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孫悟空本是天生的石猴,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之感,承靈通之意,是一個“自然”之所在。要求自由,超越限制乃是其自然察性和本能。對自由的追求、對本真天筒的保持,伴隨著悟空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從天生石猴到猴王,從尋師學藝到鬧龍宮、闖幽冥、鬧天宮,從齊天大聖到被壓五行山下,從西天取經到成為鬥戰勝佛,孫悟空始終是自由意志的象徵,它的一生是奮鬥反抗的象徵,是追求傳統的個性的高超、自由、尊嚴,然而最終被壓抑和扭曲的一生。《西遊記》通過孫悟空這一鮮活的形象,傳遞了千百年來人類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及不能實現這種追求的迷惘。表達了人們在混沌生活中極力追求至純至真至美的人性,以及這種追求不可能達到的悲槍和幻滅。

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大鬧天宮前期的孫悟空形象所代表的是人類早期最自由最本真的狀態,是一個純自然態的開始。

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首先,我們看孫悟空所生活的環境:是在神氣氰氫下,有那“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春採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秋心芋慄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這優美怡人的自然風光,恬靜的山林,潺潺的流水,異香誘人的花草構成了一幅人類理想社會的風俗畫。再加之以主人公孫悟空這一完美動人的藝術形象,我們清楚地看到作者在為我們.所描繪的那幅理想的生活畫卷中,充滿著對人生理想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從訪師學藝到龍宮取寶、幽冥改簿,這是孫悟空初涉社會、與世俗對抗的開始,也是被壓五行山的引子。作者將孫悟空放到大自然、人類社會中,讓他上下馳聘、無拘無束,在好動、喜鬥和爭強的猴性上,作者賦予以悟空更多的人類智慧、才能和力量—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變化、火眼金睛、聰明機智,傾注了更多人性的光彩—衝破精神的藩籬,尋求自由的人生。這一時期的孫悟空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無所畏懼,永往直前,達到人類想象力、創造力的極至,也是悟空,「了追求自由而對抗天庭的盡情宣洩。以其極高的理想性展示了生命的輝煌和意志的自由,這是悟空形象中最不光彩的部分,也是最為所謂上界所不能容而最終要加以鎮壓—改造(教化-一異化)併為我所用的部分。

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悟空的大鬧天宮無疑是對人類“童年”的返回,是對壓抑的反抗,對快樂的追尋。大鬧天宮與其說是對現有政治、現有秩序的反抗,毋寧是對人類文明異化和文化壓抑的反抗,是對人類精神家園的永恆叩問,是對人類在文明禁錮下失去的快樂和自舊的不懈追尋。正如諾爾曼布朗所言“藝術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找到返回快樂源泉的道路,這一快樂源泉由於我們屈服於現實(我們把這種屈服稱之為受教育或成熟),而變得不可企及。換句話說,藝術的功能就是重新獲得得到失去了童年時代的笑聲”。

從孫悟空身上反射出的人生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