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人写诗那么美,而现代人感觉写的像打油诗?

睿智的


应该说,现代人的打油诗只是个别现象,但今不如古却是普遍现象。

有人认为,古人的诗句之所以优美,是因为多用辞藻,而现代人词汇量不深,所以写不出好诗。这个观点看似有理,实则不尽然。

以白居易为例,在如今看来,白居易的诗作也有些晦涩,但在古代只能当作[通俗]一类。

白居易追求语言浅近的程度,必须是妇孺皆识,就是没读过书的人也能看懂他写的内容。如此一来,白诗有了广泛的群中基础,在唐朝受欢迎的程度不是李白和杜甫能比较的。我举个例子:



《晚桃花》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这首诗按古人的观点来说,就是[俗]。但用字俗不代表意境俗。从内容看似是自嘲之作,实际上是讽刺诗。

这首诗从桃花切入主题,第二联尤其值得玩味——[如果不是因为斜阳,就衬托不出这么艳丽的红桃;如果不是因为我闲人一个,就看不到这么美妙的景色]。

前面还是自嘲,后面就开始讽刺了——[寒门出身的人才经常被人忽视,穷人家的女子也常常要晚嫁。这晚春的桃花跟他们遭遇是一样的,不过幸好还有我白居易欣赏。]

从上面这首诗我们可以得知,即便用俗字,也是能够写出有意味之诗的,关键不在于用词俗雅,而在于写诗之人有没有情怀。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今有些人写的作品沦为打油诗,主要是情怀不济,或是文笔没办法驾驭情怀。前者我也无能为力,不过后者还是可以通过积累弥补的。

有兴趣了解诗词相关知识。欢迎关注诗词补习班。

诗词补习班


我觉得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朴实无华,清新自然,雄浑奔放,婉约细腻,绚丽飘逸,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唯美,意象分明清晰;

古人的慢生活也决定了他们写的诗词,都要经这数遍甚至数月修改和推敲,当然细活出精品,又加上古词的简洁含蓄,读之自然觉得非常完美。

现代诗基本上是白话文,大白话肯定没有读古文那样:抑扬顿挫、含蓄凝练、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现代诗引进西方的写法,基本散文化了,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读起来再没有那种意境,反而拗口;

现代诗引用太多的意象,由众多意象剖析其中的意蕴,又加上不常用的修辞格,怪诞、变形、吊诡、通感、隐喻等的引用,简直让人一头雾水,这哪是欣赏诗,这是让你神经错乱;

白话文与生俱来的缺陷,太直白,不能很好地含蓄朦胧地表达诗的意境美,只能通过众多的意象叠加来产生所谓的朦朦美,但还是达不到古诗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当然时代不同了,只要勇于创新,融合古诗的优点,接合现代自由诗的特点,加以在内容与形上的大胆尝试和革新,肯定能开辟诗歌王国中的新天地!


黄山130690703


因为诗歌是灵魂的语言,必须是心灵情感的积累,是生活与阅历的感悟!必须有诗意和思想才有美好和蕴涵。古人的生活与自然相通,在自然中发现意蕴,在自然中激发美感,精神和品味就提高了,自然而然就能写出美妙的文字。

而现代人,心里想的又是什么,亲近的是什么,忙的又是什么?高楼林立中连星月霜露就难以接触,更谈不上山泉虫鸟啊!都只对物质利益感兴趣,都不得不为生计生存奔波,又有几人能体味生活中的美好诗意?那么又怎么写出诗意的文字?

诗歌不是文字的组合,就算能做到完全合乎格律,没有打动人心弦,激发人情感,引起人共鸣的魔力,那就不是什么诗词歌赋了,只是文字游戏,恐怕连打油诗都不如。毕竟现代人和古人的文字是有区别的,不仅是字词平仄,还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平仄可以模仿,但内容怎能模仿?那些古人吟诵的风花雪月对我们来说只是遥远的梦境,我们能感动那样的美,但体味不到那样的美的。所以现代诗词还是要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才有意义,模仿堆砌诗词没有意义。

我发几首我以前写的词,大家看看

喝火令 浪荡浮萍醉

浪荡浮萍醉,风骚翠柳醺。

蝶飞莺舞尽欢腾。

谁问落花何恨?逝水去无声!

好梦难留住,韶光不待人。

再重行已换流年。

可奈秋霜,可奈苦拼争,

可奈几番轻别?怎忍误浮生!


喝火令 不尽云烟渺

不尽云烟渺,无边夜色深。

几回幽梦梦难成。

乡远影单惆怅,欲欲无人听。

曾许飞天志,不知世态艰。

欲觅归处苦无门。

恨也难脱,恨也苦拼争。

恨也再难回首,终究负伊人!


喝火令 离思

不解东君意,何悲柳絮飞?

花开花落为春归。

谁识雁踪萍影?山远雾凄迷。

花事年年旧,此身岁岁离。

海天辽阔却难栖。

难奈忧思,难奈去无迹。

难奈满怀豪气,终了是成灰!


喝火令 雨大梧桐泣

雨打梧桐泣,风来倦鸟惊。

重楼深处影伶仃。

夜半一声长叹,谁可解余音?

信手书词韵,回首化悲声。

十年旧梦了无凭,

怎诉流年,怎诉苦独行,

怎诉此身不再,无语问初心!


追花精灵


古人有赤子之心,简单纯真,与大自然相通往来,少思寡欲,情之所至,常有神来之笔,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神韵尽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悠游自得,怡然自乐的样子,无我之境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先是无我之境,后是有我之境,曲折回转,摇曳生姿。

现代好诗太少了,朦胧派的兴起,让人好似雾里看花,似乎是婉约派,却没婉约派的意境,总是自我陶醉,无病呻吟,不知所云,现代诗整体迷失了,效颦外国诗歌的直白,却缺少质朴,更不用说苏东坡和毛泽东的大气磅礴的高远境界,实在令人困惑。

我是从前年秋天开始写诗,缘起于青年著名诗人海子。

2016年11月,我读到海子的成名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

当时,我有点轻狂地想:如果这也算好诗的话,我也会写诗。于是,我有感而发,模仿着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醉时光》

醉时光

从今天起

我要做回真正的自己

天人合一

师天地


天醒我醒欢快起

刷牙洗脸喝开水

平心静气

舞太极

看书思考写文章

喝茶赏花晒太阳

恬淡虚无

忘了自己

写完之后,我有点洋洋自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过了一个月,我读到毛泽东的《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不觉诗兴大发,我也想写一首词,向主席看齐。同事纷纷戏言: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霸气尽显,不要自不量力。

想着游玩湖心岛的感受,我已成竹在胸,便乘兴写道:

大同乐

丹桂飘香

大家看着大笑。我笑而不言,自信地续道:

鸟鸣欢欢笑太阳

大家一看,感觉有点意思,便停住了笑声,屏气凝神,静等下句。我略加思索,挥笔再续:

神游物外风中荡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大气!我望着窗外,凝神思索了一会,接着写:

天地一体神气爽

得道多助悟道场 首创淘宝儒商

情本体世界登场 天下大同谁当

大家会心地笑,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大概是赞叹的缘故吧。

当时,我们正在创新淘宝店铺,立足“情本体”哲学,力求打造一个类似少林寺一样的淘宝文化道场,免费参观,专门销售私人订制情感礼品,最终把中国“情本体”哲学推广到世界,从而实现情感文化的天下大同。

这首《大同乐》,简直就是专门为淘宝•一封家书名店而做,所以,同事一看便知,个个惊叹不已。后来,专为淘宝•一封家书名店,我又写了一首婉约小词《醉时光》

醉时光

时光如水淌淌淌 才起床 又晚上

匆匆溜走难相望 不要淌

一封家书忙忙忙 情如网 细思量

细活慢工醉时光 慢慢忙

写了几十首诗词以后,我的信心陡然爆棚。一天,见到了老同学栗子(名校MBA 报界大佬),见多识广,叱咤风云。我戏言,我开始写诗了。他委婉地说:

“诗是语言的精华,常常一字传神。唐代贾岛写诗,反复推敲,苦吟一生,最终吟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难啊。”

我大笑:

“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诗需要悟性,需要灵感。谚语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写到这,大家也许明白了写诗词的奥秘:多看,多写,多琢磨,不断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对人间美好情感的敏感,要多情善感,要陶冶情操,要有感而发,要自然流露自然真性情,情景理相互交融,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感谢海子,感谢主席,把我带入了诗词世界,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偶然之美。我很享受诗词,很享受源远流长的经典诗词文化,这种心情,已经化入我一年四季的《春晓》《夏晓》、《秋晓》、《冬晓》:

春晓

花噙雨滴滴

水流石淙淙

望空听鸟鸣

步入清水中

夏晓1

天开我自醒

隐隐闻鸟鸣

悠悠上山顶

回头见日生

夏晓2

大醉不觉醒

处处闻鸟鸣

坐看满山翠

得意忘浮生

秋晓8

云白悠然远

天高凉意深

鸟飞叶落空

日出树现神

秋晓9

千里黄叶地 万顷碧云天

多少悲秋叹 人生梦如烟

夫子乐天命 百事善至极

何须怨命运 一切靠自己

冬晓

端坐想老子 静悟世间理

大道藏天地 意会心如洗

开眼见新阳 悠悠闻鸟啼

志同道合的诗友们,让咱们一起写诗吧。因为,除了面包之外,生活更需要诗意和远方!


文见亭素抱朴笑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是现代人不太守旧诗的格律,一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另外,就是放弃了“用典”这个非常有古味的修辞手法,诗就变得平淡。

下面,我具体以一类型作者的作品来谈这个问题。就事论事,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不然我也不会代为作序。只是想说明问题:

我曾经代一位前辈的诗集写过序言(姑隐其名),对这些字里行间有着书生意气,战歌激越的诗词感触颇深。近年来,旧体诗坛兴起一种叫“老干部诗”的新品种。那是一些打过仗,扛过枪,吃过苦,咽过糠,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作出过许多贡献的特定人群创作的诗作。

1,“老干部诗”最大的特点,是富有革命激情。

他们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日寇的疯狂进攻和奉行“宁亡于日,不亡于共”的卖国政策的蒋家王朝的腐败,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先生宏志我深知,适逢投笔请缨时。血溅燕山驱日寇,又胜蒋帮事未迟。”在这首诗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任侠的幽燕少年投身到革命洪流中的身影。

“烈日青纱避酷暑,夜卧冰雪度严寒。除寇灭蒋兴华夏,异地同心战北南。”状写这种斗敌人的艰苦占很大的比例。这些作品,慨叹在日寇的侵略下,中国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将不国……但更多的是写痛心国难,表现了诗人誓欲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是这类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诗作,很有“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袁崇焕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诗)的杀敌气势,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那种烽火连年的峥嵘岁月里慷慨赴义的一颗雄心。

2,抒写壮游山河,展现个人怀抱,是这类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观音拱手贺新天,姐妹红妆碧玉簪。玉女峰巅翘首望,雄奇险美冠天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丹霞山绝美的风光。这种旅游诗中,我们绝少看到像古人那种“羁旅行役”诗作中沦落不遇的陈旧感喟。类似这种题材的诗作,在他们的诗集中占了很大的篇幅。因为都是诗人晚年写的,适逢又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以诗中大都展示出新时代新中国的新气象,诗眼韵脚中,无不倾注诗人欣逢国运重生的那种喜悦心情。

3,他们的诗集内容还有不少,如感慨时代变易,追述史事得失,歌颂人物功业,讽刺昏君奸臣的怀古咏史诗;歌唱友情的酬答诗等,都各有所托怀寄兴,清奇可赏。

他们写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致。

传统诗歌创作,讲究赋、比、兴。但我们看到他们写作多为“赋”法。少用“比、兴”之法,显然更对他们的口味。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少用“掉书袋”的用典技法,处处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那种自得其乐的人生境界,以及汲汲于祖国建设事业的壮怀。诗集中,像《吊聂耳墓》等,为诗时突起、纡行、峭收,寄慨遥深,又富于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以严格的格律诗看,他们的诗有一些格律上的瑕疵,如用韵过宽,平仄欠稳,对仗不工等。但既然是“老干部诗”,似不宜以那种传统意义的框框来套他们的作品。也许他们是有旧诗修养的,非不能也,实不为耳!

古代诗词,用的多是单字多义的词,非常有简洁的味道,又有那些时代的雅气,加上用典的含蓄,确实很有味道。现代诗人,一是放弃格律美,二是没有了当时的语境,三大都卑视“用典”的修辞手法,提倡直白的诗风,所以口号诗大行其道。他们喜欢写些类似打油诗的“顺口溜”,属于“得即高歌,无人赏,自家拍掌”那种态度,也甚是自得其乐。近年,有谓写旧诗的人多了,但写得好的并不多。年轻一辈相当多都是打油诗水平,而且他们也不学习,反而以“反传统”为特色,是以写出的诗都不知所谓。我认识这类“诗人”不少,也放弃改变、教育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期待国学重新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然后或许有新一批的诗人出现,或许到时有新境界吧。 


胡荣锦诗文


古时候的诗歌,是讲究平仄押韵的,很多时候是填词用来歌唱的。但是今人写诗,哪想那么多,能够押韵就不错了,没怎么考虑过平仄。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代文体多元化,诗歌也有了现代诗歌,人们对于古诗的研究也就少了,而在古代,人们相对来说接触的文体少,就诗词歌赋,所以很多人潜心研究这些文体,字斟句酌,自然不乏优美与绝好的诗句和篇章,比如一些传唱悠久的赋,脍炙人口的诗歌,读起来,内容悲伤的你不自觉的动容,想哭,内容愉悦的你不自觉就会扬起嘴角,微笑大笑甚至惊叹。

而我们现在,快餐文学,网络文字,把什么都弄得有些变味,一些坚守纯文学的作者,要么是落寞的,要么是工作之余修身养性的,如果再想达到古诗词歌赋那种高度,难说。

当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古诗作为一种旧的诗歌体裁,她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取代她的是新的诗歌,是现代人的诗歌,如果非要去深究古诗的对仗平仄押韵这些,她就是一门学问了。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写古诗就像打油诗的原因。

不可否认,现在潜心研究古诗的人,也可以写出一些诗来,意境和遣词造句也算是不错,但真正要达到唐朝那个时候的高峰,却又是不可能了,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再是那个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也不再是那个时候人们所经历的。

作为文学,总是在历史长河里不断进步的,这一点,我们任何人都不可否认。


青鸾惊鸿


谁说中国古人写的诗就是美?而现代人写得诗就像打油诗!要知道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相应现代中国的词汇规模不知要比古人那时增加了多少倍量。而如果仍然要以古人的词汇认知局限观来衡量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只能说干嘛古人不用甲骨文时期那点词汇来写作诗词?

这就是在当代中国人的本质文化里具有着根本不愿尊重与认可当代的,而是宁愿去扭头返古推崇恭维古人的!因为古人不但不会撬动现代中国人的嫉恨心态,就是生怕好了现在还活着的,而且古人还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威胁性,并且将古人的拿过来就能为我所用而彰显充分承托出内具多么高雅份量的文化墨水。

至少对于现代而言诗词创作本身其实就是创新要求,但是做为现代中国、特别是对待来自这个社会普通层面创作的诗词完全就是一种贬低鄙对态势,同时更要招惹极大的嘲讽和无端挖苦。因此说句不好听的话,不就是拒绝创新!拒绝来自社会普通层面创作的诗词要求嘛!

要知道诗词到了现代中国已经很明显不在属于是社会某极少部分人手里才能玩味的文化,因为现代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文盲了,而非中国的古人年代文盲高达90%以上可以相提并论的,因此即便现代仍然僵化于诗词只可属于古人那个时期某极少部分人的东东。

但就诗词来说已经完全被现代彻底打破所有社会界限,成为社会性文化而不在是社会某一部分人的文化。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必然,同样文化更是如此。文化不但要求发展,同时文化更是在于朝向普及性,因此棒杀诗词的创作面,就是等于不尊重和藐视诗词文化要求的传承创新性。


【长歌】七律/东都有湘/平水韵

长歌独自声悲起,不免心空思故兮。

往事随风秋落尽,回眸唤日鬓飘凄。

残光暗淡伊人散,覆水难平那梦低。

身向尘埃披浩荡,恨天到海绝情堤。


东都有湘


我觉得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条:

1作诗的人学识不够。古代写诗且其作品能流传至今的,有几个没读书?有几个不是曾经刻苦读书的?现在又有多少诗人根本没学问,根本没有见识,却在那儿大肆作诗!我不反对任何人作诗,但我坚持认为作诗还是有门槛的,不是任何人都作得来。

2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经过了大浪淘沙,知名的作品当然是优秀的,而我们接触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类古诗。

3与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相反,今人作的诗太多,并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遇到较差诗的概率太大太大。相应的,遇到好诗的概率就太小了。

4读者的学识不够,分不清好坏。千里马需要伯乐。本人多次发现,有的诗只是写景漂亮一点儿,文字漂亮一点儿,没有什么内涵,却被很多人点赞。

5真的好诗传播得不够。有的人说现在传媒特别发达,怎么会传播不够呢?其实这不难理解。今天是一个多元社会,占据人们眼球的事物何其多,好诗得不到传播一点也不希奇!

6现代人写的好诗还是有一些的。虽然要超过古人的精华并不容易,但达到甚至超过古人并非完全不可能,事在人为。

附一首本人作品

一日复一日,日日闲无事。

一事复一事,事事无成事。

尝将常心付长空,长空雁过无影踪。

亦寄怡情与明月,明月圆娥易明灭。

回首见韶光,四十年激越染秋霜,飘零繁华里。

前路万里长,荒草伴斜阳,曲流能否达汪洋?

看天外,宇宙如丝,万物竞生生灭灭织此网。

五十亿年日失珥,亿亿年后星光稀。

人在何处?向谁倾诉!

[1]纤维丝网结构是目前宇宙模型最大的已知结构。[2]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其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50亿岁,未来还有50亿年的寿命。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星光主要是恒星的光。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体,其发光发热是由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经过亿亿年的时间,宇宙中的聚变原料会燃烧殆尽,恒星也就纷纷毁灭。


姚立兵的诗词



其实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深奥,但假如理解透了,就不那么复杂了!很简单!古人写诗不是所有的都那么被世人皆知,但凡能流传千年让人记忆犹新的作品均是美之又美的诗了!恰恰让人潜移默化的有一种意识!只要与诗沾边的事,就会想到古诗!能想到的都是名作!能不美吗?


至于问题中又提到现代人感觉写的诗像打油诗!且不论诗的品类,因为现代人层次分明多样化!随时代的变化而进化,更因为一首好诗是由当代人文环境及诗人写诗之时临界点而定!试想一下,

问君请的李白来,也愁今朝万人猜!

谁能穿越古塘夜,举杯同吟醉仙才!


此一时,彼一时,古为诗,今亦诗!好诗好时好意痴!打油诗,七言诗,诗含乾坤今人识!大浪涛沙总有知!依蒙小诗论诗拙笔!即兴!望友海涵!


依蒙小诗


其实地上并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它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如是说。中国古人的诗为什么那么美?因为古人的诗留传于世时间久了,经过了历代人的欣赏品评,让人很熟悉了解了,人们在印象中,这些诗就是优美的像征;另外,古体诗是古人诗歌,在秦汉以前写诗是不讲究什么平仄压韵的,体格自由,没什么要求,就像现在的新诗歌体裁一样,只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所处的意境,所表现的内容就好。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只是秦汉以后,人们欣赏倾慕于前人诗歌的精美,学着以前诗歌的格式,来写境舒情,才有了不同的韵律格诗、词牌名。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仿制之作终有做作之嫌,不能像古人那样尽情表情达意,自然写出来的东西要逊古人一筹。再者,今人用白话文体已久,能很好看懂理解并熟练掌握文言文、古诗词的人少之又少,那些所谓的叫兽砖家,也只能夸夸而谈而已,让今人写古诗来表情达意,确有难言之隐,能弄成打油诗也已很不错了,更别谈精美了。但是也不能以古全非今,现代也有很多写得很美的诗,只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罢了。以今视古,也犹以后视今,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前进的,我们且不可妄自菲薄,当有“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