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爲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因受“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軍事路線的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眼看根據地日益縮小,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了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當時,從江西贛南開始長征的中央紅軍,一舉突破前面三道力量比較薄弱的包圍封鎖線,到達湖南南部向廣西北部前進。此時,似乎摸準紅軍行動計劃的蔣介石,決定把紅軍一舉全殲於湘江以東地區,趕緊調兵遣將,下發五道殺氣騰騰的命令: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令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16個師共77個團分5路專事“追剿”;二、令桂系5個師在全州、興安、灌陽等地阻擊紅軍;三、令粵軍4個師北進粵湘桂邊,阻止紅軍南下;四、令貴州省“剿共”總指揮王家烈派有力部隊到湘黔邊堵截;五、令從江西一路追擊紅軍而來的中央軍薛嶽、吳奇偉縱隊,共8個師全速向湖南推進。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運用30多萬軍隊包圍只有七萬多人的紅軍,一場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大戰,在湘江之畔拉開了帷幕。

在長征途中的作戰中,難度係數最大的戰鬥,就是阻擊戰,進攻方可以隨意更換線路進攻,而防守往往在固定位置,有捱打性質的頑強抵抗。所以,當時前面開路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他們阻擊的是湘軍和桂系,但這畢竟是雜牌軍,都心懷異心,而唯獨阻擊薛嶽的嫡系部隊,中央軍系統中的精銳。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當時,湘江上游的水面雖然不寬,但水深流急,不能泅渡,渡口又只有兩個浮橋。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主力渡過湘江後,一右一左,頂住4個師的湘軍和5個師的桂軍。當時,處於側翼的紅軍8軍團被擊潰後,紅五軍團面臨被敵人從側翼包抄的危險。在如此危局的情況下,紅5軍團不僅順利的完成了阻擊薛嶽、吳奇偉縱隊的任務,確保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機關渡過湘江,達到自己也得安全渡江的目的。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11月25日,中革軍委發佈了搶渡湘江的戰鬥命令。26日,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在道縣仙子腳單獨召集正在瀟水西岸葫蘆巖至岑口渡一線阻止敵軍過瀟水的紅三十四師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要求堅決阻止尾追之敵,堅決完成中革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戰鬥打響後,紅五軍團三十四師被敵軍阻隔在湘江以東,陷入重重包圍,因地形不熟,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在羊腸小道中艱難跋涉,未能按時接替紅六師十八團阻擊桂軍,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孤軍奮戰的險惡境地。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面對4個師的敵人孤軍作戰。後來在文塘一帶發生激戰。紅三十四師向桂軍發起連續衝鋒,試圖向北打通前往大塘、麻市、鳳凰渡的通道,但始終無法突破桂軍陣地。在連續的衝鋒中,傷亡慘重,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張凱、102團團長呂官印、政委蔡中犧牲,大批將士血灑疆場。在向北的進攻受挫後,師長陳樹湘率部南撤,試圖從興安以南尋路西進。但再度遭桂軍層層阻擊,無法打開前進通道。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最後,同蜂擁而至的敵人殊死激戰,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5000多名官兵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被俘後,他從腹部的傷口中拽出腸子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湘江戰役中,為確保中央紅軍順利渡過湘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新中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從此,紅三十四師全軍覆沒,這番號截稿史冊。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湘江之戰,中央紅軍由從江西出發的時候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5萬英勇的紅軍烈士血灑湘江。而最為慘烈的是被譽為鐵流後衛的紅五軍團,整個軍團二個師,其中34師全部無一渡過江,其餘也損失嚴重,損員過半。

紅軍悲壯的湘江之戰,被譽為鐵流後衛部隊減員過半,整師全軍覆沒

1984年,曾經在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寫過《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著名隨軍老作家魏巍,重走紅軍長征路時,來到湘江之畔,當他了解當年紅軍在此浴血奮戰,特別是紅五軍團34師的慘烈戰鬥,禁不住心潮澎湃,老淚橫流,回到北京後,老作家與聶榮臻元帥共同向國務院建議修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以撫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後代。今天,在界首光華鋪有大型群雕、主碑、紀念館組成的湘江之戰紀念館,永遠懷念這些為共和國而犧牲的英雄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