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聖——陸羽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茶就是“人在草木間”,茶來自草木,因人而獲得獨特價值。確切地說,茶是因為陸羽,而一舉成為華夏飲食和精神縮影的。
無怪乎有人說:陸羽之後,才有茶字,才有茶學。
別茶人——白居易
別茶人,是白居易對自己的別稱,意指鑑別茶葉的人,源自於其一句流傳甚廣的詩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一生痴茶,對茶很偏愛,幾乎從早到晚,茶不離口。
他一生寫了二千多首詩,提及茶事的有六十三首之多,應居唐朝詩人之冠。他在詩中不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還有飯後茶,是個精通茶道,鑑別茶葉的行家。
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並開始以茶悟人生。他喜歡茶,用茶來修身養性,交朋會友,以茶抒情,以茶施禮。
茶仙——盧仝
盧仝(lú tóng),唐代詩人。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最為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茶怪——鄭板橋
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自古文人皆愛茶,板橋當然不例外。
鄭板橋是個茶人,他寫了很多茶詩和詞。著名的有《竹枝詞》“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鄭板橋還是歷代寫茶聯最多的一個茶人,他曾為揚州青蓮齋寫了一幅茶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
“揚州八怪”都嗜茶如命,但他們絕非沉迷物慾,玩物喪志,而是託物抒懷,保持警醒。鄭板橋借紫砂壺諷喻淺薄之人,寫得極妙,詩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飢寒便自豪。景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
茶皇——乾隆
貴為皇帝卻精於品茗,乾隆皇帝首次提出了“咀嚼四顧甘”的品茗方法,用細啜慢飲去品味茶之清香之味,是一位真正把茶這個“自在之物”化成“為我之物”的高人。
乾隆皇帝十幾歲便懂得鑑茗、擇泉、用火、侯湯。他貴為皇子,卻能親自去焚竹燒水,煎茶烹茗。他在登基之後即首創了“三清茶”。採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
他認為在茶道中含有治國的大道理。即茶道以“和”為哲學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他為招攬人才創辦“經筵茶典”,親自講學並賜茶宴。把茶禮、茶儀作為倡清廉、崇禮儀、示恩惠、得人心的一種政治手段。
乾隆皇帝在85歲讓位時,一位老臣當時不無惋惜的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卻幽默的接著說:“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他以茶休閒,使自己精力充沛過人,日理萬機而不知疲倦。他以茶養生,從25歲登基,到88歲去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壽魁君王。
查看更多,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茶人雅趣。
閱讀更多 茶人雅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