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买一朵花吧,给姐姐买一朵玫瑰花吧……”当你在街头遇到一位衣衫褴褛且面露伤痕的小女孩,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是选择视而不见地扭头就走,还是停下来去了解她的情况?

芒果TV热播的《法医秦明2:清道夫》(以下简称:《法医秦明2》)再次聚焦社会热点,观照社会现实。在最新的剧集中,龙番大学老师韩天峰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孩,他将如何选择?而秦明团队通过打拐案件的分析与侦破,又将带给观众怎么样的反思与启迪?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用于撕开现实疮疤,揭露人贩丑恶嘴脸

“好啦,咱们不卖了啊,哥哥带你去医院。”剧情中,当韩天峰看到小女孩脸上的伤痕时,心中便早已经有了判断:带她卖花的妇女不是她的妈妈。毕竟,从伤口痕迹看,太像是被人毒打造成的。而又有哪个父母会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此狠手呢?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法医秦明2》中上演的这一段场景,便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人贩子逼迫被拐儿童卖东西。在我们的周围,也许也曾出现这样的场景,但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了。有时候,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注意到他们身上的细节。毕竟,并不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乞讨、卖花的小孩都是被拐卖的。但倘若我们缺乏足够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我们便很有可能与被拐儿童擦肩而过。

而有时候,是人贩子太狡猾了,他们的伪装与应对让人防不胜防。正如剧中韩天峰遇见的那样,当他准备带小女孩离开时,在周围一直暗中观察、监视着这些被拐儿童的人贩子便会随即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很多人贩子早就提前设想好了应对之策,一切都在他们掌控之中。因而,拐卖案的侦破格外艰难。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打拐案的呈现,《法医秦明2》充分将人贩子的狡猾与无耻展现在观众面前:面对质疑,“甩锅”与“反咬一口”是他们的常用伎俩。而更为极端的,是他们早已摸索出一套训练被拐儿童的方法,让那些被拐卖的孩子成为他们唯命是从的“傀儡”。

艺术来源于生活,观众从剧中得到的真实感受,源于《法医秦明2》的真实。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网络剧,《法医秦明2》中的很多案例更是源自现实生活。打拐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剧中所呈现的小女孩被迫卖东西的遭遇、人贩子训练被拐儿童的场景、人贩子从人群中逃脱的场景……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6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618起。与被拐儿童数量相比,破获的案件是少的。但《法医秦明2》想要传达的是:号召每一个人成为“打拐”行动的参与者,让打拐成为“全民行动”。在众人助力下,案件便会多一分侦破的可能性,而那些孩子被拐卖的受害家庭也更有可能重获幸福。

《法医秦明2》将现实场景融入剧情,更用剧情去引发现实思考,引起观众的反思:当我们遇到和韩天峰同样的场景,当我们遇到可能是被拐卖的儿童,我们要勇于站出来。面对打拐,我们不该成为旁观者。打拐,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话题。

剧情真实引爆话题,呼唤打拐公益热情

在影视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度成为流行。以“打拐”题材类影视剧为例,影视剧上映、播出后,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拐卖儿童这个社会问题。

2014年,陈可辛导演,赵薇、黄渤、佟大为等主演的“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引爆观众的泪腺。电影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找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而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圳农民工彭高峰找回了失踪三年的儿子。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亲爱的》并不是“打拐”题材第一次亮相影片。李杨导演的《盲山》,郑锋导演的《黔山打拐》,彭三源导演、刘德华与井柏然主演的《失孤》,以及《孩子你在哪》《宝贝,快回家》等公益电影,都将目光聚焦“打拐”。

当观众看到《法医秦明2》中人贩子竟然从众人眼皮子底下溜走的这一幕,倍感懊恼与气愤。而《法医秦明2》想要带给观众的,正是对危险即将发生的警惕,倡导对可能被拐儿童的关注。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影视剧,似乎拥有着神奇的魔力:它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传播给尽可能多的人。目前《法医秦明2》的累计播放量近10亿,也意味着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剧去关注打拐,会去反思表象背后的更多可能性。

“法治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建立和维护。”正如影片中秦明与大学生讨论时所说的那样,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面对儿童拐卖同样如此,作为普通人,同样可以大有作为。遇见类似拐卖儿童的可疑情况,每个人的一次关注、一个电话,也许就能拯救一个孩子。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当我们和韩天峰一样遇到了在街头乞讨、售卖东西的未成年人,当那些未成年人身上显示出类似于被拐卖儿童的不寻常迹象,我们可以拿起相机或手机拍下见到的路边乞儿或被非法收养的儿童、童工,并记录他们的地址、特征。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专门的机构,这可能就是这个孩子回家的一线希望。同时,必要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拯救那有可能是被拐卖的儿童。

全国打拐解决儿童寻亲公告平台、“团圆”系统、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日常多浏览打拐平台,了解相关信息,对身边的孩子多一分更准确的关注,切实参与到打拐行动中。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我挺感谢这部剧的,因为我通过这部戏知道了很多社会的阴暗面,当然也看到了太阳。比如说拐卖儿童,确实看了以后挺震撼挺气愤的。我本身也是一名父亲,就觉得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去杜绝这个事情。”在剧中饰演林涛的刘畅这样说道。也许,《法医秦明2》确实呈现出被拐儿童孤独无助的场景,但它更彰显希望:

伴随着案件的侦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贩子将无所遁形。

观照人性奠定厚度,引发观众深层思考

2016年播出的《法医秦明》第一季以现实的题材和真实的质感抓住了网友们的眼球,而再次归来的《法医秦明2》现实感更强。在创作跌宕起伏的刑侦故事之外,《法医秦明2》着重塑造了人性,关注犯罪行为背后的渊源,使警察和罪犯双方的博弈更加真实有厚度,同时引发大众对于正义的思考,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这种对法治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和深入的探讨也凸显了刑侦剧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童年的幸与不幸是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原生家庭又会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该剧涉及家庭暴力、慈善作秀等多重社会话题,将现实性和思考性浸润在跌宕起伏的案件之中。

“人心中的仇恨滋长出罪恶的种子。这场泯灭人性的惨案,最终以犯罪嫌疑人苗正伏法认罪而告终。值得人们反思的是,婚姻家庭可以成就一个平凡的人,同样也可以冰冷爱人的心。一时的冲动酿成四人的悲剧。”面对着“别墅灭门案”,秦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而“电击杀人案”同样令人唏嘘不已:“爱情是美好的,有时也是盲目的,让人辨不清明暗是非,深陷泥沼。面对家庭暴力,要拿起法律武器,而非忍无可忍地极端反抗。”

《法医秦明2》的每一个案件都对现实有所观照,直击社会痛点,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引起观众反思的,具有相当的社会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剧集中相似的乞讨叫卖儿童,在该上学的年纪却流露街头、身体带伤,即使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为被拐卖儿童,我们是否也可以持怀疑的态度上前询问,就算是亲生父母所为,就算所谓“家事”,我们是否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报警求助?

从“打拐”说起:《法医秦明2》彰显社会视角下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与实力,怎敢以全新的面孔重新演绎?《法医秦明2》用更加新鲜的元素,创造出更加鲜美的味道。主演的更换,叙述方式的更改,“清道夫案”的贯穿始终,让《法医秦明2》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但对现实的关注与反思,却永远是《法医秦明》不变的核心与主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