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禁塑令”引发抗议骚乱,是痛下“决心”还是跟风“作秀”?

今年世界环境日当天,印度总理莫迪曾誓言要在2022年前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一承诺被视为全球对抗塑料污染最具雄心的一个目标。而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就在近日,全印第二人口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限塑令”于上周末正式生效。政府虽然在此前曾给予商家3个月的时间以处理库存塑料制品,

但在禁令生效数日后,产生的诸多问题促使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从天而降的“禁塑令”。

印度“禁塑令”引发抗议骚乱,是痛下“决心”还是跟风“作秀”?

印度总理莫迪

早在今年3月23日,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发布通告,宣布全面禁止塑料及聚苯乙烯制品的使用、销售、运输和储存等。塑料袋、各类一次性餐饮用具及塑料装饰物都在禁止范围内。政府要求商家在3个月内改进或淘汰原有库存。三个月过后,本月23日,该“限塑令”正式生效,并由政府环境污染控制委员会和各级地方政府执行与监管。根据条令,初犯者将被罚款5000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80元),再犯者罚金翻倍。第三次违规者不仅将被处以2.5万卢比罚款,还有可能面临3个月监禁等刑罚。

印度“禁塑令”引发抗议骚乱,是痛下“决心”还是跟风“作秀”?

违法使用塑料袋

然而,该禁令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比如,有些商家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到底哪些塑料制品属于可以使用的“特定范围”,《孟买镜报》举例称,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咨询委员会曾在20日决定对零售行业放宽塑料包装限制,但该决定未被及时纳入23日的限塑令。官方尚没达成统一标准,民间因而更是“不知所措”。此外,一些黑心执法者更是利用这道命令对商家乱开罚单。《印度时报》称,约30名监察员24日“突袭”一处糖果摊,要求商家支付5000卢比罚款。商家试图理论,却被威胁罚金翻四倍,只得忍气吞声支付罚款。而事实上,该商家使用的塑料盆并不在限制范围内。除了标准不明朗,执法不透明之外,限制范围过于严苛也使得商家即使做出改变也难逃被罚命运。据CNN的消息称,孟买当地的麦当劳加盟商表示,企业其实已做出不少调整,如使用木质餐具、纸杯和环保吸管等。但由于找不到外送服务的替代包装——如饮料的塑料封盖,该公司还是没能逃脱被罚的命运。

“限塑令”的实施也令不少当地民众感到不适应。有人把塑料袋换成布书包,还有商家用旧报纸包装商品。一名孟买居民抱怨说:“太麻烦了……这里的人出门一向都用塑料袋装东西。”目前正是印度的雨季,用惯塑料雨披的居民不得不换成纤维或布质替代品挡雨,全身很容易被雨水浸透。本是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的举措,缘何变成困扰居民与商家的“费力不讨好”工程呢?

印度“禁塑令”引发抗议骚乱,是痛下“决心”还是跟风“作秀”?

事实上,印度并不是第一个对塑料制品彻底说“不”的国家,随着去年中国逐渐禁止进口“洋垃圾”,以往将亚洲视作“垃圾场”的各国突然面临被自己产生的垃圾淹没的风险。纷纷推出“史上最严”限塑令。比如欧盟在5月28日公布一项草案,提议禁用塑料吸管、棉签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对于塑料餐盒和塑料杯,方案提议大幅减少市场消费量;而对于塑料瓶,方案要求到2025年欧盟各成员国要达到回收90%的目标。此外,英国女王也颁布新举措,包括逐步淘汰或全面禁止在公共咖啡馆及员工餐厅内使用塑料吸管。在爱丁堡的白金汉宫、温莎城堡以及荷里路德宫殿内,只允许餐饮人员使用瓷盘子、玻璃制品或可回收的纸杯。以遏制愈发严重的塑料危机。中国政府近日也明确表示,在2020年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泰国本周也宣布,永久停止审批废塑料及废电子材料进口许可证。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禁止进口废旧塑料的“禁废令”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亚洲国家作为西方“垃圾场”的情况也将成为历史。因为在废旧塑料全球流动的过程中,一旦中国关上了大门,其拒之门外的废塑料体量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因而在未来,更多的国家迫于压力,将陆续收紧或永久关闭进口的大门。泰国就是最好的例证。没有了处理通道,自然会倒逼各国将“消灭塑料”提上日程。从这点来看,对于全球塑料问题的治理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此次印度“禁塑令”却不得民心,引发骚乱,关键即在于是“禁”而非“限”。

对比欧盟与印度的政策我们不难发现,禁与限,一字之差,效果迥然。由于一部分塑料制品是生活必需品,譬如雨伞,塑料盆等,在没有合适的替代品的情况下,贸然禁用只会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困扰。“屡禁不止”自然也就情有可原。此外,由于缺少合适的替代品而又惧怕罚款,不少商铺干脆选择关门歇业。对于当地零售业,餐饮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这点来看,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此次的行为更像是一拍脑门的作秀工程。

不只是此次的印度,以往的经验也表明,一味禁塑,收效甚微。早在2014年4月,欧洲议会通过限制一次性塑料袋的法案,旨在到2017年将此类塑料袋使用量减少50%,到2019年减少70%。根据法案,各成员国可自由制定限塑方案,如对塑料袋征税或直接禁止使用。而结果却收效甚微,以至于今年不得不推出更加务实的“限塑法案”。中国今年将迎来“限塑令”实施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已过,买菜大量使用免费塑料袋等老问题仍在继续,而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也给中国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带来了新的困扰。根据媒体此前披露的数据,2016年,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而国家也开始提出“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限塑原则,向更务实的方向转变。

印度“禁塑令”引发抗议骚乱,是痛下“决心”还是跟风“作秀”?

对于废塑料再利用企业而言,就现阶段而言,每个国家的国内废塑料市场依旧庞大,印度每天产生近2.6万吨塑料垃圾,其中至少40%没被回收。塑料产业发展迅速,但垃圾回收的速度却赶不上生产和消耗的速度。欧盟塑料回收利用率也不过30%。如何在当地国家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技术,应该是每个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