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自閉症青年住進了養老公寓,這是最好的選擇嗎?

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自閉症孩子的長大後該去哪裡?或許每個家庭的選擇都不同,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家長們只能作出相對適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狀況的選擇。

濟南養老公寓裡最年輕的“養老者”:一個21歲的自閉症患者

在18位滿臉皺褶、行動不便、或偏癱或長年臥在床上、年齡都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21歲的廣振,如墨黑髮潔淨臉龐,正青春勃發。可是很多時候,他和老人一樣,低著頭,沉默著,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表情,或只有別人喊他才抬起頭來迷茫地看看的下意識動作——他是一個自閉症患者。

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大多時候,廣振會陪老人們靜靜地在那兒坐著。

不一樣的端午節

6月17日,端午小長假第二天。一大早,陸續從濟南趕來的老年大學義工,來到位於濟南市歷城區仲宮辦事處的聖愛幸福家園,歡聲笑語打破了這個老年公寓的寂靜。

義工隊隊長是60多歲的張展阿姨,她前幾天已經買好了糯米、大棗、粽葉,在小長假第一天下午送了過來,泡了一夜,糯米和大棗都吸飽了水,軟嫩適中。還有義工從山上挖來的野菜,義工隊的爺爺奶奶們分成了兩撥,一撥包粽子,一撥包水餃。

包粽子這個技術活對廣振來說顯然過於複雜了,義工手把手教他包了一個,但是到最後,廣振捏著線頭,不知該幹什麼,只是不停地放到鼻子下面聞聞。

包好的粽子很快堆了一大盆,分袋裝起來凍冰箱裡了,廣振似乎明白了,啊啊地比劃了一下,去幫著往塑料袋裡裝。拿起一個,放到鼻子下聞一下,再投到塑料袋裡。

“廣振進步真快!鼓勵一下自己!”

廣振拍拍手。

“廣振真棒!”

其實這只是一個刻板的動作,對廣振來說比較困難,但是一旦學會,就會機械重複,再也不會忘記。

18歲被送進養老公寓

和絕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經歷一樣,1997年出生的廣振,剛生下時和正常孩子沒有任何區別,粉嫩而健康。但是到3歲了還不說話,可能感到孩子有問題,廣振爸媽便帶他四處求醫,那時“自閉症”這個詞兒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而廣振的自閉症症狀的確也不明顯,有家醫院的醫生甚至生氣了,說你這孩子很正常啊,看什麼病?是你家長有病還是孩子有病?

2010年13歲,廣振被送到日照,在那裡的一個機構呆了5年。按正常孩子的發育期,那時正應該是長個子的時候,但廣振在外地並沒得到多少照顧,一直“猴瘦猴瘦”的,大前年接回來送到老年公寓後,才慢慢恢復過來,開胃了。

把孩子送進養老公寓,“純屬意外。”廣振媽媽說,經一個朋友介紹,當時就想,孩子這樣,只好試試看吧,臨時呆呆不行再接回來,結果這一個月很好,廣振也很喜歡那裡,走的時候說媽媽拜拜,這說明他真喜歡在那裡呆了。

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一日三餐,廣振學會了給老人端飯。

學會了和老人相處

廣振胖了。

在老年公寓裡住了兩年多,他從一個“猴瘦猴瘦”的小孩子,成長為一個又高又壯的小夥子。

在這裡他慢慢學會了大小便後自己沖水。

學會了自己系圍裙,然後給老人端飯。

他學會了和老人相處,老人也習慣了他悶葫蘆一樣的存在。廣振喜歡這裡,老人也喜歡他。但大多數時間他只是沉默不語。

養老公寓的開辦人是張廣芳,一位50來歲的中年婦女。公寓裡住了18位老人,大多是附近的農民。或因偏癱,或血栓後遺症,或小腦萎縮,總之大多不能自理。

來自仲宮左而村的83歲的吳銀泉老人,患有小腦萎縮。為了讓他保持神志清醒,每天早飯後,張廣芳讓他疊餐巾紙,這時他便會帶著廣振一起疊,動作機械。疊紙是一項必修課,疊紙可以讓老人靜下來,也可以讓廣振靜下來。

吳銀泉老人意識有些模糊,剛入住時總感覺這公寓是他家,要收房租。“這房子都是我的,租房子不給我錢嗎?鬥地主還要敲鑼打鼓呢!”他一邊疊紙一邊說。

廣振在他邊上沉默不語。

“這個孩子你認識嗎?喜歡他嗎?”

“喜歡。”

這孩子真好,可惜了

孫京倫,今年80歲。他是老年公寓裡唯一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他在老年公寓外面找了大約半分地,種了辣椒、茄子、扁豆、絲瓜、油菜、木耳菜、地瓜,在夏天,公寓裡的老人偶爾可以吃到他種的新鮮的蔬菜。

孫京倫老人坐在那裡,一隻手不停地拍著另一隻手臂,紫銅色的手臂上青筋突出,還有老年斑。廣振有時陪他坐在樹蔭下,雙手不停地交叉來回搓,兩個人的動作有時挺像,也挺一致。

孫京倫也很喜歡廣振。說:“廣振這孩子真好,可惜了!”

給大齡自閉症孩子找出路

廣振媽媽和一群大齡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在四處奔走呼籲,想建立一個大齡自閉症兒童的託老機構,但是“太難了”!土地、政策等等這些不是他們所能解決得了的。

“一個也是養,兩個也是養,最差也和廣振一樣吧?再賭一把。”生下廣振的十年之後,廣振媽媽又拿命賭了一把,在2007年她以超強的勇氣生下了一個女孩,所幸,這是一個聰明健康活潑的姑娘,能歌善舞。而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永遠打消了再要孩子的念頭,一個自閉症孩子就拖垮一個家庭,再也不敢要第二個。

大齡自閉症孩子的養老,是最大的難題,這些家長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我老了死後,孩子誰來照顧?”

其實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前期遭遇都是相似的:發現孩子不正常,北上廣四處求醫,最後確診,只是發展程度不一樣,表現症狀差異越來越大,有的喜歡撿垃圾,有的喜歡摔玻璃,有的喜歡高聲喊叫,有的使勁捂耳朵。難以預料的各種突發狀況,加上專業護理人員的缺乏,大齡自閉症兒童的奉養在全國範圍都是一個難題。

而廣振,因為脾氣好,不吵不鬧,生活能夠自理,所以能在這個養老機構裡安穩地呆下去。對廣振來說,這個養老公寓是他能夠安全居住的“蝸牛殼”。他是那些大齡自閉症孩子中,運氣最好的一個。

他的時間彷彿凝固在這個養老公寓裡,如果幸運,他也許會在這裡陪著一茬茬老人終老。

正青春的廣振,夾在一群耄耋老人之中,特別突兀顯眼,他是最年輕的養老者。

文章轉自澎湃新聞,內容有所調整。

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21岁的自闭症青年住进了养老公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恩啟社區APP”-孤獨症行業資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