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這週末,你看了《我不是藥神》嗎?

上映不到四天,票房突破12億元,而去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上映第一週,票房才9.9億元。

電影講述的是由徐崢飾演的商人程勇和一群被天價進口藥掏空家底的白血病人,成立“走私小隊”冒險從印度代購併銷售低價仿製藥的故事。

影片開始,由王傳君飾演的病人呂受益找到程勇,希望他能從印度走私藥品,他說:“我要是身體允許,就自己去了。”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片中,白血病人呂受益委託程勇走私藥品

這讓小巴想到一位朋友。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在那裡,癌症是一種慢性病,而非絕症

去年這位朋友不幸得了癌症,由於國內沒有需要的藥品,她便和電影中的患者一樣,四處尋找各種代購信息,也收穫了不少聯繫方式——有剛好出國可以代購的,有專業代購的,甚至聲稱手裡有現貨的。

但經歷了一場場疲勞問詢和反覆驗證後,她表示“已經失去了判斷力”。

這場信任危機的結果,就是她決定自己去美國看病。

她告訴小巴,在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一座“一日醫療樓”。之所以得此名號,是因為來這裡的癌症患者,做完化療後就遵照醫囑直接上班去了,在他們眼中,癌症是一種慢性病,而不是絕症。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服藥後,這類白血病人就可以正常生活

她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只是做一個“慢性病患者”。

這事再匹配上一組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就更加耐人尋味:中國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為30.9%,而美國則是66%。

帶著類似的嚮往,2016年,60多萬中國人到境外醫療旅遊。

其中,根據易觀智庫《中國海外醫療旅遊市場專題報告》,海外醫療產品重症治療(癌症、腫瘤等)佔比高達40.8%,位居第一,是海外醫療市場的主流產品。

而美國和日本,是中國腫瘤病人的首選之地。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全球主要醫療目的地優勢項目

美國的哈佛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數據,2012年該醫院接收的中國病患約為40例,2013年增加到100例,隨後平均每年保持25%的增速。

而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則告訴我們,在2014年內地患者赴日就醫的人數,已經是2年前的4倍。

患者到這些國家,不僅能夠享受更多個性化的精準醫療,也能用到國內還沒有上市的“救命藥”。

曾經有一位皮膚癌患者去美國就診,醫生髮現中國用的藥是美國30年前的。而以抗肺癌藥為例,美國已經開始了第IV代靶向藥物的臨床試驗,而中國還停留在第I代靶向藥物上。

另一個數據是,從2001年到2016年,發達國家批准上市的新藥共計433種,但已經在中國成功上市的只有30%。

甚至有時候國內的醫生已經有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無奈的國內醫生

總體而言,美國技術最發達,治癒重症病率高,高質量新藥上市又比國內早6-8年;而日本醫療技術先進、設備完善,服務體系完善,醫療費用也比發達國家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病都不能在國內治,但為什麼非要跑出去看?

網上一位患者家屬的解釋似乎能說明什麼。

原來在國內知名腫瘤醫院做核磁共振,需要排隊20天,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如果腫瘤轉移速度夠快,20天下來,情況或許會惡化。而到了日本,在當地醫院住院三天,完成了30項身體檢查,3天就能出院等結果。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片中主角們向等待就醫的病人推銷藥品

只是代價也是高昂的。

2016年我國出境醫療旅遊的遊客超過了50萬人次,均價超過了5萬元,市場容量近300億元,加上有些病需要按時複診和終生服藥,經濟壓力是國內絕大多數家庭所不能承受的。

因此,同海外就醫相比,在中國,面對這種醫療資源的不平衡,更多的人選擇了異地就醫。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你為什麼到上海來做手術?

年初小巴的父親(執筆的這位)需要進行心臟手術,在當地就診的結果是全麻開刀,這對於上了年紀的父親而言,是身體上和精神上極大的負擔。

而經過多方問詢,醫生朋友告訴小巴,這個病在上海只要做個微創就行。

於是,父親掛號上海,等了半個月,然後當天檢查+住院,第二天手術,五天後他自己就能乘坐高鐵回家了。

有一個細節是,醫生問我們:“為什麼要來上海做手術?”

我們的回答簡單而討巧:“相信你的醫術。”

實際上,小巴後來瞭解到,這項微創手術的發明者,就是這位主刀醫生。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在跨省就醫中,我國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分別為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和四川,佔到全國異地就醫患者的58.72%。

病患蜂擁而至的醫療大省有什麼?

答案和為什麼要去日本美國看病如出一轍:更優質的醫療資源。

以異地就醫人次最多的疾病腫瘤化學治療為例。

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技術是當今國際公認的最尖端、先進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以治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著稱。而上海就擁有質子重離子醫院,三年癌症控制率超過90%。

而從腫瘤學專科排名來看,第一為北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第二名為上海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此外,醫療大省的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數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北京兩項指標位於全國首位,上海則分別位於全國的第三和第二名(不包含港澳臺數據)。

這些數據的指向,對患者而言,就意味著一條救命的活路。

結果就是,光上海,截至2017年8月,已有449家定點醫院開通了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功能。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異地就醫結算

據衛生局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1.8億,其中,公立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6人和住院2.6床。

凡事都經不起平均,如果放諸剛才提到的頭部醫院裡,數據或許會更加驚人。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應對之路:從十年到八天

但對策也不是沒有。

①新藥上市

針對海外與中國的“時差”問題,政府在制度上加快了境外新藥在國內的上市,其中效果顯著的,是以下兩種舉措:

加速1—2年:對於境外已上市的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以及罕見病的藥品,同時經研究確認不存在人種差異的,申請人無需申報臨床試驗,可直接以境外試驗數據申報上市。

加速2—3月:取消進口化學藥品逐批強制檢驗,進口化學藥品從口岸通關後可直接配送至醫療機構、零售藥店。

由此,2017年成為跨國藥企新藥上市的高峰年,創新藥開始以多年未見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例如九價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從提出申請到獲批上市只有8天時間,審批速度之快在中國藥品審批史上史無前例。對比之下,四價疫苗從申請到上市卻花了十年時間。

2018年3月31日,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正式開業。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海南博鰲醫療先行區

超級一在於,如果一流醫院的標準是三個專科一流,其他專科中等水平以上,那麼超級醫院的所有專科都將保證一流。

超級二在於,它將享有醫療人才、醫療技術、醫療器械和藥品特許准入。

目前海南省已經獲得進口醫療器械的審批權,而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在海關可以實施“7×24小時預約通關”,十分高效。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九價宮頸癌疫苗率先在海南博鰲注射

超級醫院的短期目標是把出國看病的國人吸引回來,而且,要讓普通的工薪階層也能消費得起;遠期目標,則是吸引更多的國外病人到海南來就醫。

③ 分級診療

針對跨省流動,則主要推動分級診療,也就是說,未來會將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的難易程度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同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診療水平。

例如給小巴父親主刀的醫生告訴小巴,每個月他都要飛到全國各地的醫院培訓,培訓對象是當地的醫生,內容則是手術的相關技術和實戰經驗。據說培訓後,來問診的病患就比去年有了顯著下降。

“就像闌尾炎手術一樣,以後每個醫院都能做,你們就不用大老遠跑到上海來了。”

中國式藥神:代購求藥、境外就醫、異地看病

《我不是藥神》最初的電影名,叫《生命之路》。

每個人截然不同的求生努力,都能帶出一條生命之路。藉由這條路,人們想要找到生存下去的希望。

但寫完這些數據和故事,小巴衷心希望,每條生命之路都能像那位醫生說的那樣,最終通向一種平凡:沒有海外就醫和國內異地就醫的分別,進口藥和仿製藥也不再是無奈之選,一切都能再普通一點。

這是小巴對於電影主題曲《只要平凡》的歌詞:“不要神的光環,只要你的平凡”的解讀。

最後問一句,除了正常情況外,各位讀者有哪些特別的求醫經歷呢?投票後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故事吧,說不定會是別人急需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