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情商增长速度最快的人

故事关键词:

人人都需要一场成年礼,黛玉的前后差异对比极大

情商关键词:

成长的必要,给自己成长的机会,学会配合别人

在上一期里,我们谈到宝玉其实是很懂人情世故的,虽然他不喜欢“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对联,但是,你想想看,世家公子从一出生就在大家庭里成长,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的人,有祖母、父母、其他的好几个长辈,还有更多的丫鬟、婆子、小厮之类的仆人,不可能完全是天真率性的小孩子,也必然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一面。难怪宝玉很懂得“疏不间亲”的道理,也可见宝玉的情商其实很高,并不亚于王熙凤、薛宝钗。

但你知道红楼梦里情商成长速度最快的人是谁吗?

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快就改变自己?而让她改变的关键又是什么?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谁是情商成长速度最快的人,答案是:林黛玉!

什么?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是那个孤高自傲、喜散不喜聚的林黛玉?她不是一直都心直口快,一个人感伤哭泣写诗吗?但事实就是如此,当我们仔细研究文本,就会发现:林黛玉是人格变化最大的一个人,我们只是被前期她的鲜明形象给限制住了,既定的刻版印象太深,所以没有留意她在后期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情商快速增长!

你看,第四十二回到第四十五回的这一段过程,正是黛玉成长的分水岭,客观地去看后半期的情节,就可以发现后面的林黛玉,其实和前面已经非常不同了。

举例来说:早期的黛玉孤高自许、特立独行,又很有洁癖,不喜欢和人相处,但是到了后面,她却很懂得和别人合作,甚至还当起了诗社的社长呢,当了社长可就不能使小性子了吧。那么,黛玉是怎样和人合作的呢?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得出来,第五十回大家做完连句诗,宝玉又是最后一名,被罚去栊翠庵讨红梅花,临走前黛玉和湘云一起说:“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然后湘云拿起酒壶,黛玉立即递了一个大杯子,满满地斟给宝玉,让他喝了再走。你看,黛玉果然懂得配合别人了,所以才有这种好默契,不但异口同声,而且动作上还分工合作,天衣无缝!

最让人意外的是,连赵姨娘这个很不可爱的人,黛玉也都能以礼相待,热情招呼,第五十二回说: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可好?”黛玉便知她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人倒茶。

你看,黛玉明知赵姨娘只是顺路的人情,却还是连忙陪笑让坐,又连忙命人倒茶,还感谢赵姨娘的记挂,这种待客之道,不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吗?也因为这样,到了第七十回“海棠诗社”改为“桃花诗社”的时候,大家就商议决定“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大家一起谈天作诗。从此以后,潇湘馆果然也变成了一个文艺沙龙,大家开始常常往那里去了。可是你应该记得吧,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曾经说:宝玉、黛玉这两个玉儿,“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可见黛玉的改变真的很大吧。

这些改变的情况还有很多,足以证明黛玉确实脱胎换骨,这里就不详细举例了。那么,你可能会很好奇:让黛玉改变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怎么忽然间就变了一个人呢?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第四十二回的《衡芜君兰言解疑癖》,而这一回又延续到了第四十五回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分水岭。这两个回目我们会在下面仔细拆解,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这两回的情节都是在说黛玉和宝钗和解的故事,所以说,让黛玉改变的关键就是薛宝钗,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薛宝钗可以让黛玉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我要再提醒你,注意一下回目上的“兰言”、“金兰契”、“金兰语”,其中都有个“兰”字,就是“兰花”的“兰”。这三个语词清楚告诉我们林黛玉成长的秘密。

我们都知道,兰花,一直被认为是优美高贵的花卉,因此,只要用到“兰”这个字来形容,一定是美好的事物,“蕙质兰心”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成语。同样的,《衡芜君兰言解疑癖》的“兰言”是指美好的、珍贵的言论,从小说内容来说,就是指宝钗劝黛玉不要看《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杂书,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

这一回写说:当时宝钗、黛玉回到大观园里,到了分手的路口,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一同和宝钗来到衡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下来,对黛玉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黛玉一想,才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的台词,不禁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又央求宝钗说:“姐姐,你别与别人讲,我以后再不说了。”

宝钗见她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求,就不再穷追猛打,拉着黛玉坐下吃茶,慢慢的告诉她说,宝钗自己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孩子,祖父手里藏了很多书。姐妹弟兄就一起偷看了不正经的书,包括《西厢记》,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就是因为宝钗是过来人,先有这样的成长经验,所以看到黛玉还在不懂事的阶段,才会觉得应该教导她,接着宝钗就劝黛玉,读书是为了明理,对国家社会有贡献,否则读了书倒更坏了,等于是把书给遭塌了,所以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女孩子只该做些针线女工的事,既然认得了字,就该拣那正经的书来看,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段话听在现代人的耳朵里,大概都很难接受,不过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古人,那是很不公平的做法,我们要像宝钗一样,理解、尊重别人的思想、感受、经验,对古人当然也应该这样;那么你会注意到,宝钗所说的都是当时最好的道理,因为《西厢记》在当时是禁书,当时的人都认为女性读了西厢记,就不管自己的父母,由着自己的性子,想爱谁就爱谁。这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宝钗才会打动黛玉。你看,宝钗的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这不就证明了,黛玉也是接受这样的价值观的,只是以前没这么认真而已。宝钗一说,她就像被启蒙了一样,大大的心悦诚服,这就是“兰言”的意义,像兰花一样美好的话。

再看 “金兰”这个词,“黄金”的金,兰花的兰,“金兰”是指朋友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曹雪芹这么写在回目上,用来定义黛玉、宝钗的关系,就表示这是他的观点,理性而成熟的读者就应该尊重他,接受这个安排。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到,这两回有关宝钗、黛玉的互动,隐含了让黛玉瞬间成长的两个关键,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一是真诚的爱,另一个就是真心的规劝!而这两个改变黛玉的力量,又有因果关系:有了真诚的爱,才会给出真心的规劝,《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个回目用了两个“金兰”,就证明了宝钗给予黛玉真诚的爱!

你看,前期的林黛玉非常率性,又多心多疑,常常猜忌别人,但因为是贾母的宠儿,大家都尽量配合她,顺她的心意,以致没有人敢对她指出缺点。最典型的情节,是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请了戏班子热闹庆贺,其中,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一个做小丑的,就命人带进来,越看越觉得可怜。问他们年纪,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贾母心疼她们,让人另拿些肉果给他们两个,又另外赏了两串钱。这时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但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也不敢说。偏偏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说了出来……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没人敢得罪林黛玉,为什么精于人情世故的王熙凤会主动提出来呢?其中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凤姐乃当家的琏二嫂子,也是贾母的宠儿,顾忌没那么多,你看第三回黛玉来到贾府的第一天,凤姐不就迟到了,还先声夺人,笑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呐喊说:“这些人个个都屏气凝神、恭敬严肃,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所以她可以不用太过考虑。至于凤姐这么直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长得像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并没有什么褒贬的意味,何必那么多心?

但其他人就比较小心谨慎了,大家都避免说出来,就是怕黛玉多心生气。而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些不说话的人里面,宝钗是一笑不“肯”说,不愿意惹是生非,宝玉则是不“敢”说,唯恐黛玉会生气,可见因为不同的理由,大家都不想祸从口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这么一来,连“长得像”这种小事都没有人愿意触怒黛玉,何况是有关行事作风之类的人格问题呢?就像第二十一回宝玉劝黛玉时所说的:“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没有人敢说黛玉,连史湘云都不敢,那就更没有人肯当面对她说了。

这也难怪,当黛玉开始愿意反省自己的时候,回顾过去的成长过程,她就发现到没有人教导她的这个事实。第四十五回里,黛玉对宝钗说: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原来黛玉缺乏母亲的教导,又缺乏手足之间互相学习分享、忍让的机会,到了贾府以后又备受宠爱,以致长到今年十五岁,竟然没有一个人教导她!这个情况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应该是不幸的吧,你看黛玉会对宝钗这么感激,就是因为她已经可以认识到一个道理:真正的爱,绝对不是溺爱、放纵,一定也包括教导在内,因为爱你的人会希望你越来越好,不要走偏,也才会不惜得罪你、让你不开心,但还是要苦口婆心地指出你的缺点。朋友之间也是一样,孔子曾说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意思是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和知识广博的朋友(《论语‧季氏篇》)。也就是说,真正对我们有益的朋友是这三种,你看,放在最前面、可见是最重要的一种益友是“友直”,也就是正直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他必定也会直率地指出我们的缺点。

这就很值得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做得不对的时候,其实是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的。假如他们对你不满意,在背后批评你就好,以后也对你保持距离,谁会费力去教导你呢?一般人哪里会管你这么多,你以后怎样,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谓忠言逆耳,教导一个人是很累、很辛苦的,而且还会得罪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不是真正爱你的人,又哪里愿意做呢?只可惜,一般人大多只从当下的感觉看问题,往往讨厌那些当面指正我们错误的人,所以就更没有人愿意教导别人了。你看林黛玉,别人不就是不敢教导她吗?

但我们得知道一件事: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思考和作法,所以就形成了自我认知的盲点,通常很难自己去领悟。所以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有人当面提点、教导,直接点破那些盲点,那一瞬间就带来了突破,这就是启蒙的力量。在林黛玉身上,我们看到了她虽然很聪明,可惜因为性格的关系,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带她走出盲点的老师,所以一直率性到十五岁。但是黛玉又很幸运,遇到了真诚待人的宝钗,愿意不计前嫌,告诉她正规的道理,所以黛玉才会这么的心悦诚服,从此有了很大的改变,变成一个高情商的人。

从黛玉成长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道理:

不要对别人怀抱敌意,那只是把别人推得更远,哪里还有合作的可能?认定别人对自己有敌意,等于设定了假想敌,那又怎么能合作呢?放下成见,眼界就打开了,可以看到别人的真心善意,也有雅量承认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不足。你看,黛玉不就是虚心认错,从此才开始越来越成熟的吗?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不画地自限,过分看重自己的感觉,就会懂得一件事:肯教导我们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贵人。只要肯学,就会有人肯教,自己就会越来越进步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本集所讲的情商特质,主要是:

第一,培养宽广的心胸,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成长的空间。

其次,要了解到“肯当面教导你的人,才是你的恩人、贵人”,懂得感谢、珍惜,因为要遇到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的。

这么一来,一个人的情商指数就会增加很快,因为他已经开始拥有“值得别人喜欢”的人格了。

这就是林黛玉成为情商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的秘密。我们接下来要谈另一个比王熙凤更厉害的人,那是谁呢?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下一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