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預兆,是暴雨前的狂風,像今天的天津,對照,是前後的改變,像雨後的天津,一切應運而生,萬里晴空。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我不太懂電影,不太懂是由導演主導,還是由編劇安排,還是演員的發揮,也許都有吧。我不喜歡誇讚某一個個體,我只是看到了一個成功的整體。

故事發生在上海,魔都。一個男人,程勇,先是受著命運的推搡,販售起了仿製藥;後則為拯救更多的病人,無怨無悔的一路將自己送進監獄。這一切並非偶然,是在全篇一次次預兆中揭曉的結局。

預兆一,程勇父親的病。開篇就伏筆了一次父親的情況,在病床上大腦似乎已經不能控制嘴巴的活動了。如同每一箇中國人都有的慣性心理—諱疾忌醫,程勇不願細想,輕輕的放過了那些父親惡化的徵兆。在呂受益找到他後,父親病情突然惡化。在此,從故事線的邏輯上,給他第一次冒險買藥打下了一個堅實的伏筆。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預兆二,並沒有抓到的張長林。現場戳穿假院士後的一場鬧劇,最終以幾個正義之士進局子收場。坐在熒幕前一頭霧水的觀眾們在他們做完筆錄才發現,警方並沒有抓到假院士張長林。從此張長林盯上了這一夥人,並最終發現了重大財路,間接造成了程勇金盆洗手,退隱江湖。在我看來這既是表面的明哲保身又是內心的隱痛含恨。

預兆三,剪髮的彭浩。彭浩剪髮後的第一個鏡頭,我想不止程勇沒認出來,全體觀眾也是眼前一亮。而此時,敏感的我們,似乎可以確定的是,這小子準是聽了程勇的話要回鄉探親了。隱隱的,你是否也有不詳的預感?沒錯,此劇最高峰也由此誕生。彭浩的結局看似偶然,然而從他決定保護程勇那一刻,可能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命運。只是影片用了最戳動人心的形式—死,送走了一個二十歲的年輕生命。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預兆四,程勇賠本救人的心。得知印度方面突然的變數,所有人為之一驚,唯有程勇不驚,決心動用他全部資產幫更多的人。細想一下,不難體味,此刻程勇已經明白了氣數將盡,被抓只是遲早的事,資產與其放在那裡,不如拿出來拯救更多的生命。不過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他只是一心想救更多的人。兩位曾經共事的同伴都已逝去,唯有一心往前方能暫時遺忘和彌補這一份傷痛吧。

一次次預兆一步步夯實著結局的合理性,註定了這是一部走心走淚的大片。在故事線前進的同時,幾次前後的共振,更是賦予了全篇更深的意味。

對照一,開篇曹斌要打程勇,與,篇末程勇要打曹斌。程勇低谷期,媳婦要帶著孩子出國定居,在一次律師協調中動手打了媳婦。身為警察的小舅子曹斌對這個一灘爛泥的姐夫大打出手,身邊警察同事將曹斌攔下。篇末,彭浩的死深深地刺激了程勇,同樣也深深的刺激了在場執法的曹斌。曹斌懵了,程勇怒了。這一次,身邊的警察攔下來的是程勇。前後對照,反轉,凸顯著主角程勇的覺醒,正如前陣大火的《幕後玩家》。最近良心覺醒這個點似乎在國產電影中,越來越成功了。當然,是否預兆著國產電影也會良心覺醒?拭目以待吧。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對照二,機場送走孩子曹斌邀請程勇喝酒,與,篇末曹斌接程勇出獄又一次邀請喝酒。孩子最終還是跟母親出了國,不過這次程勇的心思貌似已經不在這了。他拒絕了小舅子喝酒的邀請,知道時間不多的他,必須要回去抓緊做事了。另一方面,也許是他真的沒什麼心情面對警察吧。篇末出獄,程勇已經踏實了,已經在最後全體病人的目送中讀出了人生價值,該做的已經無怨無悔,坦蕩的接受了一個警察的邀請。

對照三,病友群群主與程勇在小吃店第一次集合被迫摘下口罩,與,病人集結目送入獄的程勇不約而同的主動摘下口罩。口罩,似乎也是本文的暗線。不僅是病人的口罩,程勇在印度煙霧繚繞的街頭,也是拿下了口鼻遮擋,暗示了他的覺醒。程勇找來病友群全體群主時候,他的內心是充滿著疑慮的,他對這群口罩人從心底裡是防備的,畢竟是第一次從事違法的事,他希望看清他們的真面目。而每一個病人,都是小心翼翼活命的群體,加強自我保護是他們的本能。這雙方面矛盾的內心,造成所有病人第一次摘下口罩的不愉快。篇末,程勇被判,出了法院,全體病人十里長街送行。這一次,程勇的意外與感動已經充斥了內心,而全體病人的感恩早已溢出了那小小的口罩。無需多言,不約而同,真面目示英雄以最高的尊重!同時全篇完美的淚點,也在寫意般的表現下,以兩位逝者的微笑,鞭撻著每一個觀眾的內心。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對照四,病人在藥商門口的集結,與,病人在篇末法院門口的集結。其實這兩次真正的不同,我的想法,也許和大多數觀眾的認為不同。我的點更多的不是聚焦在喧鬧的抵抗和崇高的尊敬,而是呂受益。第一次,他坐在馬路旁吃盒飯,並沒有湊熱鬧上前鬨鬧。通篇,呂受益這個角色,是一個用腦筋活命的人。這種鬨鬧的參與,我想他更多的是給發起者一個薄面,湊個人場。他聰明,明白這種程度的與藥商的對抗都是以卵擊石。他聰明,他才是最初的發起者,他和程勇都是仿製藥銷售的創始人。他聰明,他明白自己時日無多時不應再消耗家人的眷顧與金錢。他聰明,所以他悲劇,所以他更能打動觀眾與角色程勇的心,所以最後站在那裡憨厚的微笑換來的是全場觀眾無聲的悲泣。

四次預兆,四次對照,感謝《我不是藥神》

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更多的人關注社會真容,讓更多健康的人關注有病的人,給這殘忍冷酷的現實,以一絲溫存。

當然,此篇也並非完美,簡單談談我所看出的兩處遺憾。

思慧,一個堅強的母親,含淚看著老闆跳舞的那一煞那最讓我動容。本以為那一刻一個死心塌地的跟著程勇的女人已經誕生。爾後,她的撤出,是最讓我突兀的,濃重後的單薄,來的是不免有些突然。

曹斌,一個糾結的警察,他並不是絕對的正義,為動搖的良心與剛正的執法所交織。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演員週一圍,如果你看過《演員的誕生》,對週一圍的演技定是毋庸置疑。此劇中的他,更是一如既往的認真。他演戲自帶一點深沉,容易把觀眾帶入進去。然而此劇這種深入淺出的角色曹斌,我想如果週一圍將他演繹的更“淺”一點,也許更能夠把這個角色的搖擺詮釋恰到好處吧。

以上僅代表個人愚見,不足之處,望讀者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