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为什么是杨凌?


杨凌,中国农科城,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唯一的农业特色自贸片区,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两大金字招牌享誉天下。

杨凌,我国农耕文明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 “教民稼穑,树艺五谷”;1934年,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成立;新中国以来,以农业科技为主的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等10余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夯实了蜚声中外人“农科城”之基。杨凌示范区内驻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11位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是我国重要的农科教基地。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等数以千计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诞生在杨凌。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中,四次都是杨凌品种主导的。近年来,杨凌培育的“西农979”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三个小麦品种之一,“秦优7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高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实现了机收玉米育种的新突破,“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杨凌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肩负着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扎实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探索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和科技扶贫等方面不断进行有益探索,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让农业科技走到田间地头,据了解,“杨凌科技”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6个,年示范推广面积6500多万亩,推广效益超过170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份使命,一份担当。自1997年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杨凌主动担当,大胆探索,在解决我国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条大有可为的“杨凌模式”,根植大地,不忘初心。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为什么是“走出杨凌看示范”?


不知你是谁,却知你为谁。从第一次开启“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至今15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每年都邀请媒体记者,以亲历、发现、体验、感受的“行走、探访、现场”方式,组织开展“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15年坚持不懈,15年风雨兼程,脚系泥土情,行以万里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所有坚守在农科一线的背影中,“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用笔触,用镜头,用记录,用讲述,为人们分享着另一种偏远农庄、大山深处、稻香麦浪、瓜田李下、锄头犁稍的“诗意和远方”,但更真实的是,“走出杨凌看示范”反映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科技扶贫的路径和“杨凌力量”的成果,有困境中的突破、疑难中的担当、付出中的血汗、不懈中的收获,“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着墨于普通、平凡的面孔,他们是科技队伍中的一员,离开单位和家庭舒适区,常年奔走于农户,风里来雨里去,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心贴心和农民打成一片;他们也是乡村的致富能手、创富带头人,不甘落后,不输志向,向传统劳作要科技进步,向辛勤劳动要更大价值,向农副产品要广阔市场,向一方水土要摘帽脱贫,用踏实和勤奋,加上学习和实践,一肢一个脚印,努力改写农村新面貌;“他们”也是受益、受惠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本身,如何在农高会上展示原生态优势、亮出绿色品牌、秀出纯净天然高度,用产品说话,给效益增值,让农业科技成为活生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宝贝”……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15年来,“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从戈壁沙漠到烟雨江南,从西部边陲到华北平原,紧紧围绕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高会参展企业,每年组织开展采访报道、宣传推广活动,共有130多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深度参与,走进30多个省(市)和地区、160多个示范基地、累计行程12万余公里。这一切,是对“杨凌农科”的画像,也是对“杨凌力量”的注解,更是对杨凌农科人的致敬和礼赞。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追求安宁素静的“有质量”生活时,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寻根之旅,就是找回物质世界和精神家园的回归之根,杨凌,正在让这样的回归变得生动而具体,山水跋涉,相跟于脚下的土地,前方才不会迷惘。“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给了一群“耍笔杆子”的记者们如何打开“杨凌科技”的方式,在与土地亲密接触的行走中,让更多人随着一篇篇报道,渐渐读懂什么是“杨凌力量”。

“走出杨凌看示范”,捧一着份对“三农”、对“农科”的情怀,正在为杨凌示范区缔结一个永恒的“朋友圈”。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速写


2018年6月27日至7月8日,12天的时间里,“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赴陕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的8000多公里全程展开。

【第一站:青山绿水中的杨凌符号】6月27日,“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来到了位于秦岭深处的略阳县,探秘青山绿水中的“黄金”产业,在中川坝村中药材黄精种植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步长制药、通过大学+企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规模养殖,确保中药材产业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据介绍,当地政府计划投资1480万元,建设杜仲、天麻、黄精、林麝四大中药材种业基地,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70万亩,带动全县农民依靠中药材产业增收6亿元;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二站:与农高会的不解之缘】每年,杨凌农高会上都会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产品,重庆佳典农业公司的“佳雨”腐植酸复混肥料就是其中一个。相比较传统化肥,腐植酸复混肥料安全性高,绿色有机,有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还可以影响农作物的口感。腐植酸复混肥料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药材、玉米、水稻、油菜等经济作物。 “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在这里了解到,自从参加杨凌农高会之后,腐植酸肥料的施用率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其中青海及甘肃的枸杞、藜麦,云南的油菜、玛卡、烤烟,新疆的棉花、辣椒,广东的辣椒、芥菜,陕西省的猕猴桃,经由农高会认识、施用腐植酸复混肥料后普遍取得增产。好风凭借力,有了杨凌农高会这一平台,好的农产品才飞的更高。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三站:深山采茶女与杨凌科技的浪漫邂逅】在位于秦巴山区四川广元旺苍米仓山茶园,“漂亮姐姐”、采茶女李菊华不仅给大家带来在茶田现场的茶艺表演,还对与杨凌农业科技的浪漫邂逅深有感触,因为,正是杨凌农业科技的到来,才焕发了米仓山茶园更多的“美丽”。旺苍县种茶历史悠久,当地五分之一人口从事茶叶产业。近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专家周天山教授的指导下,旺苍县建成了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实现了茶园标准化种植,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5亿元,成为当地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四站:甜蜜“枣”知道】在重庆市云阳叁峡枣种植区,“杨凌农高会”品牌带来的与国内外从事枣业产业、科研、产品贸易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已让红枣产业成为当地人眼中名符其实的“甜蜜”事业。2017年,在杨凌科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指导下,核心产业园以免费供苗、订单收购等方式,已在库区推广种植叁峡枣10000余亩,带动农户1000户,为农民节约苗种成本500万元以上,挂果农户户均利润3万元以上。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五站:诗城“菇”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7月2日,“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一行来到三峡之巅、素有“诗城”之称的重庆奉节,走进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在这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双田教授不仅为食用菌种植提供技术指导,还协助引进了十余种食用菌新品种,推动产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建有13个蔬菜及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拥有11个注册商标、29项国家发明专利,建有5000余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基地,年成品菜加工能力8000吨,形成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内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作为秦巴山区扶贫联盟中的一员,通过“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统一免费提供大棚和菌种原料、统一培训生产管理技术、统一收购农户产品,已带动3000多户农民(其中近15%是贫困户)参与菌菇种植及初加工。

“有了杨凌科技支撑,有了西农大教授技术指导,我们的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也更加自信!” 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汪负责人说,借助杨凌农高会这一国际化大平台,既开拓眼界,又能学习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更能不断扩充营销“人脉圈”,现在,有机菌菇甚至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海外国家,在让外国人品尝 “诗城”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杨凌农业科技的独特魅力!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六站:杨凌农高会为美打call】当2003年在湖北宜昌武夷山脉中首次发现世界瑰宝、植物新品种娇红一号红玉兰时,如何做好保护、繁育和观赏摆在了人们面前。了解到宜昌在移植玉兰时遇到的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增根控肥技术,通过一个小小的黑色容器,就为娇红一号玉兰树安上了“双腿”,让娇红一号走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面前,一展绝世芳华。2017年11月,娇红一号玉兰在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上 “首秀”娇颜,参会企业及群众争相购买,可以说,是杨凌农高会捧红了湖北的红玉兰。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七站:瓜果飘香话丰年】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里的瓜果蔬菜熟啦!大棚内,黄瓜、尖椒、番茄、南瓜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从2015年开始与杨凌示范区合作以来,“杨凌科技”在水肥循环利用、喷灌建设、远程指导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还从陕西引进葡萄和草莓的培育种植。目前,实现年生产总值8688万元,惠及农户815户,安置1000余人就业,增近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2人,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八站:“一枝梅”结出万家果】商洛被誉为“中国核桃之都”。近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阳核桃实验示范站的指导下,商洛市核桃产业步入新台阶。截止2017年,全市95%的农户种有核桃,总种植面积326万亩,覆盖全市98个镇办,实现年产量12.88万吨、产值28亿元。

“以前,我根本想象不到高级教授能走到田间地头,现在,翟教授来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她是我们老百姓的教授,我们打心底感谢她!”上河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彩凤激动地说,她口中的翟教授就是西农教授、博士生导师翟梅枝,主要从事核桃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示范推广等工作。2006年,她两度到商洛考察核桃种植情况,撰写调研报告;;2007年,山阳县核桃试验示范站成功落地。翟教授在推广“高接换优”中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耐心讲解,亲自示范。“有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报纸遮阴”等科研成果不断得到有效转化,2017年上河村核桃平均亩产150公斤,总产量300多吨,比往年增加了20%。扎根商洛10余年,从“翟阿姨”到“翟奶奶”,翟梅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西农精神”。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截止2017年底,学校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7个、示范基地45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众多技术专家从学校小课堂走进了农村大课堂,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亿元。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九站:科技芳香】金银花因一蒂两花而被人们称为鸳鸯藤。7月6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来到河南南阳淅川县金银花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共同见证了“金杨凌”与“银淅川”绽放的致富之花。“原先我是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如今变成了基地的职业农民,我感觉很幸福!”作为直接受惠者,村民华道银道出了心声。自2010年与杨凌金山科技公司“联姻”,启动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后,杨凌示范区科技局还专门拨付10万元的示范推广资金,用于育种及培训工作。有了杨凌科技的支撑,产业发展如鱼得水。华道银说,以前他种植3亩小麦,年收入不超过2000元,如今将自己土地流转给基地,光租金就接近1800元,再加上他在园区工作,一年下来收入就有3万多元。据介绍,在“公司+基地+农户”的脱贫模式下,金银花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带动当地12个乡镇6000多名农户就业,基地年产值达到了3.5亿元,金银花已然成为了当地群众眼中的幸福花,芳香四溢!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十站:“毛蛋蛋”变成“金疙瘩”】在伏牛山地区,来自杨凌的四个“毛蛋蛋”已经成为发家致富的“金疙瘩”。 “毛蛋蛋”猕猴桃在伏牛山的种植,自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占德教授引进杨凌的脐红、徐香、翠香、猕香四个猕猴桃优良品种后,才得以长足发展。围绕猕猴桃新品种引进、标准化栽植、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机模式培育等,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内乡、南召等县区,累计推广猕猴桃面积4680亩,产量3万余吨,为当地培养猕猴桃产业职业农民2万余人。让南阳猕猴桃种植户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杨凌科技的磅礴力量!伏牛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走出杨凌看示范”说:“以后每年我们都会继续坚持去杨凌学习取经,也会积极准备参加农高会,让杨凌的科技之光辐射河南以外各省市,让科技之火在全国能够引起燎原之势。”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第十一站:禹州有个“小杨凌”】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素有“画圣故地,钧瓷之都”之称,而泓硕农业生态园全然是一派“小杨凌”景象。早在2013年,农业生态园创始人赵中华带领八位农民,抱着试探的态度参加农高会,没想到让他们大大的开阔发眼界,园区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取得联系,围绕园区规划、优先领域、关键技术、新品种引进、人才培养、果蔬管理等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建立农业专家库,农业技术成果库,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让“杨凌模式”在禹州落地生根!如今,占地3250亩的园区按照“一园多区,一区多景”为布局,以高效农业、果树种植、生态观光、药食两用为主体,朝着拓展培训、研学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无公害蔬果、人文旅游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80户,年解决劳动力3万人次,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泓硕模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在路上,读懂“杨凌”——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活动全扫描

有一种力量叫“杨凌”


随着“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完美收官,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大写着的“杨凌力量”,那就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在农业科技创新上的突破提高,在引领示范推广上的普及转化,在市场大潮变化中的向势作为,在科技人才建设方面的专业化全产业链覆盖,在品牌价值输出方面的国际性前瞻大视野,在农业文化、科技文化宣传方面的品质内涵影响力提升!

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一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一座在路上读懂杨凌的行走的课堂,一道细心打量农业之根的殷殷目光,一趟脚下沾满泥土的田园约会……

一切答案都是探寻。走出杨凌看示范,没有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