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地域廣闊,發展很不平衡,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土肥水美的江漢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種什麼長什麼,那些地方是讓人羨慕的米糧倉,生活在那裡的農民,真的是前生積了德了。可是雲貴高原、黃土高原的農民卻沒有這麼幸運,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幹一年,收入有限。其實還有好多地方的農村,都是條件極其惡劣,你看到了立夏,內蒙偏僻農村才剛剛下了一場小雨,農民們歡天喜地套上車,拉著化肥種子去種他們的山坡地。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一提到內蒙,人們就想到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其實這些年內蒙環境惡化,草場退化,很少見到那種令人嚮往的景象了。而內蒙還有廣闊的七溝八梁的農村,那裡的環境更是令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年連續乾旱,春天下種後好多時候都不出苗,所以這裡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現在都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種地,你看眼前的整齊的土地,這是穀雨的時候種上的,雖然下了這場小雨,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全苗。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這場雨很小,但是農民們依然歡欣鼓舞,畢竟還是下了雨了,他們可以開犁種地了,如果能出苗,秋天下霜晚一些,還是有些收成的。種地是農民的本分,如果自己的土地,一年不下種,他們都覺的晦氣。去年就是春天種了地,一直就沒有下雨,到了六月份才下的透雨,農民全部都翻地種的晚田,好在夏秋之交雨水挺勤的,還是彌補了些損失。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這裡是特別偏僻的內蒙山村,每家每戶都有好多土地,多的可以達到上百畝,因為全是七溝八梁的山坡地,根本就澆不上水,因此這裡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吃一頓,剩不多”,這是真實寫照,鑑於此,村裡的姑娘全都嫁到外面去了,留在村裡的小夥子就得打光棍。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這裡的農民吃水都十分困難,更甭說澆地了,好多年份土地種不上,都得撂荒,你看這些沒法種的土地,連草都不長,只有幾隻野雞在地裡張望。原來的農民在溝底打的水井也就是五六十米深,現在已經到了一百多米,農民已經沒有氣力打這麼深的水井,還是政府給打了深井,配了套,安裝了自來水,吃水的問題勉強解決了。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裡的農民基本還是靠天吃飯,什麼時候種地不是看節氣,而是看老天爺的臉色,如果春天就下透雨,種上的莊稼都能出苗,夏天也是風調雨順,沒有什麼災害,這裡的收成還是不錯的,因為土地多,雖然單產低,但是總產高,可是這樣的年景已經十多年沒遇到了。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套車的老大爺說,這些年種田到是有了新技術有了高科技,滴灌在這裡無法用,因為一點水都沒有,覆膜技術有用的,如果不是太乾旱,增產還是挺顯著的,可是像去年那樣,覆膜的田地一樣沒有出苗,結果這樣大的投入,沒有效益,農民還是來不起的。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去年就是快到夏至的時候,下了透雨,翻了地,種了點晚田,還勉強有點收入,可是一開始覆膜的,投入太大,得不償失了,沒辦法農民家裡只能靠著散養幾十只小雞,賣點土雞蛋,換點錢,維持生計。看看農民的散養雞,真的是在村子裡面到處跑,在場院裡草堆邊,不斷刨食吃。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無論如何,下了一場小雨,都給農民帶來了些希望,他們趕緊套車,拉著犁杖拉著化肥種子,到自己的山坡地裡,去耕種,對於農民來說,哪怕是沒有多少收成的山坡地,也一定要撒上種子,土地就像農民的兒子,種地就是在培養兒子,如果地不種,就好像不管自己的兒子了,他們心裡不落忍。

當了一輩子的農民,他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種地,這是怎麼回事?

下了一場小雨,土地變得溼潤了一些,地頭的小榆樹,也吐出了新葉,因為太乾旱榆錢還是沒有的,你看地頭的荒草也返綠了,這就給荒山帶來了生機,邊上覓食的野雞也變得精神多了,其實,如果農民的土地種不了,野雞的日子也不好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