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地理說

總體簡介

松滋地理說

市政區圖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國土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2.3萬畝,共轄16個鄉鎮2個開發區,23.5萬戶,人口89萬,農業人口68.4萬。東臨荊州,西連宜昌,南接武陵,北濱長江,華實蔽野,系焦柳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集工業農業商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城市。松滋市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萌動於春秋,綿延於兩漢,繁華於魏晉,勃發於明清,昌盛於改革開放。

松滋山河秀麗,地貌多姿,境內山地、丘陵、岡地、平原兼有,"六山一水三分田"。屬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32-301,年均日照時數1600-1900H,年降水量1200mm。農業生產氣候條件適宜,棉花總產和豬牛羊肉總產進入全國百強縣市,曾先後被國家確定為商品糧、優質棉、長江上中游水果開發基地。多項農業科技項目在市內實施和示範,是全國農業生態示範縣(市)、國家十五期間第一批優質棉基地縣(市)、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示範縣(市)。

松滋自然資源豐富,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有石油、煤、岩鹽、硅鐵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2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洈水風景區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與長江三峽、荊州古城、張家界構成旅遊金三角。

市域地理位置

松滋地理說

松滋在湖北省的位置

松滋地理說

松滋在荊州市的位置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連江漢平原,與江陵、公安毗鄰,西與五峰、宜都接壤,南連湖南澧縣、石門,北枕長江,與枝江隔江相望。地理座標東經110° 14'—112 °03',北緯29 ° 53'—30 ° 22'。東西長約77公里,南北寬約55公里,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屬中北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

根據2000年松滋市統計年鑑統計,全市總人口為89.6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5.33萬人,佔總人口的17.08%。工業基礎較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經濟總量在“兩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經濟協作區中處於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

市區地理位置

松滋市區地處松滋腹地,位於巫山餘脈於江漢平原的交匯處,北枕長江支流松滋河,是長江通往洞庭湖的黃金水道;南靠國家級森林公園洈水風景區;西毗松滋火車站;近鄰沙市、三峽飛機場,兩條省道在此交匯,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經濟重鎮。市區面積89.8平方公里。2000年市區行政範圍內人口9.56萬人。轄2區、6個居委會、22個村。

地形地貌

松滋地理說

松滋山地

松滋地處巫山山系荊門分支餘脈和武陵山系石門分支餘脈向江漢平原延伸的過渡地帶。市域地形西高東低。以枝柳鐵路為界:其西為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呈四級階梯遞降;其東為丘陵平原,平原地勢則由北向南微傾,形成了山地—丘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徵,可概括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82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7.7%;崗地1093平方公里,佔50.2%;丘陵203平方公里,佔9.3%;低山60平方公里,佔2.8%。

西南山地較高區海拔600到800米,低山區海拔在200至600米之間,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最高點在西部卸甲坪大嶺,海拔815.1米。西北部和中部為廣闊的丘陵崗地,海拔在100至200米之間,丘岡綿延,寬谷低丘。平原湖區海拔在50米以下,平展寬廣,河渠縱橫,間有湖泊。最低點在南部王家大湖蘆葦場,海拔34.2米。

氣象資料

松滋地處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區內,四季氣候分明;春季冷暖多變,雨量遞增;夏季炎熱潮溼,雨量不均;冬季較長。

松滋地形複雜,高低懸殊,空間氣候差異較大。山區冬暖夏涼,江漢平原冬冷夏熱。西南山地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山間盆地水熱條件為全縣最優,而山上的氣候則為全縣最劣,山腰南坡有逆溫層存在。縣境中部和東部的光、熱、水資源充裕。

市域多年平均氣溫14℃—16.9℃,最高氣溫為39.5℃,最低氣溫為-10.9℃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00—19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釐米為100—106.4t千卡。全年無霜期為260天,年降水量為1050—1300毫米。相對溼度在74—83%之間,年均溼度為78%。主導風向為北風和東北風,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即梅雨季節南洋風),時有東南風。歷年均風速為2.4米/秒之間。

感謝您光臨松滋映像!

您的閱讀、點贊、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