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三江古城,历史悠久,它是粤西北的山区小镇,历经战火依旧山青水秀、兰桂飘香。

连山河、涡水河、沿陂河在此交汇,形成三江河,古称淳江。淳江如玉带穿城而过,把三江一分为二,两岸的风景秀美。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千百年以前,从各地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和瑶族人在这里生产生活,瑶汉各族通婚融合,发展成现在的三江城。

三江老街,韵致如歌。至今依旧留有一些古迹,城西的老城古井,四方井、龙皇庙,福德祠(俗称土主庙)。梅村的古炮楼,石泉山的民国石刻,东塘村的梅苘亭,古驿道,还有联红村的祠堂。你匆匆而过的街景可能就有一段遥远的历史。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我沿着城西街道寻找历史的踪迹。虽然,街道里已是现代人的面孔和生活,但仍掩饰不了这条古街历经岁月洗礼的气息。石街老路,由城西盛平火铺尾至梅村,全长2公里,约建于上世纪初,均用青石板铺成。南门街(青石板街),位于南钟村(红旗街五巷),始建于清朝时期。由三江老城南门至福德祠(炮楼脚),全长200多米,平均宽4.5米。全部采用青石板拼制。街面石逢精细,1996年重修。城西北面,有一口三江老城古井,始建于明代。用四块大石竖立为井唇,井体用石砖砌成。四方井,位于三江镇城西南面龙王庙门口。四方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这两处井水清澈,终年不绝,曾是附近乡民饮用水。四方井远近闻名,从前,梅村村民、油岭瑶民到三江赶集,路过四方井都停留休息,喝一口四方井的水。若是留心,还能发现三江近代名人杨芝泉故居,此屋特色是推笼门,如今虽然有些日渐陈旧,但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家园的场景和生活的景像象渐渐淡出人们的印记,岁月能牵扯和留住的所剩无几。城西村土生土长的钟贤敢,现在的三江镇镇长。当我问他对三江老街印象的时候,很自然的首先想到自己那几十年未变却温馨如故的老屋,老屋周边的钟屋巷,钟屋祠堂。不知小时候穿着开裆裤光着脚丫的他,是不是在幕色降临后,端着一个饭碗,从街头逛到巷尾,和小朋友猜着哪家做了好吃的饭菜,身边还跟着几只等吃的小猫小狗。这样的日子,想必也是很满足的。因为心安之处,即是芳华。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行一程,悟一程,当我闻着桂花香寻至山脚的香花村,发现几口年代久远的古井,一些老屋错落有致映入眼帘。古老的祠堂被现代人装饰了琉璃金瓦。那青砖想必这是清朝道光后的东西。还有民国时期才出现的厚砖房。一些黄泥土砖建筑则是近代的标志。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老街边里的一棵古榕树像一位历经沧桑而坚定无悔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在那儿,见证着历史,憧憬着未来。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沿着三江老街,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总有一丝古韵能绕进魂里,总有一些东西能落在心上。老街,是每一座城市过去的影子,它们在历史的风雨中飘摇屹立,老街不仅记录着这个小镇的前世,还延续着这个小镇的今生。如今全国各地兴起美丽乡村建设,那么我们应该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忌随意改造老街景观,否则南辕北辙,本末倒置。但愿老街灯火,一切如旧,且等我来,把酒言欢话当年。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每当早晨阳光洒在窗口,街市从沉睡中醒来,顿时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让你惊叹于古城的活力和灵气,诗意又真实的三江老街。我启动数码相机按钮,用一张张照片留住往事,记录今天,让更多的人知晓三江,向往三江。因为三江,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得地方。(图/文 房丽珍)

三江老街,悠悠岁月美如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