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病」怎麼「治」?


“窮病”怎麼“治”?


《我不是藥神》裡有一句臺詞:“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病你永遠治不好,那就是‘窮病’”。

工薪階層的我也有這種“窮病”,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月入幾十萬、開上豪車、燈紅酒綠、姑娘們爭著喊我“老公”……更何況《我不是藥神》裡面,那個遭遇中年危機、老婆不忍家暴離婚、孩子要被帶出國、父親腦血管瘤要手術卻掏不起醫藥費的主人公程勇,他是個買印度神油的小老闆。

儘管程勇落魄地不象個男人(還家暴前妻),可電影開頭用一系列長焦距的鏡頭拉近了觀眾與程勇的距離,比如他和妻子談判時的面部表情、喂父親吃飯的動作、給醫生和敬老院老闆送禮的動作等,加之徐崢市井氣十足的表演,使得觀眾並不討厭這個發福的中年男人,反而產生共情,這正是精準到位的電影語言與接地氣的劇本共同達到的效果。比如小旅館老闆那句“現在沒人用你那玩意兒,人家都用偉哥”,一句臺詞,即道出程勇的窘境。

當然,《我不是藥神》的中段,程勇發財了,靠倒賣治白血病的廉價印度藥發財了,電影著力刻畫了程勇發財前後的心態,這也正是中國人普遍的心態。好在程勇最後完成了自我救贖,只不過是以非常慘痛地的方式。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四位功能性非常強的配角,正是他們一步步推動著程勇完成了自我救贖。

首先是譚卓飾演的劉思慧,她獨自照顧白血病女兒。當程勇發財後,曾為劉思慧打抱不平,當然了,是用錢砸出的“公平”;不過他最後的心思是想把這位會跳鋼管舞的少婦攬入懷中。可是當程勇在劉思慧家裡看到她病重的女兒後,卻再也沒有“興趣”。

“窮病”怎麼“治”?

(程勇在劉思慧房中)


劉思慧一角引出的情節,恰好使程勇暴富後“為所欲為”心態視覺化,砸錢、打車、脫衣服等等可以被觀眾看得見的動作呈現在銀幕上,背後正是程勇的心態。同時,目睹劉思慧的艱辛後,程勇似乎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救贖,而這一過程也是由一系列可看可聽的視聽方式呈現給觀眾,比如腦門上貼著退熱貼的女兒形象,又如程勇“我看還是算了吧”的臺詞,以及他奪門而逃的動作。這些真實可信又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情節的構建和呈現,正是來自於文牧野的精細編導。

與劉思慧一樣,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章宇飾演的黃毛,幫助程勇完成了第二次、第三次救贖,同樣也是以一系列巧妙設置的情節。

比如程勇將代理權轉讓後,導演需要給他設置一個困境,於是安排了這樣的情節:呂受益的妻子來服裝廠找程勇,而程勇此時正要陪一位大老闆去視察,於是便有了汽車前拉扯那一場戲。呂妻的拉扯和汽車鳴笛的催促,恰巧代表了良心與利益的博弈,程勇個人內心的困境被很好地進行了視覺呈現。而之後程勇在KTV包房裡心不在焉的狀態,更是這種困境的延續。

上述情節的構建無不小心微妙地推動著劇情的發展,人物狀態與人物關係互為因果,細膩而生動。除了情節的構建,《我不是藥神》在人物刻畫上亦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配角黃毛。

“窮病”怎麼“治”?

黃毛


黃毛是個只有20歲的白血病患者,留著一頭黃頭髮,平時少言寡語,可他的臺詞卻句句精煉,比如質問程勇的那句“你TM說的是人話嗎”,憤慨溢於言表;還有生前最後一句話“痛快了”,明顯在掩飾內心情緒,卻透著真摯。

寥寥幾句臺詞,一個熱血男兒郎的形象躍然於銀幕之上,也正是因為他的熱血仗義,程勇才會對他的死更感到心痛。可以說黃毛是四位配角中塑造地最成功的角色,他的落幕,給了程勇破釜沉舟的決心,幫助程勇實現了真正的救贖,同時,又把劇情推向矛盾最尖銳的高潮之處,既實現了劇情功能又不減損角色自身的魅力。當然,文牧野給了黃毛一個完美的“謝幕”,當他聽從程勇的話剪去一頭黃髮之後,正是他命隕之時。

與呂受益的悲劇、劉思慧的艱辛、黃毛的悲壯相比,牧師老劉更多地承載了一份諷刺。老劉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God bless you”,在不同環境下有著不同的味道,比如在打電話時,這句話就顯得搞笑;而在吃散夥飯時,卻顯得傷感。而上帝也許並未像牧師所說的那樣Bless每一個人,程勇的五人團體實實在在的行動才Bless了每一個病人。

王硯輝飾演的張長林,是真正得了“窮病”卻“不可救藥”的人。他搶下程勇的代理權,是為了錢;他不知足一再抬高藥價,導致病人們都不維護他,最終被抓,正是他“窮病”之大限。到最後,張長林亦被程勇賠錢賣藥的善舉感動,在受審時沒有供出程勇,可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利慾薰心之人雖救之已晚卻也尚存善念。

“窮病”怎麼“治”?

(王硯輝渾身是戲,尤其是上下抬階那小碎步)


上面這些配角,在實現影片劇情功能時,亦透著自身魅力,黃毛自不用說,上臺揭發假藥販子的牧師老劉、第一個抄起椅子打架的劉思慧、戴了三層口罩卻在小餐館裡第一個脫下口罩的呂受益,無不生動。然而這幫有血有肉的配角也並不完全令我信服,比如頗令我質疑的一點是,當程勇帶著一箱印度藥回國卻賣不出去的時候,劉思慧為什麼沒有像《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裡的雷蒙那樣,敲程勇一筆或者提出入股分紅?畢竟劉思慧有“客源”……

“窮病”怎麼“治”?

(徐崢飾演的程勇前後判若兩人)

優點方面

表演是本片的一大優點,徐崢將主人公程勇的狀態表現地很到位。George認為最有亮點的週一圍和王硯輝

的表演。週一圍飾演的曹警官在離開辦公室上車之後,看到自己大著肚子的姐姐,趕緊把還沒抽完的半根菸扔掉,並用手扇了扇煙霧,這一細節非常真實,可見演員之用心。王硯輝飾演的張長林在假藥銷售大會上的表現虛偽至極,尤其是他從臺階上下來的動作,一手捏著白大褂一手拿話筒,小碎步跳下來誇張的表演把張長林這個“小丑”表現地淋漓盡致。

敘事是本片又一個優點。本片分程勇和曹警官兩條線展開敘事,都有頭有尾,非常完整。在交代警察部署的時候,觀眾會為程勇們擔心,帶來緊張感。更重要的是,這兩條線表現了警察、醫藥代表、藥販子、病人四方面對待“走私假藥”這件事的態度,從而反應了一定的社會現實。程勇這一條線採用以下看上的仰視角度,主要反應了“當下中國底層的心態”;曹警官這條線採用以上看下的俯視角度,反應了官方態度

本片故事擁有反諷和幻滅的雙主題,這本身就是優點。反諷:最初想賺錢的程勇最終成了“救世主”。幻滅:既想恪盡職守又想法外容情的曹警官,最終既沒有恪盡職守,也沒有幫得了病人們。

人物動機合理似乎不能算優點,但是在目前華語片的語境下,這算是本片優點。故事必須遵循這樣的原理:當人物用盡了所有辦法,都沒有用的時候,才會採取更極端的方式。這符合正常人的心理。程勇有三次改變,每一次改變都是有充足的理由。第一次改變是決定去印度販藥,這不用George多說,因為影片開頭把他的處境交代的很清楚。同時他不能給小澍媽媽打電話,因為那樣小澍必然要去美國。

第二次改變是把代理權讓給張長林,故事非常細膩。當程勇在警察局聽說賣假藥甚至可能判無期的時候,他打了退堂鼓,但是

呂受益請他吃飯的時候,他看到了呂家的小生命,並且呂和呂妻對他感激涕零,讓他打消了退隱的念頭。接著張長林的一系列舉動讓程勇感覺到風險已經高過了收益,因此他決定收手。

視聽語言表現人物內心本應是電影這們藝術最基本的內容,但是在目前國產片的語境下,這也算是本片優點。當程勇看到印度的神像的時候,慢鏡頭和煙霧;當程勇瞻仰過呂受益的遺像後,主觀鏡頭裡病人們的眼神,以及正在吃橘子的黃毛的眼神。上述視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內心的轉變,程勇作為主人公,沒有說一個字,觀眾卻已經知道他下面要做什麼。

細節是本片一大優點。曹警官手上的血沾到了醫藥代表手上,而黃毛摔啤酒杯的時候手上也出了血,這間接隱喻了“瑞士商人的手上染滿了病人的鮮血”。還有呂受益的橘子

,橘子幾乎成了呂受益的標籤,兩次“吃個橘子吧”的臺詞裡,包含了上海人的客套和精明,也包含了病人的弱勢,呂死後黃毛一邊吃橘子一邊看程勇,代表了程勇被一眾病人排斥,已經不是同一個戰線上的戰友。程勇看到神像後用手絹捂住口鼻,就像是病人戴上了口罩,導演把這位藥販子和病人劃上了等號,程勇、張長林的“病”,更需要治。

缺點方面

配角的功能性太強。劉牧師這一角色承擔了程勇買藥的“合理性”,“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兩句臺詞看似搞笑,卻和那些錦旗一樣為程勇穿上一件暫時的華服。劉思慧除了為程勇帶來銷售渠道外,還像鏡子一樣照出了程勇前後心態變化。酒吧是消費的地方,當程勇坐到了消費者也就客人的位置上之後,他也和那些花錢買樂子的人沒什麼不同了。但是劉牧師和劉思慧兩個角色在電影后半段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獨立的情節,人物的塑造也就停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