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各位媽媽,大家好,我是陽陽媽媽。

兒童皮膚過敏,包括溼疹、蕁麻疹等一系列問題,非常困擾敏娃的家長。今天陽媽詳細把兒童皮膚過敏時,需要使用的各種抗過敏藥物詳細介紹給大家。

抗組胺藥,可以簡答理解為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抗過敏藥物”。是皮膚科常用藥,是兒童皮膚科醫師處方量最大的藥物之一,而且品種繁多,臨床常用藥物多達 20多個。抗組胺藥治療哪些疾病有效?如何根據 臨床疾病特點選擇合適的抗組胺藥,以達到最佳療 效,同時又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呢? 該如何選擇抗組胺藥等問題,均是兒童皮膚科醫生和過敏寶寶父母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基本概念很重要

“抗組胺藥”專指通過與組胺受體結合而拮抗組胺病理作用的藥物,即組胺受體拮抗劑。其他可以拮抗組胺作用的藥物如腎上腺素、腎上腺糖 皮質激素等不在此列。抗組胺藥並非與組胺受體簡單結合,而是將被組胺激活的受體下調至未激活的狀態,故又稱為組胺受體反向激動劑。

目前已證 明有4種組胺受體,其中H1受體激活引起瘙癢,毛 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高,呼吸道、消化道平滑肌 收縮及腺體分泌增加,臨床表現為典型的I型變態 反應,出現瘙癢、紅斑、風團以及鼻癢、流涕、噴嚏、 氣喘、眼癢、結膜充血等症狀。本文所說的抗組胺藥指組胺H1受體拮抗劑。

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臨床最常用的抗過敏藥

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兩類。兩代藥物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使用注意事項等多方面有 所不同。

一代抗組胺藥:

多為親脂性,易透過血腦屏障,產生中樞抑制,稱為鎮靜性抗組胺藥。代表藥物有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賽庚啶、羥嗪、去氯羥嗪、曲普利啶、美喹他嗪、新安替根、異丙嗪等。此類藥物半衰 期短,需要每日服用2~3次。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 事項見安全性部分。

題外笑話 :

陽媽上大學時,一次皮膚過敏性蕁麻疹,去找到我們皮膚科老師,讓他給我開點抗過敏藥。老師問,要便宜的還要貴的,我直接回答,要便宜的。於是,開了“賽庚啶”一包。立刻溫水服下。從吃藥當天吃賽庚啶一片,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同學從床上拽起來。身上的皮疹是沒了,可是,嚴重的嗜睡作用,讓我終生難忘。

第三代或新型抗組胺藥目前尚未得到公認。

二代抗組胺藥:

不容易通過血腦屏障,中樞抑制發生率低,又稱為非鎮靜或低鎮靜陛抗組胺藥。代表藥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 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咪唑斯 汀、依巴斯丁、奧洛他定、盧帕他定、苯磺貝他斯汀、 比拉斯汀等。

抗過敏藥物的適應證

  1. 最佳適應證是I型變態反應引發的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特應性皮炎、速髮型接觸性反應、嚴重全身過敏反應 (anaphylaxis,既往稱為過敏性休克)及藥物變態反應等。

  2. II、III型變態反應可以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 因此也有一定療效(過敏寶寶基本不涉及這類疾病)。

  3. 對於假性變態反應(如由組胺釋放劑引起的蕁麻疹)、可誘導性蕁麻疹(比如皮膚劃痕症)以及蟲咬反應也有明顯療效。

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用藥原則和注意事項

抗組胺藥通過結合組胺H1受體來拮抗組胺引發的反應,對於已經發生的臨床症狀不起作用,因此要在症狀出現前給藥並規律用藥。

臨床上常見一些慢性蕁麻疹患者在症狀消失後即停藥,症狀再次出現後再用藥,這種“按需”用藥的方式效果差,也不利於疾病的早日康復,應連續、規 律用藥,完全控制症狀直至痊癒。

由於口服抗組胺 藥需要經腸道吸收,達到一定血藥濃度後才能見效,因此,也應該在症狀出現前提前用藥。

研究發現,病程越長,患者體內組胺受體表達水平越高,因此要儘快、徹底控制症狀。由於多數皮膚病需要長期用藥,應首選中樞抑制作用小的二代抗組胺藥。 此外,在症狀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小劑量用藥,採用 間歇給藥維持,如逐日減藥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 直至停用。

自發性蕁麻疹可以單純使用抗組胺藥治療。單一常規劑量二代抗組胺藥是慢性蕁麻疹的一線用藥,適合成人及兒童。

一代抗組胺 藥由於有中樞抑制作用,影響學習和認知功能,不推薦長期使用。但急性蕁麻疹及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時可以短期使用,比如 症狀重者可以早晨使用1種二代,晚上聯合1種一 代,使用1~2周或更長。

一代抗過敏藥,撲爾敏

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對於一種“二代抗組胺藥” 常規治療1~2周效果不佳的難治性病例,建議換用其他結構二代藥物可能有效。此種情況,歐洲指南推薦首選增加原藥劑量(最高可以加至4倍),不推薦 聯合使用兩種以上藥物。但也有不同意見者。考慮我國國情,換其他結構藥物或直接聯合使用2~4種抗 組胺藥可能更合適。

酮替芬有穩定肥大細 胞膜的作用及強鎮靜作用,可以在瘙癢劇烈者聯合使用。

急性蕁麻疹患者:抗組胺藥常規劑量使用至少1~2周,直 至完全緩解。

慢性蕁麻疹:療程為3~6個月,有時 需要多個療程才能痊癒。臨床症狀完全消失後即 可以考慮減量,由每日1次改為隔日1次,逐漸增加 間隔時間,直至停藥。可誘導性蕁麻疹治療原則同 自發性蕁麻疹。經驗認為,寒冷性蕁麻疹首選賽庚啶、皮膚劃痕症首選羥嗪類如西替利嗪。

皮炎、溼疹類皮膚病

某些溼疹如特應性皮炎可能有I型變態反應參與,因此適合抗組胺藥治療,但單純應用效果不好,多需要聯合其他藥物。 治療原則及方法同蕁麻疹。

抗組胺藥可以有效控制特應性皮炎的瘙癢。二代藥物如氯雷他定的療效優於一代藥。對於瘙癢明顯或伴有睡眠障礙、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的患者,首選二代抗組胺藥。抗組胺藥治療皮炎溼疹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國外有些指南不推薦常規使用抗組胺藥治療特應性皮炎,但也有相反意見。 抗組胺藥對皮炎溼疹的療效需要進一步研究。

安全性及注意事項

一代抗組胺藥:

  • 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嗜睡,需保持 高度警覺的人群如司機慎用。老年人易摔倒,也應 慎用。乙醇、鎮痛藥、催眠藥等會加重其中樞抑制作用。其會干擾快動眼睡眠,影響患者的學習和認 知行為能力,因此不宜長期使用。此類抗組胺藥組 胺受體特異性不強,有抗膽鹼作用,會升高眼壓,導 致視物模糊,因此青光眼患者慎用(尤其是苯海拉 明、賽庚啶及異丙嗪)。抗膽鹼作用還會導致口乾、 便秘、排尿困難。此外,具 有乙二胺結構的抗組胺藥,如賽庚啶,容易引起接觸性過敏,應儘量避免外用。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以導致食慾增加而增加體重。一代抗組胺藥還會引起過度興奮(主要見於兒童)、內臟損害甚至心臟毒性。不建議一代抗組胺藥超量服用。

二代抗組胺藥:

二代抗組胺藥物的不良反應比一代少。但二代抗組胺藥並非絕對無嗜睡,某些藥物如西替利嗪在個別患者仍會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也有引發排尿困難、升高眼壓和口乾、肝酶升高伴發膽紅素升高的報道。

二代抗組胺藥嬰幼兒長期使用安全性已經得到驗證。某研究進行了817例1~2歲嬰幼兒服用西替利嗪 18個月,安全性良好,不良事 件與安慰劑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兒童的認知 學習、行為能力及生長髮育均無影響。

一代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的說明書中無年齡限定,充分評估風險後可在 兒童使用,但應注意不良反應。新生兒和早產兒應 用抗組胺藥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陽陽親身經歷:陽陽在出生後8個月,因為吃少量獼猴桃出現頭面部蕁麻疹。我給陽陽很快服用了西替利嗪(仙特明滴劑 5滴),吃完後約半小時,陽陽出現了一過性嗜睡,我的描述是:閉眼睛,欲”昏迷“的狀態。當時讓我非常震驚,以為她西替利嗪過敏了,立刻打算帶她去兒童醫院。可是大概10分鐘左右,她又逐漸恢復了意識狀態。自此以後,再沒有使用過西替利嗪藥物,陽陽口服開瑞坦糖漿沒有問題。以上的陽陽的使用信息,以供媽媽們參考。

兒童安全用藥

首選二代抗組胺藥中兒童合適的劑型,如口服液、滴劑、幹混懸劑等。需注意年齡限制。 多數二代抗組胺藥藥品說明書提示只能用於≥2歲 兒童。西替利嗪滴劑及地氯雷他定幹混懸劑可以 用於1—2歲幼兒。有研究顯示,1~2歲幼兒應用 氯雷他定糖漿, >6個月幼兒使用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是安全的。<6個月嬰兒則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好啦,以上內容是關於抗過敏藥物在兒童過敏性皮膚病方面的使用建議和注意事項。希望陽媽今天的分享,能為敏寶們帶來收穫。

參考文獻:

抗組胺藥在皮膚科應用專家共識,中華皮膚雜誌,2017年6月。

覺得對其他敏娃有幫助,就轉起來!

@陽陽媽媽育兒經

@陽陽媽媽育兒指南

@陽陽媽媽過敏兒聯盟

兒童皮膚抗過敏藥物使用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