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這首詩通俗易懂飽含哲理,感謝詩人鼓舞我們人生路上不放棄!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除了生死之事,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願意去客服困難,我們會告訴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又或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終會發現困難在不知不覺中便化解了。

陸游《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首聯描寫豐收年景,農家酒肉雖薄,但農民熱情好客,品行淳厚,“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描繪山村風光,被後世用來形容已陷入絕境,忽又出現轉機,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這裡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

陸游這首詩通俗易懂飽含哲理,感謝詩人鼓舞我們人生路上不放棄!

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次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

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春社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裡就有記載,到宋代還很盛行。陸游這裡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陸游這首詩通俗易懂飽含哲理,感謝詩人鼓舞我們人生路上不放棄!

尾聯“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寫出詩人乘月閒遊,夜訪村民。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詩人被投降派彈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淳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閒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遊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