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來一趟「新馬泰」游,倍兒有面子!

本篇接著追憶80後的集體記憶。說起“新馬泰”,估計80後肯定不陌生,不就是“新街口、馬甸、北太平莊”嘛......開個玩笑,新馬泰指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在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去這仨地方旅個遊,絕對是倍兒有面子的事情,夠吹三年的!

其實對於如今的出境遊市場來說,這三個地方算是比較物美價廉的選擇,甚至比去國內某些地方還要便宜一些,但是這放在三十年前,可就大不同嘍!

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來一趟“新馬泰”遊,倍兒有面子!

1983年的新加坡首都劇院

1981年,泰王國的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訪問中國,希望中國人更多地瞭解泰國文化,到泰國去旅遊。不過那時的中國經濟水平和國民收入還不高,除了少數的公務和商務人士,旅遊的夢想還僅限於境內。

1984年以前,中國出境旅遊基本上是以外事活動為主,幾乎談不上真正意義的出境旅遊,年出境人數一般都在200萬人次以下。1983年11月廣東作為試點開放本省居民港澳探親遊。

1984年,國務院批准了僑辦、港澳事務辦、公安部聯合上報的《關於擬組織歸僑、僑眷和港澳臺眷屬赴港澳地區探親旅行團的請示》,規定統一由中國旅行社總社委託各地中國旅行社承辦歸僑、僑眷和港澳臺眷屬赴港澳地區探親旅行團在內地的全部組織工作,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的中國旅行社負責當地的接待事務,內地公民港澳遊擴大到全國。

1987年11月,國家旅遊局和對外經濟貿易部批准了丹東市對朝鮮新義州市的“一日遊”。這個文件標誌著中國邊境旅遊的開始。

不過,在此試探性發展階段,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增長非常緩慢,到1989年出境旅遊人數僅達到300萬人次左右。

1990年10月,國家旅遊局會同外交、公安、僑辦等部門,並經國務院批准,出臺了《關於組織中國公民赴東南亞三國旅遊的暫行管理辦法》,它標誌著中國出境旅遊的真正發展。該辦法規定在由海外親友付費、擔保的情況下,允許中國公民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探親旅遊目的地國家。繼“新馬泰”的開放,1992年中國公民的旅遊目的地圍又增加了菲律賓。

在此階段,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從初期的每年300萬人次左右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500萬人次。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因私出境旅遊者依然只有200萬人次左右,年增長速度非常緩慢。

當年去“新馬泰”的第一個團,是中旅公司組織的,費用需1萬多元,以公費考察為主。“新馬泰”早期推出的旅遊產品,是“泰新馬港澳” 15日遊,以長線為主,純觀光線路,參團的遊客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出國的人。

那個時候想出國只能依靠旅行社,而且一開始也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當時境外遊一般採用“境外買單、境內報名”的形式,也就是說需要遊客在香港、澳門有親友,在香港、澳門當地的旅行社交款,內地遊客在內地的旅行社報名,並且當時國家審批的名額有限,要排隊等待名額,一般要排一兩個月甚至半年。

當時,這些國家對中國旅遊者不太瞭解,泰國導遊都不太願意接大陸游客, 需要通過抽籤來決定接團的導遊人選。

然而,過了一兩年以後,抽籤程序照舊,但是情況發生了逆轉,導遊們都在爭搶帶大陸團隊的機會。因為在出國遊中,泰國是花費比較便宜的,在泰國人眼中,來的中國人都很大方爽氣,個個看起來都像大款。經過東南亞金融危機後,人民幣就顯得更值錢了。

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泰國才與新加坡、馬來西亞一道成為向中國公民試點開放的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 “新馬泰”就是出境旅遊的代名詞。

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來一趟“新馬泰”遊,倍兒有面子!

90年代去東南亞考察的旅行社

1997年,由國家旅遊局與公安部共同制定並經國務院批准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同期還規定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的目的地國家,明確了“出國(境)旅遊”的概念,也標誌著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規範發展階段。

出境旅遊目的地資格的獲得採取了ADS ( 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被批准的旅遊目的地國家)協議談判的方式。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政府先後批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為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2000年,國務院又批准開放柬埔寨、越南、老撾、文萊、尼泊爾為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至此中國正式開展出境旅遊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已增至15個。

在此階段,中國公民年出境人數從1997年的532萬人次增長到2000年的1047萬人次,幾乎增長了一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5.31%。其中,因私出境旅遊者開始真正迅速發展,從1997年的244萬人次,增長到2000年的563萬人次,增長了1.3倍,年均增長率達到32%。

1997年7月1日,青島中國國際旅行社在《青島日報》打出新馬泰加港澳15天境外遊的廣告,組團出遊的單人價格在1.5萬元左右。廣告刊出,報名火爆,兩個月後,32名遊客組成的首個出境遊旅行團正式出發。

在當時,不管從中國什麼地方出發,要是去一趟新馬泰,報價大概在1.6萬到2萬塊錢,而那會兒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也不過幾百塊錢。可見當時能去一趟新馬泰,簡直就是有錢人才能達成的夢想。

“去新馬泰了嗎?” “去過啦!新街口、馬甸、北太平莊,一圈走下來,花了不老少的錢吶!”在這種京味十足的調侃中,我們能感受到國人對出境旅遊的渴望,更能體會到當時國人發自內心地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

並且,當時的旅行社與現在的不同,當時的導遊因為日常接待的基本都是外國人,儼然就是民間大使,代表了國家形象,不光得懂外語,還得思想覺悟高、出身好才行,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

那個年代,能進旅遊公司工作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情,待遇也相當不錯。出國考察有公司專門配備的旅行箱,有置裝費,還可以用外匯券買到當時十分罕見的“三大件”。當年可以出國的指標更是少得可憐,為了出國,客人往往得提前數天就向旅遊公司預約、排隊,求著旅行社幫忙辦護照和各種出境手續。

上世紀90年代要是能來一趟“新馬泰”遊,倍兒有面子!

1997年印刷的新馬泰旅遊地圖

對於許多第一次出境的中國人來說,對於當時難得的新馬泰之旅十分重視,甚至有人全程都是穿西服打領帶,顯得特正式。出去後,看到當地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包括與中國不同的交通規則都會很好奇。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家對旅行社管理的放開,旅遊公司再也不是政府的專利,大批私人、民營旅行社紛紛上馬,旅遊的價格不斷下降,客人求旅行社變成旅行社四處搶客源,旅行社競爭格局發生了逆轉。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旅遊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中國的入世承諾,中國出境旅遊管理也相應作出了重大調整,2002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人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使得中國出境旅遊管理逐漸走上了與國際接軌的規範化軌道。

2003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客源輸出國。從2002年開始,中國明顯加快了出境旅遊目的地的開放步伐。

2006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3452.3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因公出境572.4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8%,因私出境2879.9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出境第一站按人數排序,列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韓國、泰國、俄羅斯、美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根據世界旅遊組織和一些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進行的調查,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花費居世界首位。

此時可以看到,新馬泰在國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低,日韓成了大熱門,隨著更多國家的開放,“新馬泰”這三個曾經高大上的國家已經不再是有錢人的標誌,價格也隨之降低,直到今時今日,甚至低於去國內某些地方的花銷。

參考資料:《中國生活記憶 建國65週年民生往事》 陳煜;《三十而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 1978-2008》 王洪亮;《中國旅遊客源國與目的地國概況》 胡華;《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中國旅遊研究院;《第一遊 出國看世界》青島報紙電子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關注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