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茶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而一举成为华夏饮食和精神缩影的。

无怪乎有人说:陆羽之后,才有茶字,才有茶学。

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别茶人——白居易

别茶人,是白居易对自己的别称,意指鉴别茶叶的人,源自于其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一生痴茶,对茶很偏爱,几乎从早到晚,茶不离口。

他一生写了二千多首诗,提及茶事的有六十三首之多,应居唐朝诗人之冠。他在诗中不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还有饭后茶,是个精通茶道,鉴别茶叶的行家。

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并开始以茶悟人生。他喜欢茶,用茶来修身养性,交朋会友,以茶抒情,以茶施礼。

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茶仙——卢仝

卢仝(lú tóng),唐代诗人。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茶怪——郑板桥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自古文人皆爱茶,板桥当然不例外。

郑板桥是个茶人,他写了很多茶诗和词。著名的有《竹枝词》“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郑板桥还是历代写茶联最多的一个茶人,他曾为扬州青莲斋写了一幅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扬州八怪”都嗜茶如命,但他们绝非沉迷物欲,玩物丧志,而是托物抒怀,保持警醒。郑板桥借紫砂壶讽喻浅薄之人,写得极妙,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景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茶皇——乾隆

贵为皇帝却精于品茗,乾隆皇帝首次提出了“咀嚼四顾甘”的品茗方法,用细啜慢饮去品味茶之清香之味,是一位真正把茶这个“自在之物”化成“为我之物”的高人。

乾隆皇帝十几岁便懂得鉴茗、择泉、用火、侯汤。他贵为皇子,却能亲自去焚竹烧水,煎茶烹茗。他在登基之后即首创了“三清茶”。采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

他认为在茶道中含有治国的大道理。即茶道以“和”为哲学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他为招揽人才创办“经筵茶典”,亲自讲学并赐茶宴。把茶礼、茶仪作为倡清廉、崇礼仪、示恩惠、得人心的一种政治手段。

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时,一位老臣当时不无惋惜的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却幽默的接着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他以茶休闲,使自己精力充沛过人,日理万机而不知疲倦。他以茶养生,从25岁登基,到88岁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寿魁君王。

茶圣陆羽无人不知,但你知道茶皇是谁吗?

查看更多,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茶人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