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科技是影响军事的决定性因素,有时候仅仅一个非常小的科技突破,就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实力。并最终改写历史。

科技

华夏文明,起于夏商。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我华夏自立族以来,就不断遭受各种觊觎我中华领土的异族的入侵。直到把周边的部落蛮族都杀光了,周才占据天下。

到了战国后期,燕赵秦等国,边境已经达到了“长城”边界。

齐,燕,赵,秦等国,都修筑有自己的长城。在那个时代,匈奴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外患。

一个普通的二流诸侯,例如燕国,中山国,赵国代郡部队,都可以把匈奴碾压屠杀。

你看战国史书的话,“征匈奴”根本都算不上军功。赵国骑兵杀的匈奴胆寒也没封几个将军,立的功还不如杀秦兵的一个偏将。

可是等汉代统一之后,匈奴“一跃”成为大患。甚至有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倾全国之力仍然被分割包围。最后向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吕后此后在外交国书中,低声下气

单於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於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深感惶恐,我已年老色衰,头发牙齿快掉光了,走路都走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免得玷污了自己,汉朝没犯什么罪过,请单于宽恕吧。现在送您两辆马车,八匹马用作陪伴您的座驾。

为什么,为什么匈奴的战斗力,一下子象是开挂一样。一跃成为可以国战的霸主。

两汉时期最重要的发明,是马鞍的发明。

马鞍在秦朝时是肯定没有的,由于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局上,骑兵数量相对很少,且被布置在远离主阵的侧面角落里。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这说明在秦代以前,骑兵的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而到了汉代就开始出现关于马鞍的记载。

没有马鞍时,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

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武器,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这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的训练难度极大,规模难以成型,战斗力也不及后世。

在两汉时期“马鞍”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

光秃秃的马背,原是没有办法“长途骑乘”的。马鞍的发明,使得人类可以稳稳地坐在马身上。

不用担心摩擦力,不用刻苦训练,长途骑一天也不累。

在“马鞍”被发明之前,根本不存在军事意义上的“骑兵”。

而作用仅仅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

孙膑对骑兵作战的叙述:

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

“马鞍”的发明,使得匈奴民族第一次获得了他们的特色兵种:“轻骑兵”。

长城

所谓的“军事”,其实并不是英雄人物的挥舞大刀。

也不是拳头,刀法,枪法,甚至于兵法。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

“马鞍”的发明,一下子使得匈奴获得了野战无双。

华夏民族被迫只能围城自守,围城被打援。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而中原王朝对于匈奴的反击,是修建长城。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长城并非一项军事武器。

长城其实是一项经济武器。隔绝了蛮夷小规模的侵扰掠夺,并隔绝走私,将贸易口岸压缩到几个都市

曾经有学者渺视长城,说它基本是废物,秦始皇花费巨大力气修筑的长城。却没有避免草原民族的一次又一次灭国型入侵。

“长城防线”也从来没发生过激烈的攻防战。

这些话说得很文科,完全没有科普常识。

首先,长城的造价并不贵。相对于远征而言,是非常划算的。

其次,长城的作用,从来不是军事堡垒。他其实是一条经济壁垒。

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

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黄仁宇、吴思先生都曾以明代为例计算过长城的成本。吴思先生的计算是,大致修建1英里的长城花费白银7542两,而大军出征,八万人马一年的耗费是979万两白银,它足够修建1300英里的长城。

在今天看来,中国北方有些地段的长城简陋不堪,但对缺少工具的游牧人来说,依然难于翻越——这足以打消那些小部落头领随意入侵的念头。

即使草原上的较大政权,在大规模犯边入寇时,也只能选择最容易突破的地段,以硬拆城墙的笨办法打开一个缺口。这使得游牧人的入侵在地点和时间上有规律可循:多半选择在天气转凉的时节。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长城相当于“圈地”。

长城的位置,远远超出农业灌溉区300公里。圈占了牧区一大片草地,削弱对手。

而长城的效果,使得野蛮民族的“小股入侵”打草谷等劫掠行为变为不可行。进一步从经济上削弱对手。

另外一方面,长城还有一个效果“隔绝走私”。

长城虽然不算坚固。可是对于走私商人,就是一道巨大的壁垒。

哪怕只有几个哨兵,穿越的成本也几倍的增加。

长城的结果,使中原王朝最终可以控制“茶马交易”。

仅在雁门关,居庸关,张家口等少数几个口岸,开展贸易,赚取关税。

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匈奴极度缺铁。

匈奴是一个极度落后的民族。其生产力之差距,和汉王朝是全方面的,几乎不可弥补。

采矿,冶炼,加工,是低效率的,小规模的。

连铁锅都很少。

如果匈奴人想要烧一盆热水,他们怎么办呢。匈奴先去找一块有凹陷的大石头。在石槽中放满水。

然后他们在旁边开始烧一堆篝火,把各种小石子扔到篝火中去。

等到石子逐渐发红,发烫以后。把石子捡起来,扔进石头凹石中。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取一锅热水。

对于匈奴来说,最需要也最有价值的战略物资:是铁锅。每个部落的抢手货。

“铁器”在每个时代都是高科技。

秦汉之际,一般认为是青铜武器逐渐过渡到铁质武器的过程。

可是匈奴几乎没有“炼铁业”。他们首先缺乏定居挖掘的大铁矿。

铁矿石挖出来以后,也没有大规模的冶炼场。

这些,都需要定居文明。需要一整个城市和工坊才可以制造。

而匈奴任何时期,几乎没有定居挖矿的特征。

因此汉代修建了长城。长城的一个重要军事作用,是“隔断”了贸易。

匈奴再也没有办法获得铁器。久而久之,就不是汉国的对手了。

重骑兵

“中原缺马,草原缺铁”这样的局面,持续近一千年。

相对来说,还是缺铁比缺马更严重一点。

所以在中原王朝和漠北的对抗之中,呈现着“一面倒”的压制态势。

铁制铠甲和骨簇箭头的对抗,其差距是代际的。

班超曾经得意地说,在征服西域的战斗中,一个汉族骑兵可以对抗五个西域武士。

如果西域人经汉族人军阵训练的话,一个还能对抗三个。

其中,哪怕经历了几次中原王朝“内战”内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趁虚而入。

但是,一旦游牧民族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他们回过头来,虐草原上留下的远亲和邻居。

顿时又如同切西瓜一般,随意砍杀。

  • 拓跋焘征柔然,九次远征,几乎全胜。

  • 高澄征突厥

  • 李世民灭突厥,薛延陀汗国

  • 杨广征吐谷浑

轻骑兵是一种“攻击力极弱,防御力极弱,移动力还行”的兵种。

我们看历代史书,从来都是匈奴,突厥骚扰雁门关。侵袭雁门关。

可是有没有“攻破”雁门呢,一次也没有。

突厥的攻城能力极弱。他们只有在草原上和你兜圈子,这是最擅长的事。

可一旦进入正面攻城,则一无是处。

所有的事情,要经过一千年左右。才又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

公元1000左右,“铁器”突然变得不稀缺了。

“炼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高科技黑科技。

但是,再复杂的技术,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洗礼,终究会被掌握。

到了唐代末期,五代和宋朝初创。生产力终于发展到了如此阶段。

“炼铁”再也不是很难的技术。铁产量足够高,百炼精钢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原缺马,草原缺铁”。现在草原不缺铁了。

中原还是缺马。北宋甚至因为李继迁的叛变,丢失了灵州河谷。银川最大的养马基地。

那会发生什么事?

在这一个阶段,偏偏游牧民族又天启了第二个革命性突破:“马镫”。

1965年,考古人员从北燕王族冯素弗的墓里面,出土了一套:“木芯长直柄包铜皮马镫”。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被认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马镫。

马镫在马鞍的基础上,对骑兵的改进是革命性的。

马镫使得骑兵第一次可以承受“沉重的撞击”。

骑兵至少可以分为三种。

  • 轻骑兵

  • 弓骑兵

  • 重骑兵

匈奴轻骑兵时代,其实是“下马步战”的。

也就是轻骑兵唯一提供的是“机动性”。他可以越过战场,快速投放到敌人的军阵背后。

但是一旦到达了指定作战位置。所有的人下马,拿着手里的刀枪冲上去。

轻骑兵其实是步兵。

一种移动很迅速的步兵。

到了中古时期,随着马鞍和铠甲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中型骑兵”。

中型骑兵可以骑在马上“冲锋”,但是依然不能“陷阵”。

可以守在二翼,趁缺口,趁虚而入。

但不能正面撕开缺口。

因为马匹不能用于冲阵。

马鞍虽然解决了“长途奔驰颠簸”的问题。但是骑马的稳固性依然不够。

如果马上骑士手持龙枪,和对面骑士发生剧烈碰撞的话。

毫无疑问唯一的结局,就是二个人都摔下马来。在混乱的战场,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而马镫的发明,使得“重骑兵”成为了可能。

偏偏在这个时候,“铁器”科技树解锁。四边的野蛮游牧民族,第一次获得了大量的铁器供应。

这些因素的合力,便是女真的崛起。

完颜氏“金国”,其核心武力是猛安谋克部族武士。

让人闻风色变的,是金国无敌的“铁浮屠”。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铁浮屠纯以重甲制成,有时候甚至以铁链左右互联。虽死不堕,只进不退。

马上骑士脚踏马镫,手持长枪。一经冲锋,锐不可当。

相当于现代战争中坦克的地位。

“马镫”传入欧洲之后,形成了今日无人不知的“重骑兵”部队。

甚至有人说,马镫改变了欧洲,改变了历史。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

因为重骑兵无可阻挡。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一个“骑士”阶层。

贵族,骑士和城堡,构成了欧洲中世纪最主要的元素。

弓骑兵

和欧洲不同。在中国“重骑兵”的风光仅持续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为什么,因为有一个新的兵种,也是骑兵的终极兵种:“弓骑兵”登场了。

金国是“铁浮屠”重装骑兵,冲锋无敌。

可是成吉思汗的主力,是“弓骑兵”。

为什么周朝可以碾压屠杀匈奴,汉代统一之后,匈奴却成为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