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舞蹈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口挠阁传承人—郝来喜

惠代州头条号是的山西代县本地自媒体号,致力于为山西的父老乡亲提供热点的资讯,搞笑的短视频,介绍山西的美食美景。挖掘山西的文化。欢迎大家关注惠代州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哦

郝来喜,一九四八年出生于山西代县峨口西村。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县峨口挠阁的传承人、基层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多年来,他一直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挠阁活动,成为峨口挠阁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空中舞蹈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口挠阁传承人—郝来喜

一九九三年八月,他首次率队参加第四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荣膺特等奖,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评。之后,又两次带队参加了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二零零四年七月,他带队参加在峨口举办的首届全国人口文化节,精彩的表演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二零零六年五月,他带队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星光大道》节目中与亿万观众见面,在全国引起轰动。二零零八年五月八日,他带队参加山东省胶州举办的中国首届秧歌节,以独特婀娜的舞姿,倾倒亿万观众,获最佳表演团队奖。二零一一年八月、二零年八月两次应邀参加首届中国雁门关国际边塞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分别获得一等奖、文艺表演二等奖。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七日,他又带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非遗舞蹈的展演录制活动,并获最佳表演团队奖。

“空中舞蹈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口挠阁传承人—郝来喜

挠阁的最大特点是融表演、舞蹈、音乐体育于一体,大人、小孩共同表演。当原始奔放的乐曲一响,下面的壮汉迈开粗狂沉稳的舞步,上面的小演员翩翩起舞。在亢奋热闹的音乐声中,小孩与壮汉舞为一体;演员的热情与音乐氛围融为一体;挠阁的表演内容、观众的永久期盼与天神的意旨浑然体。挠阁这种古老传统杂艺形式,是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古老的艺术典范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今,郝来喜从事“挠阁”已有六十多个年头了。老人五岁时开始登挠阁,十八九岁开始挠挠阁。他年轻时挠过的小孩现在都五十多岁了。已到古稀之年的他,身体健康,满面红光,依然活跃在挠阁表演的艺术舞台上。过去是爷爷、父亲挠他,现在是他挠孙子和外甥女。峨口挠阁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空中舞蹈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口挠阁传承人—郝来喜

每年元宵节,老人不仅亲自上阵参加表演,而且还利用空闲时间指导新人学习。老人精湛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驻足观看,甚至引来了外国友人的特别关注。俄罗斯电视一台记者玛琳娜瓦洛佳从外文版《中国日报》上了解到代县峨口“挠阁”的情况后,便与国家和省市外事部门取得联系许可,特意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凌晨两点赶到代县峨口镇,专门采访拍摄了峨口挠阁从化妆到表演的全过程,认为“代县峨口挠阁很传统,很有特色,我们俄罗斯人很喜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郝来喜老人在“挠阁”着装、人物、伴奏等方面都加以改进,为“挠阁”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使之更加贴近人文、贴近生活。人物形象越来越多样化,从历史人物到近代英雄,应有尽有。在文艺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掘人物背后的深层文化。从“杨家将”的忠心报国到“红楼梦”的世事变迁,从“老红军”的英勇无畏到新时期的时代楷模,各种扮相栩栩如生,深入人心。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而且在精神上更加感染人。这些精彩绝伦的人物包装背后,无不倾注着老人的心血,闪耀着老人的思想。

“空中舞蹈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口挠阁传承人—郝来喜

但是,当今有种现象让老人忧心不已,那就是看“挠阁”的人越来越多,打“挠阁”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让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后继有人,老人不仅在外大力呼吁保护“挠阁”这种传统文化,在内更是为培养新人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在老人的带动下,不仅他的儿子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挠阁的中坚力量,而且孙子也从小参加“挠阁”表演,成为阁上的明星。他们一家被人们称为“挠阁家族”。

老人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挠阁”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挠阁”,爱上“挠阁”。

(作者介绍:郝永梅,女,代县峨口镇人太钢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