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橋人),"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仲由像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子路借米

拜入孔門之前,子路誌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耍威風,佩戴著公豬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曾經瞧不起柔弱的孔子,屢次冒犯欺負孔子。為此孔子設計出少許禮樂儀式慢慢加以引導,後來子路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孔子設禮相待,在告誡他須聽師訓以後,收子路為弟子。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子路借米

子路有一次在老師門前彈瑟,孔子不喜歡他彈的曲子,說:“仲由怎麼跑到我這裡來彈瑟呢?”門徒們由此不敬重子路。孔子知道後又說:“仲由嘛,學問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只是還不夠高深罷了。”門徒們這才改變對子路的態度。

仲由伉直魯莽,敢於對孔子提出批評,勇於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仲由為人,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逞勇好鬥之徒有所區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張正義、為民請命、不欺幼弱的意蘊。為此,他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於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孔子說子路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

仲由很尊敬孔子,"子疾病,子路請禱"。但對待同一事物的對錯,如果有他不同的觀點,他也會提出來,與宰予,顏回不同,從不隱瞞。如孔子見南子時,子路不高興 ,因為南子"美而好淫"。當孔子談“正名"時,他就說孔子太迂闊,他甚至認為讀書並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徑,“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如此坦誠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沒有的。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子路像

孔子常與弟子談志向,每次仲由都搶先發言,而且多數是談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別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對子路說:"你喜歡什麼?"子路說:"喜歡長劍。" 孔子周遊列國時,仲由和顏回等人始終跟隨孔子,由於他極勇武,實際上起了保衛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評價子路的忠誠時說:“自從我有了仲由後,我就沒有再聽到的惡意的言辭。"

子路對政事很感興趣。他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自己給百姓帶頭,然後讓他們勤勞地幹活。自己也要勤政,不可懶惰。”子路又問:“怎樣才能稱為士呢?”孔子說:“相互督促,和顏悅色,就可以稱為士了。”子路再問如何奉事君王,孔子說:“不要欺騙他,但為了進諫可以觸犯他。”

子路隨孔子學習一段時間後,受衛國之聘擔任了蒲地大夫,以後又到魯國擔任了季氏的家宰。他為政的政績不錯,當季氏的族人季子然向孔子問子路能否稱得上大臣時,孔子說:仲由可稱得上是大臣了。我說的稱得上大臣,就是要以先王之道來侍奉君主,如果不能這樣做,就寧可辭官不幹。他也不會事事順從季氏,那些弒父弒君的事他是決不肯幹的。” 衛國大夫又聘子路。子路問孔子:“要是衛國請老師去,老師準備先幹什麼呢?”孔子說:“那一定是要先正名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禮樂不興,刑罰不中,那樣就會使百姓無所適從。”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孔子率領學生周遊列國,到了陳國被冷落,師生絕糧以至有的人餓病了。子路滿臉不高興地去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於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胡作非為。” 子路一一記住了孔子的教導。他穿著破舊衣服侍奉於孔子之側,孔子稱讚道:能穿著破舊衣服,站在穿狐裘皮衣者之間而無愧的,怕只有仲由一人吧。”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即已形成,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對此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思是子路答應今天兌現的事情,決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對子路忠心不二、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斷言:“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

子路雖然當了官,仍然對老師非常恭敬。在孔子病重時,他讓孔子的門徒作孔子的家臣準備料理後事。孔子病癒後,認為自己已不當官,沒有家臣,對子路這種欺騙行為予以責備。子路依然恭恭敬敬地聽取老師的教誨。 孔子看著學生們圍列在自己身邊,深感欣慰。但他看到子路一副剛強的模樣,卻不禁為之擔憂:“仲由這個樣子,怕是不得好死。”

仲由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任衛國大夫孔俚的宰。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 ,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仲由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意思是君子即使臨死,也要衣冠整齊,在繫好帽纓的過程中被人砍成肉醬。享年是六十三歲,葬於澶淵(今河南濮陽)。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 。

孔門七十二賢傳——子路傳

子路墓

仲由一生追隨孔子,保護孔子,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儒家的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為子至孝,善政為民,誠實守信,忠義仁勇,聞過則喜,聞善則行,見義必為,見危必拯,位列十哲,世稱先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