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暑假来了,每年这个时候,书店里都会有一阵科普阅读潮,全国各大书城里倚着书架看书的人多了起来,其中就有一部分读者在捧读科普书籍,科普图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有助于培养科学兴趣,成人和小孩也因此都更加重视了起来。

今天小编要科普的是一个让很多科学家都未曾想明白的力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这种力量的影响,却让科学家牛顿都陷入了迷茫,这种力量就是引力,你真的知道引力是什么吗?

曾经的200 多年期间,伊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享有绝对权威。按照牛顿的理论,引力在瞬间起作用。设想地球突然间变得更重了,那么太阳系里的其他每个天体都会在同一瞬间感受到这一变化。

但是,1906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指出没有事物能传播得比光速更快。牛顿关于引力传递的瞬时性违背了狭义相对论中普适的速度极限。

然后在1916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在牛顿看来,空间只是物理定律扮演角色的舞台,但是爱因斯坦展示了空间和时间都是舞台上的演员。质量造成空间弯曲而空间引发质量运动。

在牛顿看来,引力作用只能被有质量物体感知,但是爱因斯坦证明引力甚至能作用于像光子这种无质量物质。在牛顿的引力世界里,光对引力作用无动于衷,但是光线会在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拉动下“弯曲”。

爱因斯坦提出引力并不是有质量物体感受到的固有的力,实际上只是有质量物体作用于宇宙组织的一种“副产品”。

每一个有质量物体都会使它所处的宇宙组织即时空变形:物体的质量越大,这种变形越厉害。这种效应常常可用一只保龄球和一张橡皮床单作比喻,保龄球放在床单上会压出一个凹陷。

任何质量较小的物体(譬如一颗弹子)会滚落到凹陷里去。这就是“引力势阱”对小质量物体(譬如你和我)的作用,于是我们就感受到引力。

一个物体受多大的引力作用取决于它的质量和它的运动速度。对于光子来说,以光速传播,当然时空的变形再大也只能让它稍微偏折一点点。

但是对于质量大得多(运行也慢得多)的地球来说,变形大得足以阻止行星摆脱“凹陷”,地球被禁锢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运行,它还是想沿直线运行的,但被太阳的引力拴住了。

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凹陷”也将匿迹,几分钟之后(取决于太阳消失的“信息”以光速传播何时到达),地球将沿直线飞驰而去。

引力的强度服从平方反比律,因为这是物体周围时空曲率的性质。你离物体的引力中心越近,你掉落下去的引力势阱就越深,那么你感受的引力就越大(当然物体质量越大,时空变形越大,引力势阱越深,引力也就越大)。

宇宙中引力最强大的天体是黑洞,构筑的引力势阱深不可测,即使光线也没有足够的劲头摆脱它的羁伴(但是我们还无法试图构建一个黑洞)。

如果这样说你还不是很明白,那么就看下面的图吧。

首先建立你自己的时空想法:

·橡皮床单代表时空

·保龄球代表大质量天体(如恒星)

·弹子代表较小质量物体

1 暂时把你想象中的保龄球搁置一边,把一个想象中的弹子顺着床单滚动起来。这颗弹子将沿着一条笔直的直线前行。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2 现在捡起这个保龄球把它放上床单。这个球将使床单变形,形成一个凹陷。现在当你让弹子继续在床单上滚动时,它试图还沿着直线前进,但是当它遇到这个凹陷时,将环绕保龄球转动,好像被保龄球拖过去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弹子代表一个光子,由于它不具有任何质量并以光速运行,事实上不可能掉落进凹穴里去。但是,由于光子在其中传播的空间已经变形,它的路径稍微偏转了。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3 如果你增加弹子的质量并使它慢一些,这样它代表一颗行星,它将进一步掉进引力势阱。如果弹子有足够的动量,它将沿着这个凹陷的边缘转动,也就是环绕保龄球恒星公转。如果它的动量太大,它将摆脱势阱,向空间逃逸。如果它没有足够的动量,它将迳直掉落进势阱,撞向恒星。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4 现在我们去按压这个保龄球,使它陷得更深,以模拟质量更大得多的天体。这时引力势阱深得很了,即使光子也没有足够的动量能逃脱。万事万物都会掉进去,正像一个黑洞。这就是引力。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都能使时空扭曲(甚至你和我),一切运动中的事物都会遭受引力的影响,即使光线。保龄球并不直接吸引弹子(牛顿设想能吸引),而是改变弹子在其中运行的空间的形态。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以橡皮床单的类比描述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有用的方式,但是这局限于二维。实际上时空是四维结构(上下、左右、前后,当然还有时间)。以一个在各方向都受扭曲的三维立体去描述它更加确切。

现在你明白了引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吗?困扰人们很久的引力谜题就这样被爱因斯坦解开了,你是不是也惊呆了呢?想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让我们这个暑假一起阅读起来吧。

本文来自科普图书《从大爆炸到大终结》,英文原书获读者高度评价,这里推荐给好奇的你们。该书作者是本·吉利兰 (Ben Gilliland),他是一位获奖不少的科学作家和插画家。他于2005年开始为英国《地铁报》的通俗宇宙科学专栏写稿,为大众讲解科学知识,并因此赫赫有名。2013年他获得了Arthur Clarke爵士太空成就奖。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图文巧妙结合,通俗地解开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内部实拍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本书内容,请关注“湖南科技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征 稿 启 示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谁把牛顿的苹果车翻了个底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