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为何会成诸葛亮的接班人?

王路


蒋琬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

大器晚成的人,受过不少磨练,被削去了棱角,没有太多争强好胜之心,一般比较稳重,这是诸葛亮最看重蒋琬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蒋琬在当县令的时候,因为喝酒误事,差点被刘备处死,是诸葛亮救了他。诸葛亮给蒋琬的评价很高,说他是“社稷之才”,可以委以重用。但是刘备对蒋琬已经形成了偏见,虽然放其一马,但也不愿意重用。所以蒋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坐冷板凳。

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才将蒋琬召到身边,给他当了一个尚书郎,大致相当于秘书吧。这是年轻人干的活,而蒋琬当时已经不小了。

刘备当了皇帝,诸葛亮做了丞相,蒋琬被征召到丞相府当东曹掾。这是一次破格提升,等于科员直接提到了处长。蒋琬知恩图报,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为诸葛亮解决了不少问题。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对蒋琬的评价很高,称之为“贞良死节之臣”。

后来,诸葛亮又提升蒋琬为参军。当他驻兵汉中的时候,蒋琬则留守成都,“统留府事”,负责后勤保障。这时候蒋琬所做的工作,和当年萧何留守关中差不多,而他做出的成绩,也和萧何差不多。“足食足兵”,从粮食上和兵源上,保证了诸葛亮在汉中的需要。于是过了几年,诸葛亮又提拔蒋琬当了丞相府长史,加抚军将军。这就相当于是诸葛亮的左右手了(丞相府长史有两位,另外一位是杨仪)。

在这个过程中,蒋琬表现出了什么过人之处呢?没有。但是,他没有出任何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成绩。在诸葛亮看来,蒋琬已经表现出一位执政大臣必须的素质,将一切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出问题了再来收拾。所以,在诸葛亮临死之后,特别给后主上了一道表,推荐蒋琬做他的继承人。而蒋琬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诸葛亮知人善用——在他当政期间,没有主动对魏国发动过一次进攻,而是专心致志发展生产,治理内政。蜀汉在他的治理下,获得了难得了十年安宁。


龙镇


谢邀,蒋琬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基本上是诸葛亮钦点的。那么诸葛亮为何选择原本是个低级官员的蒋琬?看看蒋琬的资历表现就明白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

这是蒋琬在刘备时代的活动。首先,二十岁就有了名气,名门子弟,又以文书身份跟随刘备入蜀,资历不浅(到诸葛亮死,已经在蜀汉干了20年了)。因为当县令不称职,刘备要杀他,诸葛亮的解释是“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蒋琬的器重,以及其中的原因: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简单说就是踏实干活。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诸葛亮当权,蒋琬得到任用,有升官名额时候都让给同僚。此后诸葛亮屡次出兵,蒋琬负责留守后方,为诸葛亮提供后勤补给。简单说,就是干诸葛亮在刘备时代干的活。后勤补给是繁琐的事情,很能看出一个人的耐性来。蒋琬这方面表现的一定相当不错,所以最终被诸葛亮确认为继承人。

而蒋琬这个继承人做得如何呢?

尚书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於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在诸葛亮死去的情况下,蒋琬既不因为接任大权而得意,又不因为失去领导而悲伤害怕,很好安定了人心。面对下级对他的无礼,蒋琬虚怀若谷,胸襟开阔,想方设法为他开脱。这样的品行气度,某些地方甚至胜过了诸葛亮,确实是很好的守业之臣。看到这里我们也要感叹一声,杨仪这么心胸狭隘的家伙,拿什么和人竞争啊!


巴山夜雨涮锅


诸葛亮在世时就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进入过诸葛亮接班人“后备干部”名单的包括张裔、马良、马谡、向朗、蒋琬、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蒋琬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诸葛亮去世后的首位接班人,说明他在诸葛亮心中分量最重。

蒋琬之所以被诸葛亮格外看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蒋琬是诸葛亮心中的“社稷之才”

人才分若干种,有人是实干型人才,有人长于谋划,有人长于冲锋陷阵,也有人善于从宏观视野进行运筹,蒋琬是最后一种人才。

蒋琬初加入刘备阵营时被任命为广都县令,有一次刘备、诸葛亮等出巡到广都县,发现蒋琬令政务不理,且沉醉不醒,刘备大怒,要处死蒋琬,诸葛亮劝刘备:“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有诸葛亮帮忙说情,蒋琬才保住一命,诸葛亮破例为人说情,完全出于爱护人才出发,他一直认为蒋琬是个人才,而且是大才。

第二,蒋琬是诸葛亮亲自发现的人才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到荆州江南四郡征调税赋,在此期间也替刘备物色各类人才,蒋琬的老家是江南四郡之一的零陵郡湘乡,蒋琬是在诸葛亮的推荐下进入刘备阵营的。

蒋琬在县令任上被刘备免了职,但诸葛亮对蒋琬一直很关心,总想找机会重新任用他,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府治事,蒋琬有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第三,蒋琬天赋很高又很有能力

蒋琬年少时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很早便知名当时,这是诸葛亮推荐他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蒋琬办事能力突出,是诸葛亮的重要助手,他“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何以过于此哉”。

诸葛亮北伐,长年驻军汉中,从未再回成都,成都的事务均由蒋琬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代管,蒋琬办事周到,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力量支援北伐,从未出过什么差错,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第四,蒋琬代表荆襄派让诸葛亮放心

蜀汉内部派系问题一直很突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诸葛亮对此也只能默认,他要做的,更多的是协调各派的关系,消除大家的隔阂。

蒋琬出身于荆州,后随刘备、诸葛亮入蜀,是典型的“荆襄派”,所以他更能得到同为“荆襄派”的诸葛亮的信任,让蒋琬接班诸葛亮无疑更放心。


南门太守


蒋琬这个人是很有个性的,他的故事被移植到了庞统身上,就是让他当一个小县令懒得当被刘备发现,最后是诸葛亮求情才饶他一命。因为蒋琬是被诸葛亮赏识的人,所以刘备一死就被重新重用。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

蒋琬是蜀汉四大贤相之一,他有点类似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一死,吴国就增兵,蜀汉内部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蒋琬非常冷静的过来了,所以大家就也不怕了,然后派人去安抚了吾国吴蜀联盟依旧。

那么蒋琬到底有什么才能被诸葛亮看中了。

管理后勤的才能。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诸葛亮认为蒋琬就是同志。

蒋琬的气量非常的大,有一个人曾经得罪蒋琬,但是他犯了罪,有人以为蒋琬之后会落井下石,没有想到蒋琬秉公处理。杨戏很有才能,但是脾气不太好,作为长官的蒋琬跟杨戏讲话,有时杨戏都懒得搭理,但是蒋琬依旧重用他,而后来的姜维主政的时候,杨戏嘲笑了他,结果姜维把他贬为庶人。

蒋琬治理蜀汉十年基本上比较平稳,休养生息,这个可能跟蒋琬的军事才能有关,蒋琬的军事才能坦白讲,真的是很不好。


知常容


有能力的人,往往喜欢“老油条”。蒋琬当时担任广都长,相当于一个县令。刘备来视察,发展蒋琬抛开公务,喝得酩酊大醉,一怒之下要砍了他。

(同样被称为“百里之才”的庞统)

无独有偶,庞统当小耒阳令时,也是不理政务,刘备免了他的官。鲁肃和诸葛亮极力推荐,刘备和庞统深谈后,于是重用庞统。

蒋琬和庞统一样,不是那种管理小县城的小才,都属于“百里之才”(鲁肃评论庞统,诸葛亮评论蒋琬,都用过这词)。


(最赏识蒋琬的诸葛亮)

诸葛亮对于蒋琬还是很有眼光的。诸葛亮劝告刘备留下蒋琬后,蒋琬迅速出类拔萃起来。事实也证明了蒋琬有丞相之才。

第一,稳重。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大臣有种失去主心骨的感觉。蒋琬接替诸葛亮的职务,表现得很稳重,不慌不忙,稳定了大臣们的心。

第二,大度。

杨敏诬陷过蒋琬,杨仪对蒋琬有怨言。但是蒋琬都是就事论事,不因私废公。甚至有人诬陷杨敏,蒋琬也没有趁势打击。

第三,继承北伐。

虽然蒋琬的军事行动不多,和他本身体弱多病有关系。他本来想通过水路攻击上庸,可惜去世得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