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全球視野下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十大趨勢

戳上面藍字關注「華夏互聯網金融」

肖翔:全球视野下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肖翔:全球视野下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聯合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風險防控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生命線的地位更加突出,金融科技創新應防範多重風險的疊加。”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副院長肖翔表示,在全球視野下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出十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金融科技重要作用和發展原則的全球共識逐步形成。肖翔介紹,當前金融科技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世界各國包括國際組織對於金融科技從最初的審慎觀察變得更加積極包容,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在不斷融合趨同,出臺了很多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從總體看,各方關於金融科技逐漸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消費者保護為前提,以發展普惠金融為重點,以風險防控為核心,鼓勵多元化市場主體良性競合。

第二個趨勢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導向更加明確。金融科技作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其本質仍然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也是金融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這個基本價值和發展導向並不是只有中國在強調,而是各國普遍通行的理念。

第三個趨勢是兼具適應性、有效性和創新性的監管框架不斷完善。當前,由於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金融發展水平、法律監管體系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對金融科技採取了不同的監管框架。比如,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實施了"監管沙箱",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鬆版"的監管環境。

第四個趨勢是金融科技行業自律的作用日益重要。 理論和實踐表明,行業自律能夠對監管形成有益補充和支撐。如果行業自律作用發揮得好,從業機構合規審慎經營程度高,監管就會相對更具靈活性和有效性。反之,則會迫使監管部門提高監管剛性,採取更為嚴格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措施。

第五個趨勢是風險防控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生命線的地位更加突出。 由於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金融科技創新可能帶來業務、技術、數據和網絡多重風險的疊加,對金融安全和穩定可能產生更大的衝擊。因此,注重風險防控是各國發展金融科技的共性做法,也是必然趨勢。

第六個趨勢是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的態勢和效果更加明顯。一方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依託自身的技術、人才、品牌、信用優勢,在戰略規劃、組織架構、資源佈局等方面進行了適應性調整,並在移動金融、在線借貸、智能網點等業務領域重點發力,取得了明顯進展。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在技術研發、賬戶聯通、風險管理、精準營銷等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多。

第七個趨勢是新興業態的運作模式和業務規則持續規範完善。根據協會統計數據和英國劍橋大學替代性金融報告數據,中國、美國、英國的P2P網絡借貸市場規模居於全球前列,其餘地區市場規模在2016年均不足3億美元。此外,網絡支付、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這些新興業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發展規模在全球極不平衡,運作模式和業務規則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

第八個趨勢是數字技術與金融應用場景結合更加緊密。從全球來看,大數據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精準營銷、服務創新、運營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升了金融業務的精細化水平。雲計算憑藉其在系統架構、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為滿足金融科技業務高併發、多頻次、大流量的新特徵提供了適應性條件。智能語音處理、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了金融機構前中後臺流程的持續優化。指紋、聲紋、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在登錄、身份驗證、小額支付等場景應用逐漸增多。物聯網可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在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領域呈現出極大潛力。

第九個趨勢是搶佔金融科技國際標準話語權更加緊迫。目前,各國對於標準在金融科技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日益形成共識。比如,二十國集團《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鼓勵數字金融服務提供商採用高於通行法律要求的自律標準。歐盟委員會《金融科技行動計劃》提出啟動歐洲區塊鏈標準化行動,著手起草區塊鏈標準化歐洲白皮書。

第十個趨勢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國金融競爭和金融資源佈局的新興領域。從監管層面看,英國、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多份雙邊監管合作協議。英國還提出要探索實施全球監管沙箱計劃,使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域開展測試,解決跨境監管問題。

投稿、交流,歡迎添加微信:13401098216

華夏時報旗下互金頻道,已入駐平臺

肖翔:全球视野下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