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儲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高汙染鉛酸電池或遭淘汰

日前,我國高容量儲能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南開大學陳軍院士團隊利用有機醌類物質作為正極,首次開發出高容量、高放電頻次水系鋅二次電池,這讓早日告別高汙染的水系鉛酸電池成為了可能。

該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促進會雜誌《科學進展》發表。

大容量儲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高汙染鉛酸電池或遭淘汰

鋅電池前景可期

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斷提高,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可充電儲能電池成為世界追逐目標。鋅價格低廉,每克理論容量高達820毫安時,且具有良好的水兼容性和穩定性,適合大規模生產應用,因此可充電水系鋅電池應用前景廣闊。然而水系鋅電池發展一直受制於正極材料可選種類少、鋅脫嵌動力學慢等難題困擾。

有機醌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研究人員已從植物、真菌、海洋動物和昆蟲中發現了超過2400種的醌類。發展基於非脫嵌反應機制和多電子轉移新型有機醌類電極材料對提升鋅電池容量和循環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大容量儲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高汙染鉛酸電池或遭淘汰

目前,電活性醌電極一般使用有機電解質,根據相似相容原理,醌類化合物易溶解於有機溶劑,帶來活性物質損失和電池壽命短等難題。陳軍院士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有機醌類電極材料設計、製備和應用,他們利用電解質改性、聚合、鹽化、負載等方法,不僅提高了醌類的容量保持率,還通過合理結構設計將醌類化合物作為正極應用於了可充水系鋅電池,首次獲得了335毫安時每克的比容量,充放電平臺電壓差低至70mV,能量效率高達93 %,並且循環1000次之後,電池容量保持率仍為87%,電池循環穩定性可媲美無機電極材料。

該團隊研製的有機水系鋅電池能夠提供220瓦時每公斤的能量密度,遠超當下普遍使用的水系鉛酸電池,與目前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相當。由於水系鋅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綠色環保等優點,也為未來電動汽車、規模儲能等重大應用提供了新選擇。

鉛酸電池或將被淘汰?

鉛酸電池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鉛煙、鉛塵及含鉛廢水等汙染物,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國家對此較為重視。近年來,一直支持採用汙染更小,性能更好的電池技術來替代。

大容量儲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高汙染鉛酸電池或遭淘汰

鋰電池、鎳氫電池近年已經在挑戰著鉛蓄電池的市場地位,但也有熱認為,鉛酸電池仍有上升空間。

主要原因是,至今大部分鉛蓄電池的能量發揮不到50%,技術上還有創新提升的空間。此外,在市場上,鉛蓄電池始終廣泛應用於新能源儲能、備用、動力、起動及應急設備等方面,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環保部從2011年就開展相關汙染整治,鉛蓄電池行業也在整治,促調整,倒閉企業轉型,通過“整治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另外,鉛蓄電池的回收體系也亟待規範完善,在各種電池儲能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這些問題不解決,恐怕是看不到市場前景的。

信息參考: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