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偷走」骨骼健康 中醫養骨有祕訣

骨質疏鬆“偷走”骨骼健康 中醫養骨有秘訣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疾病總會“不請自來”,骨質疏鬆症就是其中之一。或許一個不經意的跳躍動作,就有可能骨折;一次不小心的摔倒,就可能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麼,如何擺脫這個“偷走”骨骼健康的敵人?本期,《生命時報》特邀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脊柱二科高景華主任為您詳細解答。

骨質疏鬆“偷走”骨骼健康 中醫養骨有秘訣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近8400萬中老年人存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其中,50~70歲人群中,骨質疏鬆者約佔33%;8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者約佔66%,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骨質疏鬆“偷走”骨骼健康 中醫養骨有秘訣

“人體的骨量積累始於幼年時期,90%的骨量形成於20歲之前,25~35歲骨量達到峰值,40歲左右開始逐漸流失。”高景華主任介紹,骨質疏鬆(骨密度下降)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由於機體衰老而導致骨量開始減少、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進而出現骨強度下降、脆性增加等問題。骨質疏鬆無法抗拒,幾乎所有的人都“逃不了”。

高景華表示,從中醫理論來看,引發骨質疏鬆的關鍵原因在於“腎虛”和“脾虛”。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長髮育與生殖。人過中年,腎氣由盛轉衰,往往會出現腎虛、元氣不足的情況。骨骼的生長、發育、修復均依賴於腎氣的充盈、滋養與推動,腎氣虛少,骨髓來源不足,不能滋養骨骼,便會出現骨質失養,引發骨質疏鬆。此外,我們平時吃的食物,都要依靠脾的運化、傳輸功能,才能把營養物質運送至全身。因此,脾胃功能旺盛,機體消化吸收好,才能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臟腑、筋肉和四肢。反之,若脾胃虛弱,功能衰退,則會使氣血生化不足,進而影響腎臟所“掌管”的各種功能正常運行。

與此同時,骨質疏鬆症最喜歡在人的大腿骨上端、手腕骨、脊椎骨等部位“作亂”。這些部位多是支撐人體的“大功臣”,一旦這些地方的骨頭“變脆”,就無法抵禦突發情況,極易在運動跌倒、不小心滑倒、坐公交車顛簸後發生骨折。更為嚴重的是,當骨質疏鬆的程度使脊椎骨無法承擔全身的重量時,脊椎骨就會像海綿一樣被壓扁。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身高變矮是正常的現象,其實是骨質疏鬆找上了門。不僅如此,腰痠、背痛、腿抽筋也是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表現。不過,生活中多加註意,這些情況完全可以及早發現。

高景華介紹,骨質疏鬆分為低骨量、輕度骨質疏鬆、中度骨質疏鬆和重度骨質疏鬆四個階段。一般情況下,前兩個階段臨床症狀並不明顯,通過多運動、多吃補鈣食物即可調理。到了中度骨質疏鬆時,就應採取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杜仲、白朮、巴戟天、鹿茸等。

衡量是否為重度骨質疏鬆,要看是否發生過骨折。也就是說,一旦發生骨折,即可判定為重度骨質疏鬆,須根據不同情況,辨證治療。

“儘管骨質疏鬆不可避免,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緩骨量下降,推遲骨質疏鬆的發病年齡。”高景華建議日常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多曬太陽。每天保證20分鐘以上的光照,能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可以調節鈣的吸收,還能協調神經肌肉。曬太陽以上午10~11點、下午2~5點為宜。

適當運動。堅持每週3~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可以減少骨骼中鈣質的流失。脊椎操、八段錦、太極拳、快步走、慢跑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多吃補鈣食物。除牛奶、奶酪等奶製品外,可以多吃點海帶、紫菜、蝦皮、豆腐、雞蛋、蘑菇等含鈣高的食物。

中藥入菜。在燉雞、燉排骨、燉腔骨等菜餚時,可加入鹿角、仙靈脾、肉蓯蓉等中藥,製成藥膳。每次選擇1~2種,每種3~4克即可,有助於增強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能力。

改掉壞習慣。吸菸、酗酒對骨骼的傷害非常嚴重,若要骨骼健康,必須改變這些惡習。

穴位按摩。採用穴位按摩治療骨質疏鬆需從補腎健脾入手,穴位主要有脾俞、腎俞、關元、合谷、曲池、關元、命門、三陰交等,可用手肚輕揉或手掌反覆揉搓的方式進行。但要注意的是,由於骨質疏鬆者本身骨骼較脆弱,應避免重手法和長時間的按摩,否則,極易發生軟組織挫傷,甚至骨裂、骨折。

日常防護。雨天、溼地板上行走要穿防滑鞋,防止滑倒引起骨折;行走時步子不宜過大、過快,防止跌倒引起骨折;運動時少做超負荷動作等。

此外,高景華特別提醒,40歲以上的人、絕經後的婦女、有骨關節炎或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的人,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風險人群,建議定期監測骨密度,及時評估患病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