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青牙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辞典》的二月条中记载道:“二月二节风俗较多,又有`花朝节'、`踏春节'、`挑菜节'、`青龙节'、`春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

“二月二、龙抬头”其产生其实是与古代天文学有关。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并用其作为天文观测的参照系统。二十八宿又按东、西、南、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所谓的“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月二,龙抬头

二十八星宿图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古人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的角宿、亢宿为龙角、龙颈、其余为龙身龙尾。《说文》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其实指的是苍龙星象的变化。

二月二,龙抬头

苍龙星象

上古时代,苍龙星象在春天黄昏从东方升起,在秋天黄昏向西方降落,龙星升降恰与春去秋来相吻合,即龙星的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中的农时周期相始终:春天春耕开始时,龙星在黄昏时显露其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时,龙星在黄昏时悬于南方夜空;秋天五谷收获时,龙星在黄昏时开始掉头向西方地面坠落;冬天万物伏藏时,龙星也深潜入北方地平线下而隐没不见。古代先民对龙星升天的天象关注与农事时节的结合,形成了一套关于龙的传说观念和民间俗信,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指的就是仲春苍龙星象,每当二月春分以后,黄昏时整个苍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之下,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民间认为是日也是苍龙“登天”之日。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也是能兴云布雨的主宰之神,在华夏先民的信仰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二月二”其实是一个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节日。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方式纪念它,原因在于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龙抬头节的节日活动与禁忌,绝大多数都与敬龙崇龙有关,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人们吃“龙食”、引钱龙、避龙忌等风俗活动,是为了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