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鑫农业股价创历史新高 低端白酒为何成功逆袭上位?

顺鑫农业股价创历史新高 低端白酒为何成功逆袭上位?

近日,名字看起来最不像白酒股的顺鑫农业成为市场的焦点。截至目前,顺鑫农业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100%,创下历史新高,其风头盖过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众高端白酒品牌,主营业务为低端白酒的顺鑫农业今年一季报的表现也十分抢眼,一季度其净利润增幅达94.6%,而顺鑫农业今年的主要涨幅也是在一季报公布之后。不过,近期顺鑫农业隐忧也不少,陷入“陈酿门”和涉嫌调节利润的双重质疑中。

业绩与股价齐飞

白酒板块去年表现十分抢眼,板块涨幅高达37.45%,主要是由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生产商股价上涨所推动,其中龙头股贵州茅台涨幅更是高达108%,一举突破700元大关。

不过,今年来风向突然转变,白酒板块继续上涨,不过,低端酒或区域性白酒生产商股价成了重要推力。深交所上市的顺鑫农业是一家低端白酒生产商,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牛栏山二锅头。今年迄今为止,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08%,领涨白酒板块。板块涨幅第二名的今世缘也是中低端白酒生产商,今年来股价涨幅也超过50%。

相比之下,去年涨幅巨大的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生产商今年的股价表现并不出彩。年初以来,贵州茅台股价累计上涨13%,五粮液股价累计上涨3.7%,洋河股份累计上涨23.8%,泸州老窖仅累计上涨5.8%。

为何顺鑫农业能够逆袭上位成为领涨龙头?

财务报告显示,顺鑫农业一季度实现营收39.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亿元,增幅3.37%;净利润为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亿元,增幅94.6%。

净利润之所以大幅增长,原因是顺鑫农业收入基数较大,而毛利率较低。收入略微增加,或者成本略微降低,就会对净利润带来很大提振。今年一季度,顺鑫农业营业总成本34.7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亿元,降幅3.4%。

今年3月末以来,顺鑫农业股价持续走高,其中机构资金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月份以来,顺鑫农业股价累计出现5次异动,每次的买入前5名都出现了机构专用席位的身影,并且有4次出现了深股通北上资金的席位。

此外,在5月30日和5月7日,买入席位中的机构专用席位均为3家,总买入金额分别达到7686万元和1.21亿元。

除了利润增长较快之外,推动顺鑫农业上涨的因素还包括低估值。按照今年3月末,也就是顺鑫农业股价大涨之前的收盘价计算,当时顺鑫农业市盈率约为18.75倍。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超过90%的利润增速,这无疑相当于一块估值洼地,从而给后续的炒作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公司主体评级获上调

除了业绩利好之外,5月30日,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评级”)30日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将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顺鑫农业”)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同时将“15顺鑫01”和“15顺鑫02”的债项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

报告称,跟踪期内,受益于白酒行业的回暖以及全国化市场布局的扎实推进,顺鑫农业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均保持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较佳。2018年一季度,公司白酒销量增加,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随着剥离低毛利的建筑业务,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获得提升。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牛栏山酒厂研发中心暨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完成以及全国化布局的推进,顺鑫农业的白酒业务有望在外埠市场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公司聚焦发展白酒和屠宰及肉食品加工业务,未来公司在白酒和屠宰及肉食品加工领域的竞争优势有望继续保持。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联合评级信用有限公司也关注到了顺鑫农业白酒业务毛利率下降,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在建房地产项目资金支出压力较大以及期间费用对利润存在一定侵蚀等因素对公司信用水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联合评级上调顺鑫农业债项信用等级为“A++”,无疑有益于顺鑫农业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实现聚焦主业、布局全国发展战略继续深入落实,进一步扩大其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

此外,顺鑫农业近日还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公告显示,顺鑫控股基于对顺鑫农业投资价值的合理判断,对其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同时为维护顺鑫农业股价稳定和广大投资者权益,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自2018年2月23日起)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的有关规定增持顺鑫农业股份,增持不低于其总股本1%,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含2018年2月23日已增持股份在内)。

业内人士表示,联合评级上调顺鑫农业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而且,与其他白酒上市公司股东高位减持不同,顺鑫农业控股股东还计划增持股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顺鑫农业仍是“潜力股”,当然,这主要得益于牛栏山二锅头的业绩良好。

顺鑫农业的“隐忧”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顺鑫农业最近烦恼事也不少。

近日,牛栏山母公司顺鑫农业因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不匹配受到深交所问询,而业内关于“牛栏山固液法白酒冒充陈酿白酒”的质疑声也在不断流出。与此同时,受假冒伪劣产品困扰,牛栏山品牌建设和全国化扩张也面临着风险。

6月6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针对各项背离的财务数据,要求顺鑫农业做出书面说明,其中包括详细说明第一季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差异较大的原因。

财务报告显示,2017年顺鑫农业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6.25%。一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3.37%;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94.6%。有媒体指出,2017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4.7亿元,大大高于4.38亿元的净利润。图1

6月14日,在顺鑫农业回复函中表示,预收款项中来自于白酒业务的预收金额为32.45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的17.63%。而预收款项大幅增长的原因则是由于轻资产模式及全国化的成果初显。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利用预收账款来调节账目业绩,对于上市酒企来说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手段,也为上市酒企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账目做大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做小可以减轻压力。同时,预收账款可以占据经销商的资金,间接提升市场竞争力。”

除了深交所问询,牛栏山还陷入“陈酿门”的争议当中。据了解,有消费者质疑,顺鑫农业牛栏山酒厂的“牛栏山陈酿白酒”是固液法白酒冒充陈酿白酒。

据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牛栏山固液法白酒冒充陈酿白酒”一事进行立案调查,调查结果与消费者投诉内容不符。

事实上,近年来白酒原浆、窖藏、陈酿、年份等概念层出不穷,而背后则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则,前几年古井贡酒年份原浆酒、老村长酒的成分也都曾受到质疑。对此,白酒分析师蔡学飞指出,首先陈酿在中国酒圈只是一种品牌概念,并非专指技术,当然这里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嫌疑;其次牛栏山对于产品原料的标注确实有违规的地方;第三,企业缺乏相应科学的酒水知识普及工作导致消费者对于中国酒水认识程度低,相关监管失责。

除了“陈酿门”,牛栏山也一直受到假冒伪劣产品困扰。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至今,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共查处假冒“牛栏山”白酒逾32434瓶,多为光瓶陈酿白酒系列,涉案金额超过40万元,涉案地区多为三四线城市及县乡镇。

一位牛栏山经销商表示,“牛栏山假冒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村市场,泛滥的原因还是成本低,仿造太容易了。同时,牛栏山的主要消费人群对于白酒的辨识能力较差也是原因之一。”

顺鑫农业也坦言,在国内中低端白酒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公司白酒产品在进行外埠市场拓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假冒伪劣产品也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此类侵权行为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企业品牌和市场扩张造成不利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