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云在三国众将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原本不该有什么争议的人物,最终却成了争议不断的人物,挺赵倒赵两派争得面红耳赤,根源就在于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演义》这两本书中的赵云判若两人。《三国志》中的赵云也不错,忠心耿耿,谦恭礼让,形象不错,不过亮点不多,比起《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那可相差甚远了,演义中的赵云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因为两个版本的形象差距巨大,导致争论不断,而且是很没必要的争论。多数人喜欢的是演义里的赵云,夸了几句,便遭史书派的批判甚至是鄙视,反反复复地告诉对方历史上的赵云如何如何,只是个保安队长,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对方也不是小白,史书派的这些见解几年前就已经听过了(大概从易中天火的时候开始的吧,确实不少年头了),早已不新鲜,何况对方喜欢的是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和史书中的赵云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啊,争论这种事不是十分地无趣吗?抑或职责罗贯中篡改史书,可罗贯中不过小说家耳,他也没改《三国志》啊,责怪罗贯中胡乱编造历史人物事迹更妥当些吧!这个应该是可以的,赵云明明没这么牛嘛,你罗贯中怎么能这么大捧。小编由此想到蒙古蒙哥汗竟然是被杨过用石头砸死的,这个事一定要趁金老还在世,找他出来好好解释清楚,不然将来又要争论不休。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罗贯中怎么就这么看重赵云呢?正是因为赵云在史书上事迹少,偏偏又和关张马黄并列一传,这就给罗贯中留下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三国演义》是部群星荟萃的晓说,是部群戏,但读者看小说总是习惯找个主角出来,这个书中人物这么多,主角怎么找?首先排除曹操的人,小说尊刘抑曹,曹老板的人只能当配角了。至于孙权势力,那更是被晾在一边。主角当然是从刘备阵营诞生,刘备自己肯定不行,哭哭啼啼的,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总归不够爷们。诸葛亮倒是不错,罗贯中给诸葛亮加了N多光环,赋予不少超能力,但对读者观众而言,不管是小说还是拍成电视剧,你一个古装剧怎么得都该打戏为主啊(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潜意识里觉得古装剧就必须打,从小到大武侠剧看多了)!诸葛亮会文不会武,肯定不行,庞统就更不行了,领便当的命。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剩下只能从五虎大将中选了,首先排除黄忠,虽然实力不俗,战功卓著,但毕竟岁数在那,戏份太多,怕累着老人家(黄忠:我不累,我要加戏)。其次是张飞,小编一直觉得五虎大将真地较量一番,其他几位还真不是三爷的对手,张飞一旦发起飙来,战斗力爆棚,战斗意志最强,可惜形象不佳,胡子邋遢(据说历史上的张飞是个白面形象,这句话一定要写上,不然会被喷),张飞当不上主角另一个原因是生活习惯不好,酗酒,喝醉了打人,这 这 这......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关羽本是主角最有力的竞争者,形象好,忠肝义胆,武艺绝伦,不但阵斩过名将,而且统兵御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长期以来被批评骄傲自大,看不起孙权,导致白衣渡江,最后身首异处。其实丢了荆州和孙权结不结儿女亲家没什么关系,以孙权的为人,连儿子都可以杀,会在乎关羽的女儿吗?该下手时照样会下手,结了亲孙权就不要荆州了?关羽坐镇荆州,以一州之力又要北伐曹操,又要防范孙权,失败本来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马超的形象倒是十分适合当主角,外形帅气,锦马超嘛,武艺也是高超,可惜就可惜在出场太晚,一百二十回的书,第五十八回才出场,戏份老早被别人抢完了,出场晚也就算了,毕竟表现很惊艳,但你挂得也太早了吧,实在是没当主角的命啊!

三国志中寥寥数语的赵云,到了三国演义为何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

个么只剩下赵云了,罗贯中一定是极其喜欢赵云的,给赵云配了一场长坂坡大戏,单枪匹马,环抱累赘,竟能七进七出,杀出重围,这种事也过于诡异了。乔峰虚竹段誉三兄弟身怀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六脉神剑这些绝世武功,也不敢硬刚耶律洪基的大辽军队,赵云竟然能杀死五十多员战将,自己还不受伤,这一定是练就了金刚不坏神功,不然无法解释。另外赵云一生从未打过败仗,号称常胜将军,当然这和他领兵出征比较少有关。至于人品,那是相当高尚的,而且头脑清晰,基本没犯过错,形象也很好,这样的人物完全达到主角的标准啊!也无怪于这么多人喜欢赵云,《三国演义》里的赵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