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 (受訪者供圖)

2018世界盃賽場上依然沒有中國隊的身影,但依靠詹俊的聲音和對球賽的解讀,中國球迷們依然感受到具有中國式趣味的世界盃。

文 ✎ 崔一凡

世界盃開賽第一天,“詹俊效應”就出現了。

6月14日揭幕戰,東道主俄羅斯五球大勝沙特隊,打出開門紅。但觀看詹俊解說比賽的球迷,體驗並不太好:視頻卡頓,不清晰,更多的人連直播界面也沒能打開。

資深球迷都明白髮生了什麼——作為足球解說員,詹俊每到一個平臺,解說的第一場比賽,總會引發服務器癱瘓。從新浪到樂視,再到PP體育,莫不如此。

只不過,這次直播的咪咕視頻背靠中國移動,賽前幾乎所有人都對它的服務器承載能力信心滿滿。比賽當天,其他直播線路一切正常,惟有詹俊解說的線路不堪重負,這意味著幾乎所有人都低估了詹俊的引流能力。

事後,詹俊發了條微博,請大家諒解經驗不足的平臺方,評論很快過千。這位體制外的解說員,經過無數場比賽的打磨,成為了國內影響力不亞於球星的超級IP。

世界盃期間,他在直播比賽與節目之間連軸轉。深夜解說或觀比賽之後,第二天早晨7點前,又會出現在高碑店附近的演播室錄製《世界盃論道》,間隙中只能抽出兩、三個小時補覺。

2018世界盃賽場上依然沒有中國隊的身影,但依靠詹俊的聲音和對球賽的解讀,中國球迷們依然感受到具有中國式趣味的世界盃。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微博截圖

在詹俊為流量太大導致觀看效果不佳而道歉的那條微博下面,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是:“俊哥,我是戴上耳機聽著你解說看著CCTV5”。

世界盃一天的開始

6月17號清晨五點半,沒等到第二個鬧鐘響,詹俊便起身收拾,五分鐘化好妝,坐在前一天晚上預訂好的出租車裡,刷新賽事信息。火星試驗室的記者也開始了跟隨詹俊工作的一天。

當日,北京暴雨如注,他比預想中晚到了10分鐘。但距離正式錄製依然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從事解說二十餘年,他從未遲到過。

詹俊坐在沙發上,身子前傾,盯著手機,不時拿起筆在資料上圈注重點。工作人員已經把外賣的早餐放置在旁邊的桌子上。他拿起塑料勺子,為了不弄髒出鏡的衣服,遠遠坐著,伸長脖子,一勺一勺喝小米粥。他的襯衫和西褲筆挺,皮鞋油光發亮,短促的睡眠和天氣的影響沒有在他身上顯露出任何影響。

此時,演播室外響起動靜,是搭檔李元魁指導到了。詹俊馬上起身,問李老有沒有被雨淋到。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和李元魁的組合,是很多球迷眼中的黃金搭檔 (受訪者供圖)

李元魁指導今年84歲,身體健朗,是詹俊十分敬重的師友。這次解說世界盃,也是這對“忘年組合”時隔兩年之後再度合作。他們一位負責描摹現場,一位負責專業的戰術解讀,是很多球迷眼中的黃金搭檔。

早飯完畢,工作人員拿來一摞白色T恤,胸口處印著“詹俊語錄”。他一邊簽名,一邊提醒,記得讓李元魁老師也簽上名字,“才更有紀念價值”。

時鐘漸漸指向八點,節目錄制即將開始。

演播室裡,詹俊正逐漸進入狀態,他鋪開隨身攜帶的A4紙寫寫畫畫,又快步走到鏡頭前,望向天花板,口中唸唸有詞,複習即將從口中魚貫而出的龐雜信息,又像是球員上場前的禱告。

幾分鐘後,A4紙放至一邊,他精瘦的臉上綻開笑容,雙手在身前微抬。工作人員在鏡頭後開始倒數:三、二、一。只一瞬間,他又成了球迷所熟悉的“人形數據庫”。

一個半小時的錄製非常順利,詹俊和李元魁話不落地,兩期節目便已結束。

一出演播室,詹俊就摸起手機,開始刷新各類比賽信息。當天晚上,他要解說德國隊對墨西哥隊的比賽。德國隊的風格頑強嚴謹,在中國擁有大批粉絲,詹俊不希望發生任何紕漏。直到他提著白色帆布袋,坐上出租車後座,眼睛也沒離開過手機屏幕。

2018年世界盃期間,詹俊的一天從緊張、忙碌、有序開始,但這並不是特別的節奏,更像是他20年解說生涯日常的一天。

熬得住的人

國內球迷最早知道詹俊的名字,大多是通過ESPN。那時,ESPN擁有英超在中國大陸的版權,多家電視臺購買了ESPN的轉播信號,球迷得以看到ESPN的國語轉播,解說員正是詹俊。他的名字漸在球迷群體中相傳開來,併成為英超的代名詞。

詹俊職業生涯更早的開始,則是在廣東臺。那時他大學畢業,初入電視臺,負責翻譯體育新聞和收集整理資料。 1997年冬天,英超戰至半程,利物浦對紐卡斯爾的比賽,解說嘉賓臨時出了狀況,由詹俊臨時頂上。負責當場比賽的廣東臺解說員王泰興告訴他,你自己也是球迷,把你看到的說出來就行。

“作為球迷,你知道什麼,你看到什麼,你想知道什麼”成為詹俊日後的解說原則,而他注重鏡頭語言解讀的解說風格也發軔於此。

2001年,ESPN邀請詹俊前往新加坡總部工作。作為美國體育傳媒巨頭,ESPN從1995年進入亞洲市場,是個國際化的平臺,恰好廣東臺當時沒有直播英超的版權,詹俊便帶著一箱書和資料選擇離開家鄉,前往新加坡。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ESPN中文評論員(左起)桂斌、李元魁、詹俊(受訪者供圖)

初到ESPN,他與李元魁和陳熙榮同住了兩年多,也因此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當2018年世界盃詹俊再度與李元魁合作解說時,讓很多看著他們解說長大的球迷感嘆這是“有生之年”系列。

ESPN的經歷,使詹俊博採眾長,並養成了嚴謹認真的工作習慣。在經紀人楊斐看來,詹俊擁有超過大部分同行的勤奮,每解說一場比賽,至少要花費一整天時間準備,英超每輪的10場比賽,他幾乎場場不落。楊斐曾在接受採訪時評價:“比如像FM裡⋯⋯俊哥的潛力(值)可能只有-9,但是他的勤奮(值)達到了20。”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在ESPN主持節目

2004年,長期熬夜的詹俊發現自己視力下降得厲害。起初沒注意,後來才知道,是視網膜出現裂紋,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脫落。他這才重視起來,做了視網膜焊融手術。不過,眼睛的問題每隔一兩個冬天就會犯,那正是歐冠聯賽開打的時間,他依然要緊盯比賽。

那一年,國內的足球轉播情勢也發生了逆轉,門戶網站相繼在體育視頻領域發力,在網上看比賽的球迷越來越多。2007年後,ESPN失去了英超、歐冠在中國大陸的版權,詹俊解說的比賽只能服務於臺灣地區的球迷。

與此同時,詹俊也開始為之後的職業走向做著打算,他一直沒有加入新加坡國籍,因為明白自己終究要回國發展。

他的選擇並不多,再回廣東臺意義不大,至於央視,詹俊笑說,“一入豪門深似海”——在解說中,他常用這句話形容在小球會打出名堂,進而被豪門收購的球員。

直到2012年,時機成熟,詹俊告別了工作11年的ESPN,回國加盟國內領先的新浪體育。有人把詹俊宣佈離開的微博轉發到Facebook上,ESPN臺灣總部的電話被球迷打爆,眾口一詞地“質問”電視臺為什麼要放走詹俊。

隨著網絡直播的發展,詹俊的名號逐漸在大陸響亮,習慣在網上看球的年輕人,開始不自覺地把詹俊當成看英超的標配。他也讓看慣了央視演播室畫風的國內球迷體會到另一種解說風格。

知名足球媒體人張曉舟評價他:“兼具了見識、激情與趣味”。“誰敢橫刀立馬,唯我範大將軍”,“天王蓋地虎,看我大吉魯”,“家有魯小胖,福氣又安康”,諸如此類的解說語,點綴在比賽中,成為球迷間的暗號,以及詞窮時脫口而出的感慨。

常年積攢的內功也成為球迷眼中的“識人大招”。英超轉播的鏡頭常常掃向看臺的名人區,這時詹俊會迅速識別出他們是誰,並告訴觀眾有趣的背景信息。比如,這位是阿森納球衣管理員,也是阿森納女隊主教練,同時兼任大巴車司機。有一次解說溫網時,他甚至認出了久未露面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與解說席上的激情澎湃不同,一旦攝像機從詹俊臉上移開,他便迅速且果斷地收斂起情緒,拿起深藍色的保溫杯,抿一口熱茶,像是在貯存能量。體育比賽的不確定性使得解說員必須準備好隨時爆發激情,而瞬間爆發的能量則源於年深日久的積累和自律。

解說比賽時的睿智和幽默,映襯的是平日裡嚴苛的工作方式。

詹俊說:解說員沒有休息日。隨時隨地蒐集比賽相關信息成為習慣,即使是一條段子,也會用手機截屏,記在心裡,變成解說素材。為了認出鏡頭所拍到的每一個人,他甚至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些歐美影視圈賬號。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和李元魁在準備世界盃比賽的直播 (受訪者供圖)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閒暇時間,詹俊在家裡與貓相伴 (圖/詹俊微博)

在火星試驗室的跟訪過程中,詹俊不時端起水杯,喝得不多,只為潤嗓,他不煙不酒,從不吃辣。自詡是個宅男,沒有工作的時候,就宅在家看書、看電影,和家裡的三隻貓逗樂。他保持著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制力,希望呈現最好的職業素養。

楊斐認為,解說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熬時間,五到十年才能有所成就,40歲之後才是黃金期。真正能熬下來的人,鳳毛麟角。

詹俊就是熬得住的人。

他的祖父叫詹安泰,與夏承燾齊名,民國時稱“南詹北夏,一代詞宗”。詹俊幼時好動,有足球教練找上門來,要他去踢球,詹父回絕,對詹俊說,“我們詹家是讀書人”。

於是,小夥伴們在屋外瘋跑,他被關在家裡練字。幼時不解,長大後卻因此多了一分沉靜。他在不同場合都提及家學淵源對他的影響,做解說也只當是做學問,便沒那麼著急了。

他總是把寫滿比賽資料的A4紙放在演播室的桌子上,字跡特點鮮明,一撇或一提鉤都會拉得很長,這或許源於練毛筆字的童子功。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詹俊字跡特點鮮明,帶有毛筆字的風格 (圖/詹俊微博)

並非所有解說員都能耐得住寂寞。隨著轉播平臺增多,足球解說也不再是被電視臺壟斷的稀缺工種,年輕的、轉行的、不同風格的解說出現在演播室裡,功利性也變得更強。甚至有些年輕解說會在轉播過程中花樣曬出微博賬號,吸引大家的關注。

談及此事,詹俊表示,在業內,這樣的行為會被貼上“不職業”的標籤。但他無意臧否他人,只是堅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

2017-2018賽季歐冠決賽,利物浦門將卡利烏斯一次低級失誤被對手輕鬆破門。演播室裡,利物浦球迷詹俊驚得目瞪口呆,無奈苦笑搖頭。

這個有趣的鏡頭被工作人員截圖發在微博上,之後迅速以表情包的形式在網上流傳,球迷都半開玩笑地“心疼俊哥”。

然而,詹俊並不贊同這次無傷大雅的營銷。看到視頻之後,他告訴工作人員,“以後就不要搞這樣的東西了,解說員不是主角,比賽才是。”

賽場外的解說IP

即使有意遠離喧囂,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評述員詹俊已經成為一個IP。

回國六年,他的微博粉絲從幾十萬漲至千萬,“無詹俊,不英超”是坊間廣為流傳的讚譽。在解說員從電視熒屏走向網絡平臺的過程中,作為“外來者”的詹俊為兩個時代畫出清晰的分界線。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無詹俊,不英超”是球迷間流傳的讚譽

俄羅斯世界盃期間,詹俊是咪咕視頻主打的解說員,這是他解說生涯的又一個平臺。此前,他合作的平臺從新浪、PP體育到樂視,而後又迴歸PP體育,職業經歷伴隨的是國內體育內容行業的權力交替和版權競爭。

2014年,“46號文”(《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佈,互聯網體育直播風起。各家公司積極投入這場資本的狂歡,搶奪的對象除了賽事版權,就是解說員。原來的電視精英們,不願再固守市場價值的窪地,劉建宏加盟樂視體育,《天下足球》一哥段暄出任香蕉體育CEO,整個行業的資源不斷洗牌。

但每年夏天最吸引球迷的話題,是詹俊去哪兒。

“詹俊何時來”和“詹俊何時走”也成為劃分體育直播平臺起落的時間點。2014年,新浪體育未能購得新賽季英超轉播權,詹俊只能一邊在新浪解說歐冠,一邊在PPTV解說英超,兩家公司分處北京上海,詹俊兩地奔波,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高鐵上。

一年後,樂視斥巨資購買了310項賽事的直播版權,也重金邀請詹俊加盟。但體育賽事直播的專業度沒能和砸下的資金匹配,曾經的風光終究成為歷史。離開樂視的詹俊,再次回到PP體育。

他的一次次選擇,也見證了互聯網體育直播從不成熟到專業化的進程。

詹俊曾表示自己不會解說付費場次的比賽,原因是他在評論間看到最多的評論就是球迷抱怨視頻太卡,“我交了錢,你能確保我不卡嗎?” 他也有這樣的擔憂,且對體育賽事直播付費並不樂觀。不過,經過幾年的摸索,網絡體育直播已經拋卻了初期的粗陋。網絡直播與電視直播的鴻溝也逐漸縮小。

2016年7月4日上午,詹俊正式發微博宣佈,將在付費比賽中擔綱解說。有媒體認為,這將帶來中國體育付費直播的“變革”。

而到了本屆世界盃,網絡直播已成為常態,球迷早已脫離電視機的束縛,能夠主動選擇想看的比賽和喜歡的解說員。

6月17日晚上,火星試驗室繼續跟隨詹俊來到北京電視臺的專業演播室,德國與墨西哥隊的比賽一觸即發。

世界盃上的“中國聲音”:球迷帶耳機聽著他解說看CCTV5

▵衛冕冠軍德國隊首場比賽失利,為本屆世界盃增加更多戲劇性 (圖/視覺中國)

這是網絡平臺與電視臺的合作之一。數十位工作人員在隔壁房間盯著大大小小的屏幕,調試設備,觀察演播室裡的一舉一動。

詹俊依然提早就位,坐在解說臺前,電腦、資料擺在舒服的位置——這是他自己“安全感”的來源之一,“雞腿麥”已經準備就緒,詹俊歪著頭拉伸了一下頸椎。

“比賽已經開始,李元魁指導和詹俊為您送上比賽的直播評述”。“體育嗓”再次抑揚頓挫起來,隨時準備好為球迷點燃激情。

比賽進行到35分鐘,墨西哥隊打出快速反擊,德國人應對失據。“打進了!墨西哥隊1:0領先上屆冠軍四星德國!”詹俊吼出的每一個字,都像金屬猛烈的撞擊。墨西哥隊最終一球小勝,詹俊再次揚起聲調,“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的一個超級大冷門!”

即便面對國內球迷最多的德國隊,他的解說沒有流露出任何偏向,毫不偏頗的激情也是解說員必備的職業素養之一。

在詹俊的世界裡,這種激情並不需要刻意保持,不管是豪門對決,還是小球隊的廝殺,都是他作為球迷的享受。

他能感受到,此刻的熱情,與20年前解說第一場比賽時,並沒什麼不同。

今日話題

你心中的體育解說員是什麼樣子的?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