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今年以来,全球各大科创企业,独角兽,明星公司纷纷传出上市的消息,有些则捷足先登,已经成为二级市场的明星公司。大名鼎鼎的如富士康和宁德时代等等,还有后面排着队等着的Uber、爱彼迎。看完欧美再看看中国,爱奇艺、B站、 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紧跟着后面还有流血也要上市的美团、3年亏损13亿的拼多多、以及超级巨头——估值已超千亿美元的蚂蚁金服。以及今天万众瞩目的小米上市。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我们不禁有个疑问,这些企业为啥急着扎堆上市?

请直接看数据:

内地IPO的交易规模和市值水平持续提升,沪深两市IPO企业上市后市值中值为4.41亿美元,同比上升116%,交易规模中值为8200万美元,同比上升68%。在全球最大的20宗IPO中,有3宗出自内地市场,分别来自金融和消费领域。

再看香港。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冲至全球首位,其中共200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申报稿,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市场共121家企业提交申报稿,同比增长65.29%。这一数据,创下了港股半年IPO市场申报企业数量的新记录。Wind数据还显示,截至2018年7月4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相比2017年同期港股共新增69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49.28%。依然是历史记录。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再来看看为啥急着上市。

有观点将原因归纳为“为了圈钱”。

但从宏观角度考虑,目前经济所处的大环境,显然影响到了上市的选择。

今年已经是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的四十个年头了。其他各国央行也是蠢蠢欲动,准备收缩银根。而在国内,中央从去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去杠杆政策,可以说瓦解金融乱象,严格控制各类金融杠杆已成为金融圈的共识。在这种局面下,往日各路能搞到资金的"小财神"发现融资的大门正被一扇扇关闭。此时此刻,资金才是王道,没有了现金流,任何庞然大物都有可能轰然倒地。万达、华信、中国国储……这些例子不必多说了。再想想最近接二连三曝光的企业债务违约潮,一切指向了如下两个字:

缺钱。

昔日资产荒,今日现金荒,真可谓资本市场版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既然是缺钱环境,而且随着美联储加息延续,全球宏观大环境会越来越缺乏流动性,在这种预期下的资本盛宴又能持续多久呢?经济学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人是短视的,投资人必然会更快更急地寻求投资资产的变现。大白话讲就是——往外借钱的少了,急着往自己荷包里收回钱的多了。事实上,在资金首先收紧的全球市场,上市的步伐已较去年比较显著地放缓了。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因此,目前的金融大环境逼迫着这些明星企业的幕后投资人急切地让其上市,变现,离场。

微观角度考虑,这些扎堆上市企业都有一个隐藏共性,我们展开来讲。

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哔哩哔哩、爱奇艺还是刚刚上市的小米,以及未来上市的美团。这些企业都面临一个潜在的大麻烦——规模递增带来的边际收益已经放缓。

以小米为例,中国的手机市场经过高速发展的十年,已经由蓝海变红海。自2009年到2016年一直在增长的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在2017年第一次出现了下跌。特别是在2017第四季度的手机和2016年同期的手机销量跌幅达到了14%。

而我们知道互联网公司一切的红利都来源于客户资源。客户越多,其边际成本越低,这在经济学上叫做非常有趣又非传统的"规模不经济"。小米尽管宣称自己是一家平台公司,但本质上还是靠着手机为代表的硬件产品生存。然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非常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摸到天花板。换句话说,这些扎堆上市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生死线——

用户增长前景正越来越令人悲观。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而大家需要牢牢记住一条不变的法则:创新企业或者说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背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未来的用户增长前景。那么,扎堆上市的原因一切不就不证自明了么?

因为,互联网企业会死于估值。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柏拉图《理想国》

小米今日登陆港交所:雷军哽咽致辞,开盘却惨遭破发。小米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总体而言或许是因为最近全球股市大环境不好,又或许真如外传小米的上市有可能就是资本盛宴的终结。

小米、美团、B站……扎堆上市的背后:都在急什么?

也许,资本的在这场盛宴中最终寻找到的却是资本本身而已。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你们激情转发~

有才金银头条号,为你解读身边正在发生的财经大事!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