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躯体

萨拉马戈(葡萄牙)

眼睛睁开时,也许在它的背后

映出一束清晨的灰色光线

或是隐蔽在浓雾中朦胧的太阳。

其余则是一片黑暗,

在柱形和弓形的骨骼之间,

仿佛黏性的动物抽动,

躲藏着内脏的茫然忧伤。

其余皆由深深的洞穴构成,

伴随着血液和记忆的节拍,

来自深渊的眩晕证明着

不可否认的时间计量。

一切都如此微妙且行动迟缓,

在眼睛明暗交接处迎出了

对一个被遗弃的躯体的记忆。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余秀华说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就不那么令人唏嘘,换作张悦然、蒋方舟她们任何一人,都会不以为然,与她们而言,人生的意义多种多样,似乎才刚刚绽开一角。

当然也不必就此陷入无为和虚无的境地,对于余秀华个人的坎坷,除了敬佩,文字是另一回事。人生的意义,贩夫走卒,精英翘楚,政客流氓,不一而足,其实有无意义全在于个人体验的认知。

少年成名的张悦然,写作二十余年,即便哥特少女仿佛已经成熟,她的作品依旧不小心露出女性的小心思。以七年之《茧》,作别青春。她的艰难不在生活,在于手中的那支笔,过早定义的墨水笔。

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可以趋向的无限不确定,又不得不读下去,又不得不陷入文字的迷宫,以至于人生的迷宫。试图在当下混乱的世界寻找意义,在我看来,意义这东西,依附于人,不同的每个人,人消失了,意义也消失了。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文字读书之外的意义就不好说了,阶级的壁垒,决定了个人所理解的意义,资产阶级起点就是终点,中产阶级基本上坐高铁到了半途,稍加努力,意义就非同凡响,无产阶级一切的意义都在起点,后来的意义全靠自己填充。

一个女孩儿可以把烧饼夹里脊、小龙虾、《Young and Beautiful》、《白夜行》、《甄嬛传》等等当作生活的小确幸,所谓的意义莫过于此,抑或《我的前半生》皆是别人的什么意义。

毛姆小说解闷的意义大于去追求什么人生的答案,在读《人生的枷锁》之前,搞清楚那么有点自传意味的文字,还是找了其他《纯属私事》之类的随笔,孤僻铸就的毒舌,实际上《月亮与六便士》的生之苍凉,恐怕也是人生的枷锁。

言及悲情苦难,又瞥见余秀华。更多的想起余华的《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的莫测怪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福贵的活着就是承受,一次一次,为了活着而活着。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表现形式”,奥尔罕•帕慕克表达过类似的想法,对于现在的世俗化个人来说,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种更深刻、更渊博的意义,方法之一就是阅读伟大的文学小说。旅行还算不上,至多有点仪式感。

当然思考我们究竟是谁?马拉美以为“世上一切存在都是为了被写进书中。”在读过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以及接踵而至的《雪》,正是这种想成为别人的情感,赋予了作家们创作的欲望,也顺便释放了自己的意义。

大概寻找意义,是人类智慧带给人类的桎梏。很深很深的深夜,微弱尘埃的不发声,不发光,寂寥孤独,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于是,那些噼里啪啦的雨,闪电的光与影,雷声轰鸣,慢慢凸显出人生的真相。

时间很忙,辗转如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在目的地与起点反反复复,跑来跑去,累的直到脱臼。真的如木心所言,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哲学是种宿命的冲动,貌似真诚地叩问灵魂,到处去寻找意义,意义之外,还是不要做个无趣的人了。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 绘画:莫芷(中 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