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毫无疑问,徐峥、王传君主演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子火了,火得一塌糊涂,若不出现大的意外,该片最后的票房很可能不会低于40亿元人民币。而关于该片的话题,将不会随着票房的结束而结束。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2018年7月7日,《药神》片方发布声明,已决定捐款200万元给相关白血病机构,并且将根据票房涨势,总收入每增加一亿元,追加捐款30万元。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随便怎么看,这都一件好事,剧组拍了片子不忘本,投身公益,要知道如果按照40亿元的总票房来算,这至少也是一千多万的捐款,不是一笔小数目。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面对这样一笔巨量的捐款,网络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人竟然认为捐款较少。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这些人认为,每一亿元只捐了30万,等于是才拿出总收入的千分之三捐款,比例实在太少了。小编认为,这种说法其实很不妥。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第一、这种说法给人一种感觉,一毛不拔反而不会挨骂,捐了钱反而还挨骂。电影制作本来就不是做慈善,试问每年那么多新片出来,票房高得多的是,究竟有几部片子捐了款?为什么你不去说那些不捐款的不对,反而纠结捐款的款项多少。有总比没有好吧。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第二、真正片方所得,也没有想象总那么高,众所周知,票房收入最后分账,首先是扣税百分之八点几,然后院线分去接近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才是片方的,再减去前期的宣发费用,真正到手的绝对没有那么高,所以说千分之三这个比例本来就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我不是药神》片方决定按票房比例捐款,反而引发不和谐声音

小编认为,嫌捐款少的人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我们如果在做慈善时候还要在数字上计较,就完全忘记了慈善本身的含义。

其实像《我不是药神》这部戏,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社会意义,一方面它唤醒了我们内心的良知,另一方面对促进我们医疗体系完善与进步所作出了贡献,这些长远影响,是哪怕捐出几百亿票房都换不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