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里伍定远执掌的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样的存在?

明代五军都督府,创设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起初为大都督府,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自此之后成为定制直到明亡。明末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英雄志里伍定远执掌的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样的存在?

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从其职能上看,由最初的掌天下兵马大权,主导国家军事建设的实权机构逐渐虚有其名;从任职人员上看,由功勋宿将位列其中,到掌府官员尸位素餐;从其与兵部的关系看,由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

英雄志里伍定远执掌的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样的存在?

为什么朱元璋要设立五军都督府这一行政机构。首先,行枢密院改制为大都督府,是朱元璋自身势力发展的结果。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时,已经占领了现在的江苏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到浙东的一块长方形地区。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被封为吴国公时,又已占领袁州、建昌、南康、抚州等九个州府。随着自身势力的发展,已经为朱元璋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打下基础。而当时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南有方国珍,北方元政府势力依然强大。所以政权的主要任务依然以军事斗争为主,故而对于如何将自身军事力量加以整合,成为朱元璋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这成为此次军事机构改制的重要背景。

其次,由行枢密院到大都督府的这一变化,朱元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改制,来达到对军权更为有效的控制。一方面是,对邵荣等在朱元璋集团内部具有一定离心力的领军将领加强控制。《明史·常遇春传》载“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 而且其后来出任枢密院最高长官一枢密院同知,地位高于其他主要将领,但其本身并非朱元璋的嫡系。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制之后,原先任职于枢密院的将领并未随之转入大都督府,而是陆续调入朱元璋直接掌握的中书省,“以枢密院同知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同佥常遇春为参知政事。” 徐达也由枢密院转为中书省右丞。虽然就改制的结果看,邵荣仍为除朱元璋以外诸将中地位最高者,却从相对独立的枢密院改为直接隶属于朱元璋的中书省,受到朱元璋的种种牵制,并成为之后“邵荣谋叛”的诱因。 但反观朱元璋方面,通过改制之后的人事调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掌军将领控制,此当为大都督府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对朱文正的任职,来为之后的政权建设打下基础。朱元玮以自己的侄儿朱文正担任大都督府大都督,其最直接的目的,便是通过扶持朱文正,来确保军权的掌控。这种计划带有长期性,因为从改制的人事调动来看,朱元璋首先是将诸将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握的中书省内,但中书省这种军政合一的领导体制,只是为了适应战时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权宜之计,并不适合于将来的政权建设。而朱文正任职大都督府大都督,就可以确保之后中书省军政分离,军权继续能够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所以,大都督府的设立,朱元障一是通过改制来进行人事调动,以加强对领军将领的控制。二是,命朱文正为大都督,为将来中书省军政分离之后,对于军权能够对继续掌控打下基础。洪武十三年(1380)以大都督府权力太大﹐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也废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五军十卫参军府,设左、右参军。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军各设左、右断事2人,提控案牍1人,并从九品。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升五军断事官为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分为五司,每司设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5人,均为正七品,各理其军之刑狱。同时,朱元璋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永乐元年(1403)﹐建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于北京﹐后仍分五府﹐称“行在”中﹑左﹑右﹑前﹑后都督府。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二字﹐洪熙元年(1425)﹐复称“行在”。

宣德三年(1428)﹐革“行在”都督府。正统六年(1442)﹐复建五府﹐无“行在”字。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等。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可参与军国大事﹔后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参赞军事。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由官生初授詹事府录事,次任南京都督府后军都事。”

英雄志里伍定远执掌的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样的存在?

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所属皆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首领官之选授和给由﹐皆由吏部。其它如武官诰敕﹑水陆步骑之操练﹐军伍之清勾替补﹐俸粮﹑屯费与屯种之器械﹑舟车﹐军情声息﹐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诸事﹐移与相关机构会同处理﹐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明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失去了参政﹑议政权,由“总内外诸军事”的中枢机构变成处处受制于兵部的单纯执行命令的机构,则是一分为五背后都督府实权削弱殆尽的事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 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抗倭英雄戚继光、女帅秦良玉都是明末杰出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