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真實的劉表到底是不是那麼無能,爲什麼他可以稱霸荊州?

情天恨海海闊天空


文|小河對岸

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以劉表為荊州刺史。而據史載:其時,江南宗賊(地方武裝)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劉表為了能夠順利赴任,單騎入荊州,其之艱難可想而知。

劉表能迅速平定荊州之地,乃是得到了荊襄當地士族的大力擁護。而有一人更是功不可沒,此人叫蒯越,字異度,南郡中廬(今襄陽西南)人,蒯越乃楚漢之際著名的謀士蒯徹(後因避漢武帝劉徹之名諱,而被改名為蒯通)之後。蒯通辯才無雙,曾為趙王武臣獻策,招撫善待秦之官吏。結果,趙地不戰而以城降者三十餘城。

其後,蒯通又輾轉成為韓信的謀主,力勸韓信趁酈食其遊說齊國之際,偷襲齊軍,最終得以平定齊地。而在楚漢相持之際,蒯通又勸韓信背漢自立,卻沒有被韓信聽從。

劉表曾向蒯越問計道:“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吾欲徵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蒯越回答道:“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袁術驕而無謀,宗賊率多貪暴。(蒯)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東漢末年,荊州又析出章陵郡)可傳檄而定。公路(袁術)雖至,無能為也。”

劉表聽了大為高興,並說道:異度之計,臼犯(晉文公的舅舅、謀士,狐偃)之謀也。於是,採納蒯越之計,而使蒯越派人引誘眾宗賊首領前來。一共有五十五位宗賊首領前來,皆被劉表斬殺,而他們的部眾也就很輕易地為劉表所並。唯有江夏宗賊張虎、陳生仍擁兵據守襄陽,劉表又派蒯越與龐季前往襄陽,對張虎、陳生曉以利害。最終,張虎、陳生投降,江南(其時,以兩湖為江南)悉被平定。

荊州的郡守縣令聽聞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而逃去。於是,劉表得以理兵襄陽,而基本上控制了整個荊州。其後,曹操南下江南,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寫信給荀彧,言道: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蒯越)耳。

參考史籍:《三國志》、《後漢書》等等


歷史聞知社


文:魚包歷史課(原創不易 請點右上角關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邀,題主能問出這樣的問題,那是真的懂三國,以下我來梳理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劉表到底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對於劉表的印象是,昏庸懦弱、胸無遠略、不思進取。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他怎麼能在漢末亂世中穩坐荊州八郡、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呢?

大家對於劉表的上述印象主要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戲曲中的人設的影響。

歷史上真實的劉表是什麼樣的呢?

史書上的記載是這樣的——

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摘自《後漢書-劉表傳》

歷史上的他首先是高(大概1.88米)、帥、並且極其有才,並且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高富帥才都佔據了。

劉表來到荊州後,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用人和管理方針,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荊州是當時割據的群雄公認的爛攤子,但是劉表到來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劉表更是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為什麼像是諸葛亮、徐庶、司馬徽等名士都在荊州?不在其他地方?原因在此)

在政策選擇上,劉表很有方法,他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開始漫長的抗曹反擊戰。

從另一個方面,魯肅曾有過他版本的《隆中對》(早於諸葛亮),他為孫權分析天下大勢,對劉表治下的荊州是這麼評價的:“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大家可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要知道那可是在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別處基本上是餓殍遍野,易子相食,可是劉表治下的荊州卻如世外桃源一般。

以上我跟大家分析了劉表的才能,綜合來說劉表的個人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單騎入荊州的故事,想來就非常傳奇。但是另一個方面,他為什麼失掉自己辛苦建立的基業呢?以下我也談談這個,讓大家全面的瞭解他。

亂世中的群雄爭鬥就像一場長跑比賽,出發早的人並不意味著永遠跑在前頭(袁紹、劉表、袁術等),競爭中大家都在拼命往前奔,不前進意味著後退,跑慢了也是後退。

相對於曹操、孫權、劉備這些玩命狂奔的人,一路走走歇歇的劉表,只能葬送自己苦心經營的好局,而被淘汰。

劉表最終輸在決斷上。《三國志》評價劉表“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但“好謀無決”,這四個字我非常的認同。

他的第一個失誤是戰略抉擇上,官渡之戰之時,北方袁紹、曹操兩大豪強決一死戰,兩方都在極力拉攏劉表的支持,兩邊相持不下之時,劉表一度成為了影響大戰走向的金鑰匙。

劉表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馬上選邊站隊,幫助袁紹,帶兵奇襲中原,夾擊曹操,奪取中原,或者幫助曹操,提供後勤和兵馬支持,死磕袁紹,無論哪種做法都可以得到好處,得到支持。

可是劉表選擇了最不明智的第三種做法,那就是隔岸觀火,最終造成了袁紹、曹操都跟他決裂,官渡之戰後,無論誰是勝利的一方,劉表都會引火燒身。

他第二個失誤是立儲選擇上,劉表在晚年時,未能妥善處理後嗣的事宜。劉表至少有三個兒子,劉琦、劉琮、劉修。最初,劉表因為長子劉琦與自己的相貌長得相似,而十分喜愛他。(多麼兒戲的思維方式?)

但後來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愛屋及烏,喜愛劉琮而討厭劉琦。蔡氏於是經常在劉表面前抵毀劉琦,劉表因為寵信蔡氏,於是逐漸信以為真。

熟讀經書的劉表應該知道立儲的重要性,可是直到他嚥氣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做出決定。他在這個重要環節的左右搖擺和猶豫不定,造成了荊州集團的迅速分裂,也給了曹操可乘之機。

兵多將廣的荊州面對曹操竟然沒有一將一騎的抵抗就選擇了投降,這個黑鍋,必須由劉表來背。

萬物有陽必有陰,綜合劉表的兩方面來看,劉表是一個非常好的守成之主,可是如果要開拓競爭,卻又力所不能及了。


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歡迎跟我一起讀詩書,學歷史。點個贊,就像是跟我擊個掌。

GIVE ME FIVE.


魚包歷史課


三國演義貶低了劉表。

劉表匹馬定荊襄,當年的劉表,意氣風發,叱吒風雲。

當年討伐董卓之時,十八路諸侯反董卓,長沙太守孫堅起兵的時候公報私仇順手牽羊殺了荊州刺史王睿,此時的劉表臨危受命,出任荊州刺史。

王睿的猝死,讓荊州處於叛亂,分裂的狀態,劉表受詔命來到荊州,其實是來收拾爛攤子了。

對於劉表來說,只有一個“荊州刺史”的虛名,沒有錢,沒有糧,沒有兵,劉表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但是隻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劉表就把荊州治理的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甲兵十餘萬。

這充分證明劉表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劉表治理荊州,主要靠以下幾種措施:

一,平定叛亂的郡縣

劉表佔據襄陽以後,許多郡縣的自封太守縣令紛紛逃亡,但是也有反叛劉表的,比如長沙太守張羨,零陵太守,桂陽太守等。

劉表雷厲風行,派兵攻打長沙,平定叛亂。從此以後荊州的郡縣再也不敢叛亂了,都奉劉表為主。

二,收納降兵。

當時中原紛戰,李傕的部將張濟來到南陽,後來張濟中了流矢而死。劉表當機立斷,大量收降張濟的殘兵,同時任命張繡為南陽太守,南陽成了中原部隊進入荊襄必須突破的屏障。

三,擊斃孫堅

孫堅聯手袁術,對荊州虎視眈眈。

劉表派遣大將黃祖與孫堅決戰,最終將孫堅射死。孫堅死後,袁術再也沒有能力覬覦荊襄了。

四,與蔡氏聯姻

蔡氏是荊州大族。劉表為了得到荊州世族的支持,與蔡氏聯姻,並封蔡瑁為荊州軍師,位居荊州武官第一人。

大家不要小看蔡瑁,蔡瑁實力很強,周瑜曾評價蔡瑁水軍指揮能力天下前五的水平,三國演義貶低了蔡瑁。

除了蔡家,劉表還積極提拔荊州另外的大族蒯家的人入仕,比如蒯越 ,蒯良等。

利用世族,劉表的領導班子組建的很順利。

五,誘殺宗賊帥

宗賊帥是各地的世族首領,屬於土皇帝,這些人稱霸一方 ,不受官府的制約。

劉表舉辦文會,邀請這些宗賊帥來赴宴。會上對宗賊帥提出管理要求。

這些宗賊帥平時當老大慣了,在劉表面前牛逼哄哄、大大咧咧、討價還價,劉表一不做二不休,對不服從自己的,全部殺掉。

從此, 荊州完全被劉表控制住了。

所以說,劉表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當然,比起曹操、劉備還是差一點。

但是把劉表說成看門狗就太貶低劉表了。


王俊傑猛


說到三國時的劉表,人們心中大多是《三國演義》中的印象:庸碌無能,擁有荊州卻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是一個“漂亮的草包。”

那麼真實的劉表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能夠稱霸荊州呢?


首先我要說的是真實的劉表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能力的人,我們可以從他初來荊州可以看出來。

劉表最初是孤身來到荊州,那時的荊州並不太平。外有袁術一直騷擾,內又有宗賊稱霸,無視官府。

但是,劉表一到荊州,就收服了兩個至關重要的人,蔡瑁和蒯越。劉表憑藉他們的幫助,很快就消除了宗賊勢力,並且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著力發展荊州,成功阻擊了江東等地的軍閥來犯,荊州的軍民在劉表的治理之下還得了相對比較安寧的生活。當然,這也是因為荊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有利,荊州遠離政治中心,在那個時代的初期,可以獲得更多修養的機會。

這是劉表做事比較漂亮的一面,下面來說說他比較草包的一面。


劉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保守,不想參與其他諸侯之間的爭鬥。但是,身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想要安分的守住自己的城池是不可能的。

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會用人,荊州地區也算人才濟濟,投奔劉表的人才也不少,但是劉表對這些人只是當做上賓客,並不重用。

劉表最後的一大敗筆就是廢長立幼,因為他的夫人和蔡氏集團都希望幼子繼承荊州,就經常勸說劉表廢掉長子改立幼子。漸漸的劉表就被說動了,死後傳位給了幼子。

這樣,荊州就分成了兩股勢力,一股是長子和他背後的劉備等人是抗曹派,另外就是幼子和他背後的蔡氏是降曹派。

最後荊州還是落在了他人的手裡。

其實,劉表的遺憾是生錯了時候,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個非常不錯的領導,但是生逢亂世,又不懂得以攻為守,就註定了劉表政權被取代的結果。


明月下的人


說到三國時期的劉表,給人們的印象是庸碌無能,他坐擁荊州,就像一個拿著金子的孩子走在大街上,周圍都是一雙雙貪婪的眼睛。

那麼作為讀史的人,我們應該怎麼評價劉表呢?

劉表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能力的人,從他最初上任荊州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那時的荊州並不太平,外有袁術一直騷擾,內又有宗賊稱霸。宗賊就是當地的一些比較大的宗族勢力,他們無視官府,在荊州為非作歹,想要治好荊州,就必須要消滅宗賊勢力。

劉表一到荊州,就聯繫上了當地比較有能力的兩個人,一個是蔡瑁,另外一個是蒯越。劉表憑藉他們的幫助,很快就消除了宗賊勢力,並且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著力發展荊州,也有效的阻擊了一些外來軍閥的騷擾,荊州的軍民在劉表的治理之下還得了相對比較安寧的生活。當然,這也是因為荊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有利,荊州遠離政治中心,在那個時代的初期,可以獲得更多修養的機會。

上面是劉表比較成功的一面,下面就是劉表比較失敗的一面了。

劉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保守,不想參與其他諸侯之間的爭鬥。但是,身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想要安分的守住自己的城池是不可能的。

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會用人,荊州地區也算人才濟濟,投奔劉表的人才也不少,但是劉表對這些人只是當做上賓客,並不重用。

劉表最後的一大敗筆就是廢長立幼,因為他的夫人和蔡氏集團都希望幼子繼承荊州,就經常勸說劉表廢掉長子改立幼子。漸漸的劉表就被說動了,死後傳位給了幼子。

這樣,荊州就分成了兩股勢力,一股是長子和他背後的劉備等人是抗曹派,另外就是幼子和他背後的蔡氏是降曹派。

最後荊州還是落在了他人的手裡。

其實,劉表的遺憾是生錯了時候,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個非常不錯的領導,但是生逢亂世,又不懂得以攻為守,就註定了劉表政權被取代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