑发不出声。那一刻,我真的在怀疑,我这样的拼搏到底值不值得?但是看到山区孩子一双双清澈渴盼的眼神,乡亲们一张张质朴热切的脸庞,我顿时疲惫全消,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他们失望。于是,在学校,我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积极和优秀的教师切磋、交流:怎样设计好一节课,怎样突出重难点,怎样提高课堂效率……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加上自己的深入实践,课程在顺利的进行着。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上课死气沉沉,课堂成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成了没有鲜花的舞台,没有掌声的独白。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和迷茫。经过同行的点拨,我才意识到真正的课堂是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于是我开始阅读学校订的教育报刊,积极寻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寻找新颖的导入法,寻找精彩的教学设计,设计优美的板书,越是深入探索,越觉得自己的无知,渐渐地我意识到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此,我参加自学考试,于2005年取得了河南大学的专科文凭。那些日子,尽管充满了艰辛,但是我的内心无比充实,快乐。

一蓑风雨一蓑情,一路征程一路歌

在双龙湾中学,每天除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我还兼任班主任。《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小学一下子过渡到初中,我深感惶恐,深怕自己担负不起这份责任,辜负了领导和家长殷切期望。利用暑假时间,我通读了初中三年教材,梳理了初中语文知识结构,研究河南考试大纲,确定中考考点,明确命题方向(因为那年我教的是初三)。工作时间,我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看光盘,写教案,写反思,跟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春风,大胆实践,用心提升,形成了“导-学-探-练-清”五步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课堂上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成绩也随之提高,由原先的县次25名进步到第五名。校长的一句:你真行,让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工作之余,我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考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本科文凭。在此期间,我代表双龙湾中学去参加县里举行的的语文知识树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荣获了县级一等奖并通过推选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了三门峡市一等奖。这次获奖的经历,没有使我感受到多少荣耀,相反,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不与时俱进的人,迟早会被社会淘汰。为此,我利用暑假时间,为自己充电,“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我购买了教育类刊物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还借助网络研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中学习借鉴名家的方法,同时学习制作课件,录制微课,让山区的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翱翔。经历过严寒酷暑的洗礼,自然会有月白风清的胜景。历次大型考试,我所任教的科目,都稳居全县前两名。对于别人来说,也许这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对我而言,这是我人生历程重大的一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由于我在教育教学上业绩突出,2012年我被调入了卢氏县实验中学。它是一所传统名校,师资力量强,硬件设施好,给了热爱它的人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我见识到了更多优秀老师的风采,在他们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不断地进步着。平时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从中收获颇多。空余时间我把自己的课堂和阅读的名著相结合,打造自己的“心灵课堂”。越来越灵活的课堂,让我一度自信满满,后来北京的专家送教卢氏,听了我的一节课,在肯定学生积极主动等优点后,委婉的提出了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时,我开始清醒,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我开始找寻语文教学之“味”。

2016年7月20日,我作为卢氏县优秀教师代表赴北京怀柔五中,进行参观学习。在那里,我听了怀柔五中吕校长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管永新老师的《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刘文江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杨萌老师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等专题报告。走出去,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多无知,才知道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茫茫教育界,高手如云,相比之下,我自己只是一个小水滴。看到别人高谈阔论之时,我只有选择沉默,一种严重的自卑感向我袭来。我要学习,我要进步,我暗下决心。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为我打开新的思路与视角。如果说以往的教育工作,我是在摸索中前行的话,那么今后,我就是在前辈的指引下,在知识灯塔的照耀下前进。也就是在那时,我认识到了自身的浅薄和无知,也深深地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崇高性,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名成功教师的信念。回来之后,我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专题报告。空闲时间买来书来读,从书中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和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从而体会到一种精神上的幸福。让同学们真正走进文学世界,深悟语文的魅力。于是从北京回来之后,我和同校的三位老师利用网络召集学生,开展全民阅读我先行活动,学生们通过街头采访,图书馆阅读,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并通过cctalk网络直播分享阅读感受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充分参与到阅读经典中来,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县级一等奖。同年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三门峡市举办的“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卢氏县举办的“拏云杯”征文比赛,我校有24位同学获奖,其中两位一等奖均出自我校。与此同时,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山东昌乐一中、齐河三中学习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一年我获得了《都市精灵》优质课省级二等奖。所带的班级获三门峡市级文明班集体,个人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

张玉霞:让成长之花在教坛绽放

浓厚的兴趣,充盈的幸福感,是前进的动力。由于高度的敬业精神,我有了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2017年我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课堂活动,我有幸结识了徐杰,肖培东,王君等全国名师。回来之后,我购买了肖培东《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余映潮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听王君讲作文》等书,从中收获颇多。激动之余,便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校园,那一声声热情洋溢的赞美的话语,学生走向成功的笑脸,就是我最自豪的名片。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我多次送教下乡,为偏远山区的教师送去先进的教法,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精彩的课堂。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豪情满怀;展未来光辉前景,我们任重道远。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是我们一定要做个有慧心的教师,用慧心带给孩子们绵绵不绝的滋养;做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让孩子们拥有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我觉得,小人物也应该有大梦想。在有限的教育生涯里,绽放出更多更美丽的花朵,才是一名教师永恒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