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的重要原则。这里的核心是信任。只有信任才有力量。才能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上级对下级有多少信任,下级就能发挥多少主观能动性。领导只有充分的信任下级,放手让下级去干,才能使下级领知遇之情,效报答之功,充分发挥下级的聪明才智,上下一心干好事业。所以,信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用人不信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将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导致工作效能的降低。因此,用人才,就要信任这个人才,相信他能把事情干好。否则,事前就不要起用他。

怎样做到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在《贞观政要》中,引用了齐桓公与管仲的一段对话。齐桓公有志称霸于世,向管仲请教如何防止有害于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说:“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可见大政治家管仲把使用与信任看得同等重要。信而不疑,关键是不听小人的谗言。对待谗言的态度,是检验领导是否信任下属的试金石。有些流言传到了领导的耳朵,甚至一句话、一封信就动摇了他对人才的信任,使一些有用之才不得重用,终止了他们的前程。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呢?战国末期的苟子在《致士》篇中说:“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这段话的意思是:结党营私之徒的相互吹捧,君子不能听取;陷害好人的坏话,君子不能相信;忌妒、阻塞人才的人,君子不能亲近;钱财贿赂之请,君子不能答应。凡是流言蜚语,无稽之谈,没有经过公开渠道传来的,君子一定要慎重对待。这应该作为领导的座右铭。

怎样做到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领导用人生疑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人才有缺点毛病,不堪任用;二是认为人才打了“败仗”,不值得信任;三是认为人才有野心,怕超过自己,不敢任用。这都是错误的。

如何做到用人不疑,放手使用呢?

首先,领导必须要以德服人。领导要有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才能使人才服气,甘心情愿地为之效力。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生前善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致使他的事业迅速发展。他死后,有人在墓碑上写下:“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而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怎样做到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其次,领导必须待人以诚。唐太宗很开明,有人给他出馊主意,让他装着生气来试验官吏的忠奸,说如果“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唐太宗批评说,待人要有诚意,不能靠权术辨忠奸。只有上下同心,才能事事有成;如果君臣相疑,实为国家之害也。

再次,领导要能容人。古人说:“自古有匡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而成安天下之功。”韩信在评价项羽时说,项羽平时看到部下有病,流着眼泪去慰问;可是当部下立了战功该升封爵位时,却将刻好的官印握在手中,印角都磨坏了,也不肯授予人家,此妇人之仁,所以必败。当代的领导,无疑应该要有比古人更宽广的胸怀,能够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容人之强,才能够成就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