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夫刀剑之由出,已久矣。前王后帝,莫不铸之。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岁次丁巳,采北只铜,铸二剑,名曰定秦……

刀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冷兵器,从它的萌芽、发展到沿袭传承,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形成到成熟的历程。

从远古至今,刀剑伴随人类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不仅仅只是被当作战争的兵器传承,它有时寄托着人们的某种理想,有时当作一种礼仪,有时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钢铁刀剑终究是铁器,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锈迹斑斑,缺光少泽;有的残缺毁容,失镡短鞘。古兵神医闫民倾尽大半生的精力,实践古兵器的修复,终于让古刀剑再现锋利与华美。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是不是很有仪式感?

一柄优质的剑是有生命的

工作台上放着一柄清代官刀。

北京的藏家送来时,它锈迹斑斑,只有一个刀身,三个柄件包括一个刀镡,一个刀首,一个柄箍。

刀镡上刻的是四爪龙。在古代,四爪称蟒,五爪称龙。皇帝的衣服上面绣的是五爪龙,所以称龙袍。其他极品官员的衣服上面绣的是四爪龙,所以称蟒袍。官员的级别在他们的佩刀也有所体现。闫民说:“这柄刀曾经属于一个王爷级的官员,显赫一时。”

这柄清刀经过初步研磨,芳容初显。闫民介绍,它还要经过开槽、订制吞口、安装刀柄、组装柄件、精磨等几道工序,才算修复完毕。“我们爷俩修复它,要20天,要用到17块不同粗细的磨石,最后还要用两种石片儿来打磨刀身部分。”

这是一柄名贵的刀,需要鲛皮包柄。鲛鱼是海中的一种鱼类,古人称之为鲨鱼,鱼皮表面布满白色颗粒状鳞,干鱼皮硬如木板,可做铠甲。鲛皮包柄时,先将鲛皮浸泡,柔软后将其包在刀柄上,干燥后即硬化与刀柄吻合。

“每一道工序都很繁琐。”闫民说,“最费工夫的还是研磨。古刀剑修复最重要的环节是研磨,不同年代的刀剑,纹理、制作的手法都有所不同,研磨的技法也就不同。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磨石,什么磨石用多大的力度,都需要精准的拿捏。掌握不好就有可能把这柄刀给磨废了。这时候最重要的也是平心静气,这柄清刀的纹理是经过古人无数的锻打折叠,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研磨,才能使它变得明亮并有所体现。”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而立之年自制的刀

闫民介绍,他在精磨刀剑时,都会关上窗户,把地拖干净,不会让浮尘在工作室飘浮,以免划伤刀剑。在研磨每柄刀剑的时候是不能戴手套的,完全是靠手指的感觉来感受磨到什么力道,研磨不能怕伤手,不能怕剌伤。

“一柄优质的刀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对每一柄刀剑都要有敬畏之心。”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了25年

一柄剑,闫民修复它用了25年,他称之为“跨世纪的修复”。

这柄剑是闫民从古玩市场收购的,剑上刻有“刘云峰赠”字样。

刘云峰生于1881年,河北省蠡县王辛庄村人。刘云峰与蔡锷系故交,1915年袁世凯称帝,为讨袁护国,刘云峰与蔡锷等人12月25日宣告云南省独立,通电讨伐袁世凯,成立中华民国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刘云峰任第一梯团(相当一个混成旅)司令员,后又任蔡锷部前线司令员,屡战屡捷。之后各省宣告独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军阀混战时期,刘云峰断然拒绝曹琨、吴佩孚的拉拢而隐居青岛。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云峰率部多次参战,身先士卒,沉着机智地打击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因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积极反共不满,1946年7月再次毅然隐退。朱德曾在刘云峰部下任营长、团长等职,与刘云峰关系甚好。1949年,朱德派人去云南接他,刘云峰在途中不幸遭暗害,终年68岁。

这柄剑刘云峰曾经佩带,后来赠予谁,现在无考。

1992年,闫民获悉刘云峰剑的消息,便想拥有它,妻子为了阻止他,把钱藏了起来,闫民从邻居家借了钱收了这把剑。刘云峰赠剑到闫民手中时,剑体锈蚀严重,剑柄脱落,剑鞘断为两部分,用绳子绑在一起,锈迹斑斑,鞘容失色。

闫民开始修复刘云锋赠剑。

刘云峰赠剑修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剑鞘修复,闫民用非常薄的铁片把断为两截的剑鞘焊接在一起,再经过打磨。这个剑鞘起初是黑漆,直到2017年3月,闫民得知有一种电镀漆可以模拟出电镀效果,刘云峰赠剑剑鞘才恢复了原始电镀效果。

这一修便是25年,跨了一个千年。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修复前后对比

而立之年的杰作,是一把自制大刀

1955年,闫民生于石家庄。父亲喜欢收藏自行车、钟表等老物件,虽然不是系统收藏,但对闫民的收藏意识影响很大,并且爷爷与父亲本就是一位铁匠一位兵刃修复师,这个对闫民影响更大,他印象中自己从小就喜欢刀剑兵刃,骨子里有一种“尚武”的气质。

197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已经进行了6年的动乱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7岁的闫民用一块拖拉机上的钢板,制作了一柄小刀。先是锻造,之后用砂轮打磨整形,然后进行淬火,再制作刀柄。断断续续做了半年,刀成后拿在手中,将地上的秸杆一刀斩为两段。

闫民自小喜欢木工,打下了很好的木工基础,工作室中的研磨台、茶台、长凳都是闫民一人制作。他后来成为工厂的一名技术工,除了木工,钳工、车工等工种他都很擅长。

1984年,闫民请一位在石家庄武术队的师兄找了一柄刀,拿报纸拓了个刀样,就照猫画虎地做起刀来。他先锻了个铁片,自己硬磨,磨了几个月,刀片越磨越薄。父亲支持他,也和他一起磨并指点制作要点。刀槽是一点点磨出来的。刀镡是用一块炮弹皮做的,朋友说,你那不锈钢的不好看,白花花的没有分界线。闫民把朋友给的炮弹皮砸了好几天,才砸成3毫米厚,然后又是打磨,成了漂亮的刀镡。闫民在上面庄严地刻上了“1984”。包刀鞘的人造革是一位师姐给的;刀鞘上的装饰品是爱人的领花、裙带,刀穗是捡来的大檐帽帽穗……

这柄自制的大刀至今挂在工作室,它是闫民三十而立的杰作。

他收藏了一柄战国王侯佩剑

后来,闫民辞去工厂工作,下海经商,爱刀剑之情只增不减,一有时间便穿梭于古玩市场,只求淘得上好的古代刀剑。

1992年,闫民从古玩市场淘得了刘云峰赠剑,这也开启了闫民的刀剑收藏与修复之路。

闫民收藏的300柄古刀剑中,他最得意的是一柄战国时代钢铁剑身的王侯佩剑。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一柄铜剑,一名考古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闫民说,他的这把战国王侯佩剑珍贵性不亚于勾践剑,那个年代钢铁的稀缺程度和制作难度要远远高于青铜,况且历时两千年还能像青铜宝剑一样保存下来,实属难得。宝剑全长75厘米,钢铁剑身,剑格与剑首为青铜材质,剑格饕餮样纹饰,曾经镶嵌绿松石和琉璃,因年久原因都已经脱落;此剑最大特点为钢铁剑身与青铜装具的结合,这种形式也正是战国时期钢铁宝剑经常出现的宝剑形制。剑首为春秋战国吴越地区宝剑三绝之一——太阳纹纹饰。太阳纹纹饰体现的是当年宝剑拥有者的级别,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剑首底部同心太阳纹为11层是目前发现的最高级别,而此剑剑首底部为9层同心太阳纹表明这把剑当年的拥有者应属王侯级别。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战国王侯配剑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太阳纹纹饰

刀剑修复的非常之道

为了工作方便,闫民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大约20平方米,工作的时候,闫民把门锁闭,一人安心工作。

在这间20平方米的工作室,闫民默默度过了17个春夏秋冬。这也成就了他在全国古刀剑修复行业的名气。

闫民说:“我不想违背我的初心,我不喜欢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给自己立了“三不修”的原则:仿造的刀剑不修,现代工艺刀剑不修,没有价值的古刀剑不修。修复古兵器的精湛工艺使得闫民在国内渐渐有了名气。

2006年,一位收藏家拿来一柄要修复的汉代环首钢刀,这可难住了闫民,要知道,日本的顶尖刀剑研磨专家也才修复过最早为隋代的两柄钢刀。闫民和博物馆的专家,朋友商议怎样研磨修复这柄汉代钢刀,最后确定只研磨一面。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用心研磨,涤荡心灵

确定好方案后,闫民按照修复的流程,给这柄汉代环首钢刀拍照,记录下它的长短尺寸、厚度和重量,留下原始信息。研磨修复过程中,闫民发现,汉代的钢乌黑发亮,纹理细腻,他为汉代刀剑工匠的锻造技术和耐心细致叹为观止。钢刀的另一面,闫民只做了祛锈处理,把浮锈去掉,然后脱盐脱氯置换处理,最后再做表面封护。闫民说:“只要定期给刀剑擦油保养,就可以减缓腐蚀。”

为什么不研磨这柄汉代环首钢刀的另一面?

“要给后人留一个空间,我不能把这些活儿都干了。后人的技术一定会超过我的,在我之上。”

2008年6月,这柄经过修复的汉代环首钢刀在太原晋祠博物馆举办的秋水神光海峡两岸中国古兵器展中展出。

他成就了“中国第一磨”

“要对得起自己。”闫民说。

每修复完一件古刀剑,闫民都会在上面留下标记,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古刀剑负责。

研磨时,闫民用放大镜查看刀面,查找划痕。“一柄刀面,顺向划痕不能超过3道,纵向的划痕一道也不能有。如果有就得全部返工。”闫民说,“藏家说闫民的活儿还可以吧,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一定要说好!”

匠心铸就品质。20多年来,闫民修复了近500柄古刀剑。

20年前,台湾的一位朋友称闫民是“中国达人”。

后来,有人称闫民是“刀剑魔术师”。

也有人称闫民是“中国第一磨”。

还有人称闫民是“中国神手”。

现在,行业内的朋友都称闫民是“古兵神医”。

一次,与闫民同住一个社区的市民去新疆旅游,当地的一个人和游客聊天,当听说游客来自石家庄时就问:“你们石家庄有位古兵神医知道吗?”那个市民自豪地说:“知道知道,我们住一个社区呢!”

闫民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0年前修复的刀剑现在拿回来,肯定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闫民不断学习,攻克难题。一柄古兵器研磨成功,大约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而有的古兵器,除了研磨之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修复。比如有的兵刃,没有鞘,要根据其器形结构,重新制作鞘,然后根据年代特点,配备相应的装饰装具,再进行上漆等工作。有的剑柄上的绳结腐化严重,要根据原样,去缠结新的绳结,“光打绳结,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样式,你都需要掌握。”

柄绳要求打得美观结实,闫民学习了10年,才得以掌握了窍门。

闫民收藏了很多磨石,其中一块优质进口磨石,他不会用,想卖掉,因为有裂隙卖不掉。后来他学会了怎么用了,视它为珍宝,只有在关键时才用它。闫民学习使用这块优质磨石,用了20年。

闫民的工作室取名“涤心斋”,这个名字是通过网络从全国征集而来的,他为此给应征者修复了一柄古刀剑,费用分文不取。

“研磨也是悟道,既是在磨刀,也是在磨练心性,除去的是刀上的锈蚀,磨掉的喧嚣和浮躁。”闫民说,“用心研磨,涤荡心灵。”

年过花甲的闫民,依旧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人物档案】

朱德元帅老上司的佩剑修好啦!中国第一磨25年间如何让它剑入佳境

闫民先生

闫民,男,汉族,1955年生人,祖籍河北邯郸。钢铁古兵器修复研究者主攻刀剑研磨方向,圈内人称“古兵神医”,别号“刀匠”。1992年专职从事古代兵器研磨修复工作,现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古代冷兵器研究会学术顾问;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刀剑艺术委员会顾问;山西省古代刀剑文化艺术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刀剑修复与研磨委员会主任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