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銷售數據雖「靚」或難撐股價

018-07-03 10:00:00 來源: 廣州日報

分析人士稱地產股估值較低但資產負債率較高 資金供應面臨壓力

“最近機構還在推地產股,這是從估值角度看。但如果從負債的角度看,結合現實情況,投資還需謹慎。”面對近期不少機構不斷推薦地產股,一位私募人士稱。不過,週一在A股波動中,包括地產、家電、建材、鋼鐵等“地產圈”攜手下跌。因此,有人士認為,近期地產產業鏈出現集體下跌,A股地產板塊即使估值很低,但風險依然較高。

房企銷售數據雖“靚”或難撐股價

上半年房企銷售業績靚麗

上半年剛剛結束,易居中國旗下克而瑞信息集團上週六發布最新統計數據稱,上半年碧桂園以4124.8億元人民幣銷售位列第一、中國恆大和萬科分別以3040億元和3030.2億元排名第二和第三。上半年,國內排名前100名的房企的總體銷售規模近4.6萬億元,同比增長36.5%。特別是二季度以來,房企銷售業績迎來高峰,前100名的房企二季度實現銷售業績2.6萬億元,較一季度增長35%。

不過,靚麗的銷售數據並未給股價帶來刺激,7月首個交易日,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地產股均出現下跌。

房企銷售數據雖“靚”或難撐股價

估值低但負債率高

“如果從估值上看,地產股確實值得買,很多龍頭公司估值都在15倍以下。但如果從基本面綜合考慮,風險依然很大,特別是考慮到負債率和資金壓力。”上述私募人士認為。

截至昨日收盤,地產板塊中,廣宇集團、泛海控股、光明地產、綠地控股、招商蛇口等動態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保利地產為17.21倍。但從負債率和資金面看,地產股似乎正面臨較大的風險。如果以今年一季度數據計算,多數房企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在龍頭公司中,萬科A資產負債率為84.04%,招商蛇口為72.15%,保利地產為78.45%,綠地控股今年一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則高達88.67%。與此同時,資金供應卻在減少,今年1~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同比下降2.8%;利用外資21億元,下降76.2%,個人按揭貸款下降3.6%。

地產行業有望更趨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週一跌幅較大的不僅是地產板塊本身,與之相關的家電、家居、建材、銀行、鋼鐵等都紛紛大幅走低,其中,家電板塊的小天鵝A和華帝股份跌停。銀行板塊中同個人按揭關係較為密切的建設銀行下跌逾5%。建材中的海螺水泥一度下跌近6%。有分析指出,隨著監管加強,地產行業將更趨理性。

消息面上,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通知,將對30城開展治理房地產亂象專項行動,主要清理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方面。地產專家楊紅旭還認為,接下來名單中的30個城市多數會出臺細則。他認為今年下半年,行業可能會迎來真正拐點。

房企銷售數據雖“靚”或難撐股價

機構觀點

中小創績優股更具反彈動力

儘管6月最後一天大幅上漲,但是昨天A股並沒有延續反彈走勢。市場人士認為,A股市場資金大騰挪已經開始了,權重股或仍在探底路上,但中小創中的績優科技股大概率會領先走出低谷。

7月2日滬深兩市再現震盪回調走勢。技術派人士認為,滬指雖然跌破2800點大關,但小週期30分鐘、60分鐘的技術指標均已呈現出底背離形態,技術性反彈要求正越來越強烈。當前位置上,已經不必對後市過於悲觀。

本報全媒體記者則發現,上個交易日出現了久違的行業資金淨流入多於行業資金淨流出的情況,但昨天則只有兩個行業資金小幅淨流入,分別是園林工程和工藝商品。這說明資金仍然是謹慎的。

本報記者從機構倉位調查數據中發現,當前私募機構的加權平均倉位在70%左右,為近兩年以來相對高位水平。這一定程度上表明機構可運用加倉資金已經相對有限,對行情的反彈推動是有限的。因此機構對於前期重倉權重白馬股的殺跌,很大程度上有利於市場釋放流動性。

中信證券市場人士陳慕林表示,隨著部分前期擔憂的風險因素也正在逐步被市場所消化,大盤繼續下探的空間已非常有限,市場整體上機會大於風險。

房企銷售數據雖“靚”或難撐股價

結構性行情依舊存在

相對於主板,不少市場人士更看好中小創績優科技股。

有私募人士則向記者表示,A股市場資金大騰挪已經開始了,下一輪必將是優質成長股的牛市,眼下磨底階段是佈局的大好時機。

人民幣中間價調整對新興產業無影響,甚至影響偏正面,這是近期主板週期股與中小創成長股走勢出現分化的內在原因。

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伴隨著流動性預期和創業板盈利的邊際改善,疊加降成本、補短板政策的推進,創業板指數有望引領市場突出重圍。陳果表示,創業板PE在36倍左右,較歷史中位數55倍明顯偏低;與其他主要指數相比,創業板指的相對估值水平均處於歷史低位。

不少機構人士還認為,創業板股指從本週一的走勢來看是順帶殺跌,形成的是錯殺的行情,並且兩市的漲停板個股家數仍保持在50家附近,市場的結構性行情依舊存在。創業板指已經開始放量拉昇,市場的重心似乎正逐步向題材板塊轉移,特別是一些具備超跌+業績的科技類公司,比如國產題材的芯片、人工智能等品種正在逐步擺脫底部區間的束縛,預計還具備上行的動力和潛質,短期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