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价值

高古玉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形成于西周早期天子戴于胸前以示威仪。

西周,出天子,制礼仪,次序天下,对古老的龙,也要具体的形象化。此龙,选用奇特玉材,集众物形态之灵形,采用阴线,斜刀技法琢成。刀法娴熟,一气呵成。马头,牛鼻,鲨鱼嘴,目雷纹眼,羊角,蛇颈,单人足,鸟肚,虎尾,鱼尾纹。造型完整,形象生动,威猛有力。此玉龙, 随光变化奇幻无穷。

古玉的价值

不久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拍中出现,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

英镑,而经过现场竞拍者激烈竞争,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北京故宫博物院表示当今国内高古玉市场并不十分火热,存世量的稀少与赝品充斥使得高古玉价格难以归真,加上金融风暴的冲击,高古玉的国内市场价值大大低于其真正价值。当前情况下,收藏高古玉不失为一次绝好时机。

古玉的价值

高古玉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除了欣赏古人的琢玉技艺、品味高古玉中神韵飞扬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外,把玩一块高古玉,就像品读着年代久远的历史的传奇,手中古玉演绎的人间故事隐约可观,古意融融,人玉灵通,把玩者的心境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价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艺十分精湛,无论是浅浮雕、透雕,还是阴线刻画,均拙朴细精,实其中的“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如今更是难以模仿。

古玉的价值

高古玉器(汉代前)的取材,有的源于地方玉,有的来自新疆的和阗玉,大都取材于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这两种玉料因剥离矿床时间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色。但是古人制玉却认为皮和沁全是杂质而将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华部分、(商代的一些小动物留有玉皮及巧色) 高古玉器大部分都带有沁色。玉质的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的环境不同、埋藏的时间不同等因素造成玉的沁色也不同,有时一件玉器上会有几种沁色。分辨古玉的各种沁色可以断定古玉的真伪。我们如今看到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后沁入的

古玉的价值

第一部分;真古玉的特征

如今的书籍文章实在是太多,把人们搞糊涂了。专家高手的认识方法也不相同,有人侧重工、有人侧重沁、有人侧重纹饰、很多的都是凭感觉(看得多了自然有一种自我判断,但是要说具体的又说不上来)、最高的境界就是神态(新手就更认为虚渺了)。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呢?

1、古玉必须有老旧感,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而不是表面的一层。

原因很简单,长期埋在地下的玉器,玉质的内部受沁开始变化,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2、包浆;真正的包浆是整体布满的

包浆就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只要露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时间短与空气氧化不充分)

3、沁;有内沁和外沁

内沁更重要,一定是发自玉质内部的受沁状态,沁色浓重过度自然,自然的晕散状态,不论是块状,丝状都显得那么天然。对于受土沁的天然蚀孔(放大镜下特征是外口小内堂大,并伴有结晶体)一定是真古玉,无法作假。外沁是活的,经过盘玩会变浅或者没有了,一旦入水后又会浮出表面。

4、自然的开裂钝化

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5、古玉的自我修复粘合状玉浆

古玉有自我的修复功能,在裂缝处经常会看见一种粘合状玉浆,这种状况比较神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6、先工后沁

古玉是先完成做工,入土后在受沁,工在下沁在上。沁的自然状态是连续的,如果是沁被工切断了,就有后添工的可能,需要加以提防。

7、磕碰处、断开处一定是与整体的包浆一致

古玉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碰,或者断开缺失了一部分,那么他的断开面大多是圆滑的(经常抚摸)包浆与其他部分一致。

8、做工;一定是与生产工具联系在一起的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动工具。工具的使用代表这生产力的发展,做工由粗到细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把工具做得更精细。不管是手工磋磨还是陀具的使用和电动工具一定反映他的时代背景,特征也完全不同。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我会在下面各个时代特征中尝试着加以说明。

9、神态;是代表着人们世界观的认识

神玉阶段(古拙的信息扑面而来)、皇玉阶段(霸气十足)、民玉阶段(世俗与美好的寓意)反应的不同阶段的人们的审美和思想意识,一件艺术品首先它是美的,能读懂他的含义就是对神态的理解。再结合沁、工、纹饰等的综合考量,隔着很远你就能接收到它的信息。

第二部分;各个时期古玉的鉴别要

古玉的价值

二、商代玉器

鉴定要点

1、 凹型边齿;凹型凸齿装饰(以下凹的方式显示凸齿),这是商代玉器独有的装饰,页是识别玉器时代的标志。

2、兽角;有三种一是龙角,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二是牛角,较短下端较宽,上端极锐,弯度大,两侧为弧形,角上饰成排的双连弧纹。三是,羊角,一端粗另一端锐。

3、片状玉兽之嘴,镂空呈多角形,或为一钻孔

4、片状玉兽之足,极有特色,外形为方形,其上有数条阴刻直线或折线

5、鸟兽之眼,臣字眼(眼角略呈弧状),平行四边形眼,圆形切线眼(圆形,四周减地,留下切割痕)

6、玉器表面的装饰纹样多为直线纹或折线纹(到了西周多为弧线,也是判断商周的不同做工方法,因为西周使用的陀具用了改进的梯型陀,转弯自如。商代还是直陀转弯处生硬,需要对接。),也有弧线纹,线条有单阴刻线,勾撤法雕出的一面坡阴刻线,凸线及线条两侧凹雕面留出的凸线(挤压线条法)。

7、商代的雕刻可分为三种类型;单阴线、双沟阴线和阳线。单阴线的刻划方法分为两种;其一,用小型勾陀勾划处宽窄深浅均整的阴线,其线条或致密或疏松,而线形刚直有力。其二用坚硬的尖锐玉石片形刀具,以手工推琢刻划而成的阴线,细如毫发。双沟阴线比较普遍,是用小型勾陀旋刻而成的两条匀细平行的阴线组成,给人一种起阳的感觉。阳线较少,减地起阳。

8、管钻;管钻钻孔已经广泛使用,其特点是孔壁垂直、光滑,两面孔径大小差别极不显著。两面对钻的台痕已不见,证明管钻技巧娴熟。

9、戈的中部有一条阴起的脊线,脊线两侧微凹,尖部刃与边部刃之间有一凸起的小隔线。

10、商代动物雕的特征;表现单一动物造型(而西周多为几种动物组合)一是高度的写实性,各种动物造型准确,有整体的动物形态,无任何附设的结构,形体与造型合二为一。二是;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在很多动物形象中不追求形体的细部刻画,而强调其具有代表性的某部位的形象美,如玉龙的大头,玉凤的高冠长尾等。其三;强调动物的某一器官,表现其**性特征,如虎张口举尾表现其凶猛姿态,鱼躬身表现其跃出水面的瞬间美姿。其五;雕动物多饰勾云纹,其寓意动物视为可以升天,具有神的精灵,这是商代神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玉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