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罪己詔”,古代皇帝們在遇到棘手難題的時候檢討自己言行的詔書,如天災人禍,家國安危,君臣錯位等。


儘管文獻中關於“罪己”的記載很早,也不少。試舉幾例:

“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左傳*莊公十一年》。
《尚書*秦誓》記載秦穆公在戰爭失敗後的“罪己”: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論語·堯》記載了周武王的名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文獻還記載上古領袖大禹看見犯罪的人都會傷心大哭,眾人問其因,他說:堯舜之時,民皆用堯舜之心為心,而予為君,百姓各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但是嚴格意義上的“罪己詔”最起碼要從秦朝開始,因為秦始皇才規定皇帝的命為制,皇帝的令為詔,詔是一種皇帝專有的昭告天下的文書。所以,此前雖有罪己,但不可能有“罪己詔”。歷史上真正有明確文獻記載的“罪己詔”是西漢文帝下的,是關於立太子的事。

“罪己”或“罪己詔”在漢武帝后有了理論依據,西漢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思想,認為:皇帝是天之子,上天派遣來治理天下百姓,所以皇帝的言行要對天負責,如果上天不滿皇帝的行為,就會降臨災難禍亂來警示,如果上天對皇帝比較滿意,就會降祥瑞以示鼓勵。董仲舒新儒學經過漢武帝批准通行全國,此後儒學逐步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這樣一來,此後皇帝的“罪己詔”變得不再是一種主動行為,有時候大臣會因為地震或蝗災請旨下“罪己詔”,皇帝明明知道這事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但也不得不檢討自己。如:漢宣帝本始四年,郡國有地震,詔曰:“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

“罪己詔”是籠絡民意,服化人心的行為。通過“自我傷害”引起人民的同情和諒解,困難可能就會有效解決,但有時候也是無功而返。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據黃仁宇先生統計,在“二十五史”中約二百六十份帝王的“罪己詔”,共有88位皇帝檢討過自己。本文所列舉的“罪己”top5,不限於二十五史,上自堯舜,下達民國,盤點5例最有特色的“罪己詔”。

最有名的罪己詔:漢武帝

漢武帝一生文治武功,以舉國之力對付匈奴,又因“巫蠱案”誤殺太子劉據,貳師將軍李廣利也受牽連,對匈奴戰事失利,國內民眾生活困難,國庫空虛,種種打擊之下,晚年漢武帝痛定思痛。

公元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書漢武帝,建議在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戍兵以備匈奴,然而漢武帝並未同意,駁回了桑等人的建議。並下詔反思自己,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最感人的罪己詔:唐德宗

783年,數個節度使叛亂,都城長安失守,德宗倉皇出逃,被叛軍追殺。第二年,頒佈了著名的《罪己大赦詔》,因其言辭懇切,文詞優美,至今讀起來讓人感懷不已,所以不忍心刪減,大段摘錄,以饗讀者。

立政興化,必在推誠;忘己濟人,不吝改過。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復於將來。明徵其義,以示天下。小子懼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致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遂用興戎,徵師四方,轉餉千里。賦車籍馬,遠近騷然;行齎居送,眾庶勞止。力役不息,田萊多荒。暴令峻於誅求,疲民空於杼軸,轉死溝壑,離去鄉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天譴於上而朕不寤,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致亂階,變起都邑,賊臣乘釁,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凌逼。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累於祖宗,下負於蒸庶。痛心靦面,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賴天地降祐,人祇協謀,將相竭誠,爪牙宣力,群盜斯屏,皇維載張。將弘遠圖,必布新令。朕晨興夕惕,惟省前非……

據記載,唐德宗“罪己詔”頒佈後,“四方人心大悅”,“士卒皆感泣”。此後叛變很快被平定。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最狼狽的罪己詔:唐玄宗

唐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如火如荼,唐玄宗攜夫人楊玉環出逃,途中有大臣認為這都是皇帝若得禍,要殺楊國忠和楊玉環。玄宗無奈之下“面詔”:“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朕甚愧之。”

這例“罪己詔”是最狼狽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公開口頭承認錯誤,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以便團結抗反。嗚呼,皇帝的尊嚴何在!然後,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妃被殺,卻又無可奈何。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最悲情的罪己詔:明思宗

1644年6月,明朝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攻入北京,外有滿洲踏破山海關,在最後關頭,明思宗朱由檢選擇自殺殉國,留下一紙詔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死傷百姓一人。”

似乎皇帝們都有戰時逃跑的習慣,明思宗的自殺殉國無疑是一股清流,在我看來,作為帝王,不論生前的功過得失,他最後這個選擇,是值得致以敬意的。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最尷尬的罪己詔:袁世凱

1916年,袁世凱恢復帝制,沒想到激發各階層的憤怒,各省起兵討逆,全國的唾沫如子彈一樣飛向北京,連他最信任的北洋集團的人也開始與他劃清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恢復共和,並下了一紙“懺悔書”,結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一個月後因尿毒症辭世。可謂是最荒唐的行動,最尷尬的懺悔。

“蓋在主張帝制者,本圖鞏固國基,然愛國非其道,轉足以害國;其反對帝制者,亦為發抒政見,然斷不至矯枉過正,危及國家,務各激發天良,捐除意見,同心協力,共濟時艱,使我神州華裔,免同室操戈之禍,化乖戾為祥和。總之,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撤銷帝制總統令》

或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篇總統令其實言辭也極為懇切,語言也發自肺腑,讀後不免唏噓。

古代“罪己詔”之top5:唐德宗的言辭之懇切至今讓人動容


小編的話:這裡是“文史觀察”頭條號,歡迎您不小心光臨。本號致力於歷史人文類文章的寫作,寫作中最看重的是—史料引用和個人見解,因為這才是歷史文章的價值所在。您的關注和點評將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