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拖延症你有嗎?

我身邊出沒各種拖延症同類:A,僅剩一個月就答辯了,論文只是簡單地開了個題;B,駕照只考了科目一,然後活生生拖到過期;

C-Z,執行工作時,東拉西扯、東搞西搞、東張西望,時間進度條過去了七八成後,以哭著也要把事做完的狀態趕在最後期限前五分鐘交差。

殊不知拖延症患者,也是分為若干種。其中最優選莫過於,有所拖,有所不拖。

但是如果對一個新任務,心裡沒底,經驗不足,可能給上游下游添麻煩的事,及早著手做,千萬不能拖。

人之所以拖延,原因之一是想延長美好悠閒的時光,若期間忐忑不安、備受煎熬、焦慮內疚,那還是挽起袖子開工吧。

還有那種遲早得做,且後做比先做代價高太多的事,儘量別拖。

就拿洗碗來說,我會飯後馬上洗,不然拖到油膩凝固、菜渣牢固時,又得熱水泡,又得用力擦,拖得越久代價越高。

重要的事情,專心做——說三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去專心做又有何用?

但如果你是那種“時間充裕時拖拖拉拉,時間緊迫時因忙出錯”的人,以你的道行,還不配得拖延症。

在把壓軸階段超常發揮的本事練出來之前,儘早動手,避免誤人誤己誤團隊。

據說達芬奇花了16年斷斷續續地完成了名作《蒙娜麗莎》,拍《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原先想拍同樣出自史蒂芬·金的《迷霧》。

你能說中途跑去學光學的達芬奇和不先拍《迷霧》的弗蘭克·德拉邦特有拖延症嗎?

達芬奇邊畫畫邊研究光學,他把改良後的描繪光亮的方法,加到《蒙娜麗莎》的創作中去;

而弗蘭克·德拉邦特覺得當時的科技拍不出《迷霧》裡他想要的效果,他在拍其他電影時也在暗自積攢著特效技術。

有時候他們看似在拖延,其實是在準備,他們從沒忘記初心,潛意識裡覺得時機不成熟,持續在醞釀、在思考、在創新。

廣義上來說,人人都有拖延症。就算工作上執行力彪悍的人,可能在陪伴家人方面也是個拖延鬼。

在我看來,在我們的一生中,除了那些有確定截止日期的事情之外,還有很多事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最後期限。

像是放鬆休閒、鍛鍊身體、維繫感情等,所以不必對拖延症苛責太多。

既然自己的拖延症治不好,不妨換個思路,升級成可持續拖延症,從邊路進攻。

馬克·吐溫說過,“後天能做得事兒,就別趕著明天做了”,當然這有條件的。

要麼有“自己五分鐘等於別人兩小時”的運行速度,要麼有“泰山崩於眼前而不動色”的心理素質,要麼有“一切都盡在我掌握中”的駕馭能力。

總之,拖延症是有入門門檻的,沒有金剛鑽,就別得拖延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