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一说到感统失调,很多人都是迷茫的,什么是感统失调,感统失调是怎么来的,感统失调有什么影响,对于这些很多家长都是一无所知的,为此,现在小嗡就来聊聊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就是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大脑和身体不能够协调发展。感统失调在1972年便有人提出来,但只有最近几年才被大家熟悉。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出现感统失调现象比较多的时期大概就是2003年非典时期,那时每个家长都人心惶惶,唯恐家人染上非典,禁止小孩外出见识外界事物,小孩只能够在小匣子里生活,不正常的生活圈,会培养不健康的人。为此那一代人很多人都带有感统失调的症状。

不只是2003年时期,现在很多小孩也越来越带有感统失调的倾向,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长太过于宠溺孩子,许多家长不许小孩触摸家长觉的比较危险的物品,只是给孩子讲解一些教科书般的知识;将食物弄的十分细腻才给孩子吃,宝宝无需咀嚼就能下咽,不能很好的使用味觉;不许孩子脱掉鞋子触碰泥沙,孩子缺少与实物接触的机会,触觉与视觉功能得不到锻炼,与大脑不能很好协调发展。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摇篮、木马、秋千、滑梯、平衡踩踏车、平衡独木桥等练习,通过调整脊柱中枢神经,使中耳平衡体系得到加强,进而增强前庭的平衡及稳定性。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走迷宫、识别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学地图、找不同等练习。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可以通过玩沙子、玩水、游泳、蹦床等进行练习,以强化皮肤、大小肌肉群、关节、神经的感应能力,增强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性。

本体感失调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可让孩子使用滑板、平衡板、平衡木、独木桥等进行练习,加强躯干、肢体等肌肉、肌腱和关节与神经末梢的调控,从而掌握自己的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使身体运动能力灵活、左右脑健全、均衡的发展。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对于这类孩子,可进行“将沙包投入吊篮内”、听数字跳圈、跳橡皮筋、爬行、翻滚等练习。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对于这类孩子,可进行抽陀螺、放风筝、钓瓶子、投沙包到固定区域等练习,以增强大脑对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

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

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

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优秀,

以为可以成为下一个马云,

长大后只能辛辛苦苦坐在电脑前码字的原因了。

宝宝感统失调了,怎么办?

为此,

家长不只是要爱护,保护孩子,

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有什么异于常人的表现要提前了解,

不懂可以向医生咨询。

孩子摔倒后才知道疼痛,

没有疼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尝到柠檬才会知道酸是什么味,

触摸到火才知道热是什么感觉,

给孩子见识外界的机会,

他们才能了解正常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