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多年以后,小明面对自己的毕业论文,还会想起那个题目: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当然,这个题目只存在于小明的YY中,而没能真正成为TA的毕业论文。因为小明知道,负责审看论文的教授对这种题目一定“这是什么鬼”一类的看法,并且直接影响到小明的毕业。

对于中文专业而言,教授喜欢的题目是王阳明诗中月亮意象转变过程分析那种,要在琐碎的事情上下功夫,于细微处显精神。教授给小明发来了一篇他自己的论文,发表在某学报上,内容是研究乾隆诗的,不学无术的小明同学一见之下,虽未直接想起《还珠格格》、容嫬嫬,却是对教授的学术生涯羡慕不已,无他,以乾隆平生万余首的诗歌创作量,想想教授能一直研究到办离休了,如果可以的话。虽不能成文,但对于源赖朝与德川家康二人间相似的种种,小明同学还是很有些感慨的。

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身为一名伪心理学爱好者,小明同学对于现而今动辄拿原生家庭找辙这种行为非常之不齿,毕竟这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什么非黑既白,因果分明的。虽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但弗公的理论中本身便有众多过偏之处,以至于他的学生们研习心理学程度越深,越多是离他而去,荣格啦、阿德勒啦,都是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去了。

但说到原生家庭,源赖朝与德川家康之间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这两人都是出身名门,源赖朝出身河内源氏,德川家康也是官二代,父亲是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两人都有非常悲催的童年经历,源赖朝12岁时父亲源义朝便在平治之乱中战败被杀,源赖朝被流放到没有舞女的蛮荒之地伊豆国,所谓家破人亡,也就不过如此了。

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很蓝,日子总是过的很慢很慢,就像诗里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离京都很远(独上高楼望帝京,飞鸟犹是半年程)苦捱岁月的源赖朝一生只够恨一个人,他恨的当然是平清盛,正所谓杀父之仇不同戴天,更别说这不仅是两家的纠葛,实际是两个家族的PK呐。

说到这里,讲个略有些偏题的概念,评书门有所谓袍带书、短打书之分,所谓的袍带书,便是指那些以讲帝王将相打天下内容的评书,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说《三国演义》、《大明英烈》都是这一类,曹公所谓:因嫌纱帽小 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也可看作是对袍带二字的补注了,无论是平清盛还是源赖朝、甚或说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大家都是在为自家袍带的不断升级而努力。

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不要以为袍带书是我国特产,日本也是有的,比如《平家物语》,便是妥妥的袍带书,讲源平两家的百年恩怨讲的非常清楚。

必须得说,年轻时受过的苦,二十年的流放生活,对源赖朝的性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平治之乱把他远远地抛到政治旋涡之外,作为两雄争斗的牺牲品,而被流放到政治和经济落后的伊豆半岛,长期过着冷寞、孤独的生活。加上政治上的挫折和不得志,养成了他坚韧的忍耐力和强烈的复仇精神。

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在度过艰辛的20多年流放岁月后,因为身居底层,他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实地分析形势,清楚地认识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啊不对,是平氏政权“凡此二三年,彼禅门及子孙可击败之”。于是,源赖朝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握紧小拳头,开始启动复仇模式。

同深山老林长大的源赖朝相比,德川家康过的日子比007还刺激。从某种角度说,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贵族出身,但从小过的是苦日子。不同的是,源赖朝过的日子是与天斗与地斗,德川家康是与人斗,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时候就有过非人的经历,所以日本动漫里大魔王都有童年阴影,所以容易造成扭曲心理这种滥俗设定估计便是来自日本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吧。

简言之,乱纷纷万马逐鹿,真正追逐的,都是权力二字而已。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源赖朝同德川家康都被设定成了“成为大BOSS”模式,努力阐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什么样子的。正所谓,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工作已是如此,想成为大BOSS就更是如此了。本着有所得就有所失的大道理,午夜梦回之际,或许他们也曾偷偷想过,如果自己是个普通人多好,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如果的,做大事的人对这一点更有深刻认识,于是不管内心的想法如何,还是只有全力以赴的去努力攻城略地,攻打天下去。

此正是:

祗园精舍钟声响

诉说世事本无常

婆娑双树花失色

胜者转衰如沧桑

骄奢淫逸不长久

好似春夜梦一场

强梁霸道终覆灭

好似风中尘土扬

论源赖朝与德川家康原生家庭与决策风格之近似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