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 表示自己很穷吗?

众所周知,在《西游记》中,唐僧常常说的一句台词就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取经。”而在《射雕英雄传》中,全真道士的一句台词是“贫道平生所学,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表示自己很穷吗?

为何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 表示自己很穷吗?

当然不是了,“贫僧”、“贫道”的“贫”并不是指的贫困,据史料记载,佛教是从远古的印度传来的,不过印度的和尚并没有“贫僧”称呼,这完全是由国人创造出来的。

在佛经的《百论疏》中这样解释道:“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自谦之称”,是的,可以看出,之所以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就是一自谦的称号了。在这里,“贫”指的是少的意思,而“道”则指的是道行、修行,这样来看,他们自谦表示自己的修行还浅,并没修炼到家。

为何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 表示自己很穷吗?

渐渐的“贫道”、“贫僧”分别成为了道士、和尚的专用词,按照这个道理,尼姑自称自己为“贫尼”。都是自谦的意思,尽管说他们是不同的道业。而值得一提的,大家都知道,国有国规家有家规,佛教也是一样的,它也是有着自己的规定的,它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

为何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 表示自己很穷吗?

这就是说寺庙的经济财产是共有的,僧人是没有私自财产的,其中衣食住行全由寺庙承担,所以,人们常说的“富庙穷和尚”也是很有道理的。但在这里,道士自称“贫道”,和尚自称“贫僧”可并非是他们贫困潦倒,这只是一种谦虚的自称罢了,就拿帝王来说吧,他们还自称“寡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