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藥神說的「窮病」?

如何根治藥神說的“窮病”?

他們又窮又傻又無知,為什麼要管他們?因為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

隨便一搜《我不是藥神》,就有大量的影評冒出來,即使不搜,你的朋友圈肯定也炸了,豆辨評分評分9.0分,影片介紹:

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1

影片中的藝術昇華——利己到利他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現實中的勇哥是白血病患者,從自救到救人,從利己到利他,體現了人性的善良。

影片中的勇哥不是白血病患者,一開始冒著坐牢的風險賣藥,是因為自私。

因為窮,救不了得了血瘤的父親,留不住要出國的兒子,交不起商鋪租金,最後才不得不被選擇走“賣仿製藥”的高風險高回報路線。

500塊成本的格列寧仿製藥賣5000塊,效果和4萬塊的藥效一樣,低成本高收益,毛利高達90%,真是暴利行業。

“我不想當救世主,我只想賺錢。”

這是小商販勇哥第一個自私的表現,能賺錢救老爸、能給孩子生活保障,至於救白血病人,那隻不過是順便的事情。

後來把仿製藥的代理權交給騙子,也是自私,一方面可以拿到兩百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8-15年的牢獄之苦,不用每天擔心受怕。對自己是最有利的,至於白血病患者,只要騙子能賣藥,他們也能吃到,不至於死掉。

只是沒想到騙子把藥價漲到2萬,很多人吃不起,投訴了騙子,騙子被抓,白血病患者也吃不到藥,死掉了很多人,包括他的鐵桿夥伴呂受益。

因為沒藥吃,呂受益白血病惡化,只能做化療和傷口清創,當勇哥到醫院的時候,呂受益因為疼痛聲嘶力竭的吼叫,讓他無所適從離開了醫院。

那時候我在想,如果是我,接下來我會怎麼做?

從自私變成良心發現,冒著坐牢的風險給白血病友買藥,從成本價到虧本賣出,從小部分病友到全國的病友,從只考慮自身利益到把孩子送出國,隨時準備坐牢的大慈大悲。

影片沒有太大的驚喜,情節沒有出乎意料,一切按著我們的設想進行,喜劇演員帶來的喜感沒有出現,但是卻帶來一種想哭哭不出來,直到所有病友列隊目送勇哥去監獄的路上,觀眾情緒一下子爆發出來,聲淚俱下。

從極度自私到極度無私的反轉,一個人價值觀的180度變化,是影片常用的技巧。

我們都知道,現實中人性很難變化,所以這樣的轉變,才顯得更難能可貴,這也是藝術從現實中的昇華。

2

拯救1100個猶太人的辛德勒

與這部影片最接近的,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同樣是關於病人和藥物的人性關懷。

不過我還沒看,我想起的是《辛德勒的名單》,同樣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同樣是人命關天,同樣是花錢買命,同樣是為了其他人的生命,面臨法律的審判,甚至是傾家蕩產。

辛德勒在法西斯準備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的時候,辛德勒用他賺的大量的錢,買下了1100個猶太人。

猶太人送了他一枚戒指,上門刻著:“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戰爭結束後猶太人獲得真正的安全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本來可以多救幾個人的,多救幾個人的。我花了太多錢,這輛車,值十條命,這個胸章,兩條命....為什麼我沒有?”

從一個謀求發戰爭財的德國商人,變成一個拯救一千個猶太人的救世主。

現在每年有接近一萬幸存的猶太人和他們的後代,去給他祭奠。

同樣是從自私的商人變成利他的救世主,同樣是用錢買命,同樣面臨違法的行為,他們用行動給我們演示了人性的光輝。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沒想清楚:什麼情況,會讓一個極度自私的人,變成一個極度利他的人?

這個問題我還沒從歷史中找到答案,現實中的勇哥也不是非常自私的人,所以沒有參考意義。

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

3

無法承受的意外

“這世界上有一種病,是沒法治的,那就是窮病”

藥神勇哥救的對象,就是一群窮人,即使一開始家庭富裕,也因為吃昂貴的藥,賣掉了房子,吃窮了家人,嚇跑了親人,最後還是變成了窮人。

一年治病幾十萬,除了那些打工或者做生意能穩定一年賺一百多萬的人,沒人能生的起這種富貴病。

這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每天都能看到“水滴籌”,都能看到親戚朋友的朋友和家人得了腫瘤、癌症和白血病,因為沒錢救助只能發起眾籌。

我之前做過安利,賣過保健品,以營養師自稱。當時就像查理芒格講的“手上拿著一把錘子,看什麼問題都像釘子”,一個營養師覺得自己可以治療所有的疾病,一個脊椎按摩師覺得自己可以治癒癌症。

當時大量聽安利課,就覺得那些小孩得了白化病就是因為家裡裝修汙染,沒有裝空氣淨化器,沒文化真可怕。看到有人得了腎結石,就是因為沒有買淨水器,喝的水很不合格。看到有人得了胃癌,就是因為沒吃早餐,而且是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早餐。看到有人身體各種疾病,就是因為沒有吃優質的蛋白粉!

直到接觸真正的醫學學科,才發現當時在安利課上學的,是偽科學+營銷廣告+部分科學。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很多人的重疾,就是低概率事件,就是意外,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太大關係。

誰不想有個健康的身體?只不過是意外來臨,措手不及。

我不是保險銷售,但是面對這種不可承受的意外和風險,基本的保險還是需要配置的。

意外險對應突發意外,重疾險對應重大疾病,壽險對應死亡,出現的狀態,都是我們難以應對的。

保險就是以小錢來承受不可承擔的風險。

4

重新理解投資教育——根治窮病

《我不是藥神》中,那些病人又窮又傻又無知,為什麼要管他們?

因為要救命啊!

每個人,有兩樣東西千萬不能大量損失,一種是健康,一種是金錢。

任何一種損失了,都難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比起當下的窮,最危險的慢性毒藥是“窮觀念”。

我想到了我們的財商與投資教育,為什麼他們又無知又貪又經常虧錢,還要管他們?

因為要救命啊!

你見過有人因為P2P炸雷損失幾十萬嗎?

你見過有人因為網戀被騙50多萬投入博彩網站,而想要跳樓的嗎?

你見過有人投入拆分盤(傳銷)幾百萬,開始賺了錢,後來借錢投資,本金全無還負債累累嗎?

你見過有人因為借高利貸做生意欠了一千多萬而危及全家性命的嗎?

你見過有人用槓桿炒股虧了一個億再難東山再起嗎?

我都見過,這些人是因為短期的無知造成的。輕則家破,重則人亡。

更多難以救治的人,像慢性白血病患者一樣,得了慢性的“窮觀念”。

當他們認為金錢比什麼都重要的時候,他們廉價地靠賣時間來賺錢和省錢,浪費自己的注意力,不斷追著錢,卻離錢越來越遠。

當他們認為成功比什麼都重要的時候,他們殺掉良知,放棄成長,於是離成功越來越遠,離深淵越來越近。

當他們認為“負債就是富人”,開始大額消費,不斷信用卡套現和提額,到處借貸,雖然提高了生活品質,但資不抵債,要麼跑路,要麼跳樓。

在投資理財這個領域,95%都是騙局,99%掉入的也是騙局,只要識別出這95%的坑,剩下的都是正確的投資。

有一種重度患者,天天想著一夜暴富,想抓住妖股,想炒房,想買彩票,想著靠傳銷賺一波,天天想著機會出現在自己面前,抓住就一步登天,想著幹實業就是個屁,還不如炒房的。

遇到重症患者學員,我都會被他們的情緒影響的特別焦躁,要麼直接開罵拉黑,要麼耐著性子慢慢引導。

是他們願意變成這個樣子嗎?顯然不是!

從原生家庭繼承的“財商觀念”大部分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支離破碎的,從日常生活中獲取的錯誤的經驗,再從互聯網文章和書籍獲得錯誤的觀念和指導而不加以驗證,形成了無懈可擊的錯誤財商觀念,讓大多數人一步一步走向錯誤的投資路徑,最後損失慘重。

每個人的“財商”起步都來自於父母,而我們的上一輩的父母,能夠通過努力解決溫飽走入小康,甚至中產,就已經謝天謝地,更不要說懂投資,頂多懂點炒房。

很多人的“窮觀念”,都來自於父母。

金融起源到現在不過幾百年時間,還沒來得及讓大眾學習,所以在學校普及財商教育,那也是非常難的,因為沒有那麼多真正懂財商與投資的老師。

根治一個人的“窮病”,只能靠“財商與投資”教育。

解決一個人當下的問題,那頂多叫培訓。

讓一個人有能力獨立解決未來的問題,並且幫助對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叫教育。

培訓把技能交給你,學的怎麼樣,全看自己。

但是人的一生,取決於一個人的觀念。

教育,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方的觀念,那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潛移默化。

技能培訓很容易,網上一搜一大堆,但是投資教育很困難,所以很少人願意做。

很多人學了所謂的基金和股票投資方法論,以及系統的金融知識,仍然無法改變“窮病”,因為他們接受的是培訓,而不是教育。

忽然想起目前中國有三四百個成功的創業者,都來自於俞敏洪的新東方,我們就能清晰地感知到,這是教育帶給他們的改變,根治了很多人的窮病。(英孚和華爾街頂多算技能培訓)

相信“財商與投資”教育,也能在未來幾十年,根治越來越多人的窮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